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旬阳县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
范文 | 向敏 摘要:据2020年10月陕西省政府网站发布信息,2019年旬阳县域综合实力跃升全省第七位,首次挺进全省10强。其中不乏有县高新区的贡献。本文对旬阳县高新区发展进行针对性地了解与调研。 关键词:高新区;发展;县域经济 一、旬阳高新区发展现状 旬阳高新区是陕南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6年11月挂牌成立。五年来,旬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创新“第一动力”,对县域经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实现了“经济引领”到“经济领跑”的质变。 经济引领作用初显。高新区入驻市场主体总数从287家增至438家,培育“五上企业”16家,工业产值、规模工业产值分别从2016年底的188.6亿元、108.6亿元增至2019年的280亿元、212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1%和24.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占全县比重从75.3%增至83.1%。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瞪羚企业1家,占全县的100%;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入库科技型企业27家,新增专利26项、陕西省科技成果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区内企业聘请国内顶级专家1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6名企业负责人正在西交大进行MBA深造学习,环保用生化尾水专用吸附剂、木糖脱色用专用吸附剂等20余项关键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陕汽宝通、领盛科技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挑战赛二等奖。截止2019年底,高新区入园市场主体总数达到438家,区内企业专利130项,完成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其中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4.17亿元,占高新区总产值的25.56%;规上企业完成R&D投入5584万元,占全县的87%。2019年在全省高新区考核排名第6、县域省级高新区排名第3、县域工业集中区排名12位。 开放招商步伐加快。高新区先后签约项目36个,到位资金26.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01亿元,炫酷新能源科技、年产30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旬阳氢能科技产业园、氢能大健康产业园、山东神骏汽车、清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正在对接洽谈。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新建标准化厂房4.6万平方米,配套建成道路6.57km、管网18.31km、绿化3800㎡,老龙沟、草坪双垭、吕河两个污水处理厂、两个垃圾填埋场投入运行,废水、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1.7万m?/d和151t/d。青泥大桥、草坪大道、白柳大道、白柳滨河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现代农业园、吕河小微企业创业园、草坪现代物流园等一、三产融合发展,旬阳第二中学建成投入使用,高新医院积极筹备招商,高新区综合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新增社区工厂5家,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29家,为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关键支撑。 二、存在问题 通过五年的不懈发展,旬阳高新区园区基础面貌、企业数量、配套设施、发展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面臨着底子薄、条件差、发展水平不高等现状,主要表现在: 先天底子呈现不足。旬阳高新区是在原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和吕河现代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是产业层次较低,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二是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以量取胜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三是产业关联度不高。工业企业尚未形成抱团发展、上下游关联的浓厚氛围,地标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凸显。 招商引资环境不优。旬阳立地条件差,呈现区域分散、村园交杂、建设用地匮乏、交通条件落后、与周边发达地区边缘化,与东南沿海、关中平原等地区相比,企业发展的投资成本高,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集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难突破的问题;工业用地价格较周边地区普遍偏高,主导产业市场疲软,劳动力价格提升。同时,各部门合力共建园区,提升承载能力,打造新引擎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运营模式不新。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县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但目前高新区的运营模式仍然是机关事业单位思维,各部门多数精力集中在脱贫一线,对工业发展关注度有所降低,帮扶企业的责任压得不牢。部分县直单位全力支持高新区建设的意识还不强,配套设施支持力度还不大。 人才资源较为匮乏。高端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同时,受外部大中型城市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和地域优势的影响,现有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 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受征地拆迁、土地供给、投资环境等因素制约,本地企业主普遍发展信心不足;外地企业在旬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项目落地难度大、建设进度慢。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银行服务体制、担保约束限制等改革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贵、融资难。 三、提出对策建议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提出的“五项要求”中,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这无疑也是对高新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也对相应对高新区的发展出台有力政策。高新区也按照“今年打好起色仗、明年打好翻身仗、后年打胜超越仗、2023年全面决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市经济支撑的重点之一”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县域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加强产业培育。加强领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培育,推动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制品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推进水泥建材、矿产品加工循环产业链条延伸完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三是做强优势品牌。提升现有的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争取获得中、省、市产业发展战略支持。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一是积极落实上级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收、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优化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力度,重点协调省市在投资主管部门开设旬阳高新区行政审批端口,在企业用电、天然气等方面实行直供电和天然气管道铺设,加快推进旬白、旬小、安旬三条主要道路建设。三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工业企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所有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晒出清单,推行全程网上审批、网上监管,提高办事审批效率。二是盘活企业资产。对因资金、市场、管理等原因产值效益下滑的企业,施行一企一策,遏制下滑态势。对于停产半停产企业、僵尸企业,重新整合资源,引导产业转型。三是继续按照坚决打赢省级高新区建设决胜仗的要求,把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精准帮扶、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细化到节点、责任到部门、考核到人头,跟踪督办,考核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强化招才引智工作。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突出“高精尖缺”人才,鼓励企业加大急需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养企业自有人才。二是全力培育人才。注重做好现有企业家人才、企业高管人才、营销人才和高新区经济、工程、金融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到发达地区创新基地、高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实地学习和培训,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进步。三是倾力留住人才。给予已引进的高端人才适当的社会荣誉表彰和合理的政治待遇,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编制使用问题。 推进精神提质。高新区是改革的试验田、发展的先行地。明确自身重要地位,提升干劲,事半功倍。一是营造重视企业、尊重企业、支持企业的价值意识,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获得感;二是在企业管理中应该重视民主意识,在保护企业主人翁意识的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到各项工艺改革、技术革新中,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力所能及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繁荣与企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