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探讨 |
范文 | 董常春
摘要:本文结合固沙造林经验,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经营管理实践工作开展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 樟子松是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种之一。但随着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出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现象,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幅度减低。因此,有必要加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研究。 1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影响因素 1.1 气象因素 在营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时,将树种从原产地运至沙地,气候条件不可避免发生改变。以红花尔基与章古台为例,如表1所示。樟子松寿命通常在150~200年。较长的生命周期使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易受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变化影响较大,尤其是气温与降水量。有学者以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例,发现:①樟子松引种后,降水量不正常年有12年,包括5年干旱年与2年大旱年。这表明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过土壤水分供应不足问题,影响人工固沙林稳定性。②樟子松引种后,1954~1993年平均气温(5.9±0.58)℃,气温不正常年有8年。 1.2 土壤因素 樟子松适应性较强,能够在风沙土、土层相对较薄的山地石砾土上生长,主根最深可达到4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在10~50厘米土层中,用以充分吸收土壤水分,供自身生长所需。因此,当引种区与天然生产区土壤理化性质相似时,樟子松能够迅速适应土壤条件变化进行生长。但在多因素影响,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树生命周期可能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有研究对章古台不同地块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丘间地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情况好于沙丘顶部,林分稳定性相对较高。 1.3 水分因素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地下水。但通常情况下引种区普遍具有年降水量少、年蒸发量大等特征,从而使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受阻,降低林分稳定性。同样以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例,章古台降水量稳定性较差,且50%以上大气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使得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水分输入不足问题。随着蒸发量加大,林龄增加,地下水位是大幅度下降,导致根系层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林木生长需求,制约林木生长,降低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 1.4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病虫害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存在重要影响。例如,幼林阶段金龟子幼虫防控不到位,将严重损坏林木根部,增加林木死亡率;当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处于生长衰弱时,容易暴发枯梢病,增加林木死亡率。 2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评价方法 笔者将围绕“生物学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功能稳定性”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成活情况、林分生长情况、寿命长短、不良环境抗御能力、林分密度、林分生产力等确定为稳定性评价标准,提出林木保水率、林分生长量、防护期、抗病虫害能力、抗旱性、林地输沙率、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等多个评价指标。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得到最终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掌握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情况,并制定针对性改善对策。如抚育间伐改善林分密度,人工固沙林封禁控制外界干扰,引入非竞争灌木、保证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有机质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营造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时,应做好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评价工作,验证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营造可行性,并立足重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与改造方案,以提升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减少森林衰退现象发生,推动营造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