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范文

    周君强 张祥辉 郭元军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药剂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水稻病虫害,符合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5-0089-01? ? ? ?中图分类号: S435.11? ? ? ?文献标志码: B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病原物以及害虫的危害,其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绿色综合防控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采用多种防治手段进行综合防控。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并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分析,可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水稻绿色综合防控的必要性

    化学防治是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于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以及稳定水稻产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农药在水稻中的残留,同时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国外早就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理念,基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物保护的理念,符合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原理,一方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2? ?水稻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2.1?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

    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入侵。优质水稻品种的选择要满足品质优、生育期适中、抗病、高产和抗逆等多种优良特性。在吉林省主推的品种中,吉粳306、九稻60、通系929、通禾835、通禾899和宏科181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抗稻瘟病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区域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另外,播种前要做好严格的选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预防稻瘟病、恶苗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新型水稻专用育秧机制进行育秧,降低土壤带菌的可能性。

    2.2? ?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在水稻种植方面有许多比较成熟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应用,例如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稻鸭共养模式和施用植物诱抗剂提升水稻自身抗病性等。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利用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分3次投放,防治效果可达60%以上[1]。另外,在水稻生长的合适时期投放雏鸭,采用稻鸭共养模式,可以实现对水稻二化螟等害虫的有效控制,并且在防控害虫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治水稗草等杂草,一举多得。

    2.3? ?物理诱集防控

    物理诱集防控主要是利用杀虫灯和信息素等方法,对水稻主要害虫进行诱集杀灭。利用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等害虫进行诱捕是一项符合绿色发展要求、高效环保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一般要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 d,在田间安装有二化螟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诱芯,至少选择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田间每667 m2安放1个,按照外密内疏的方式排列,外围多放,中间区域可适当少放。9月上旬可将诱捕器回收,整理干净后次年再用。通常利用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可达65%以上。另外,可以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螟虫进行物理诱集防控,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诱杀的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每盏灯可诱杀面积为2 hm2,安装高度为1.3~1.5 m,一般在夜间开灯进行诱杀,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60%~70%[2]。另外,频振式杀虫灯还可以准确地监测害虫的动态,为大田防治提供预测预报。

    2.4? ?药剂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综合防控强调的是综合多种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进行药剂防治时一定要做到合理使用和科学使用。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药剂的使用要遵循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对病害和虫害进行准确判断,再根据具体的病害和虫害选择合理的药剂防治。第二,在药剂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新型、高效、低毒的药剂,在提高防治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农药在水稻中的残留量,提升水稻的品质。第三,要合理把握用药时机,结合预测、预报信息和田间调查结果,对用药时机进行严格的把控,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第四,用药剂量合理,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剂量用药,不但浪费药剂,而且会提升抗药性发生的概率。在喷施化学农药之前,要添加足够的水,使水和药剂充分混匀,确保喷施位置的准确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施药,尤其是在病虫害大规模发生时,无人机施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作业效率[3]。最后,要进行药剂的合理搭配,适当辅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诱抗剂。在药剂选择上,可以将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搭配使用,扩大防治范围,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在水稻体内的残留,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适当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诱抗剂,如芸苔素内酯和海岛素,提升水稻自身的抗性。

    综上所述,在水稻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等多种防控技术,在防治中要突出预防的重要作用,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 1 ] 杜登科,何维君,朱建军,等.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J].作物研究,2018,32(7):163-164.

    [ 2 ] 黄晓凤,陈春梅,周清平.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现代农业技术,2018(22):95-96.

    [ 3 ] 谭耀华.强化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2018(38):19,45-4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