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范文

    廖瑜

    摘? 要: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因此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主导因素,是夯实教师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职教师育德意识淡薄、育德能力有限、育德方法陈旧、育德制度缺失等现状,探索了适用于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教师? 育德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253-04

    Abstract:Classroom is the main channel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ers are the main force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mproving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 leading factor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olidate teachers' political theoretical literac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k moral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limited ability, outdated methods and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Moral education ability;Promote

    高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基础、教师是核心,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育德能力是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1 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凸显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育人之本在育德”。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健康思想文化的渗透,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高职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纪律意识淡薄,难辨是非曲直,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与课堂教学育人直接责任人,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因此,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育人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使学生在政治意识、道德水平、职业认知等方面建立正确的观念,确保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1.2 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主导因素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学校教育工作是为民族复兴造就人才、培育力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接受、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资源,把握德育时机,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理念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不仅要传播知识与技能,更要塑造灵魂与品格,努力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生可接受、可领悟的方式进行传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驾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3 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是促使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育人之本在育德”,孔子曰:德者,本也。“育德”作为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活动,其育德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的养成。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目前高职教师虽然定期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但存在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育德能力的有限,通过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规律、方法和艺术,适时、适度、适当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可以夯实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又能促进思政理论与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机结合。

    2? 高职教师育德能力的现状

    2.1 育德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

    高职教师育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或企业员工,他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德育知识主要来自思想政治课,在职前培训中也并未受过系统的育德知识训练,有限的育德知识仅仅是在自学过程中的自我感悟、体会,育德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系统。二是对学生德育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学生德育工作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承担,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使得教书与育人处于割裂状态。三是“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作为新概念、新提法,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总还缺少主动融合的意识,特别是部分专业课程看似与思政教育无关,加上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具有隐秘性,未能及时被教师关注,导致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方面还较为欠缺。

    2.2 育德能力有限:重个人经验分享,轻教学过程融入

    部分高职教师虽有一定的育德意识,但育德能力有限,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有力不从心之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育德过程中教师以个人经验分享为主,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与针对性的指导性,影响育德的成效。二是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首先表现为不能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其次是无法准确找出“课程思政”实施的切入点,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融合生硬,同时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动态,社会关注热点联系不紧。三是育德方法陈旧。德育过程中以灌输为主说教式方式使学生的认可度、接受度较低,无法真正触及到学生的灵魂,育德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单一的教学活动也制约了教师育德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活动较少,此外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对课外的教学活动关注较少。

    2.3 育德制度缺失:重宏观政策引导,轻量化指标评价

    目前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倡导与先行者的引领下,部分育德意识较强的高职老师开始自主地探索开展“课程思政”提升课程的育人水平。由于系统的“课程思政”实施标准、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还处于不断地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目前仅有靠宏观政策的引导而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使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缺乏持续性,一部分老师面对繁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对开展“课程思政”提升育德效果还处于观望阶段,“课程思政”改革成为了可做可不做的选项,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未完全调动起来。同时,由于缺乏量化的指标体系,也无法确保正在进行个人尝试和探索的教师们的“课程思政”经验是否具有科学性、可推广性,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协同育人的合力还未形成。

    3? 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

    3.1 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增强育德意识

    教师党支部作为高职院校里面的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教师的管理、教育和监督的职责,其在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方面具先天优势。将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主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最新的思想与观念,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如组织观看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赴红色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参与思政论文与“读书之星”评选、思政课题申报等活动,引导教师提升育德意识。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育德意识深入人心。开展“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评比、“四有”好老师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2 开展定期培训,提升育德能力

    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薄弱是影响育德效果的主要原因,对教师定期开展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内容可以从“课程思政”理念解读、“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分析、“课程思政”成果分享等方面展开。“课程思政”理念的解读由国内资深的专家学者向教师传播“课程思政”的理念,确保“课程思政”方向的正确性;“课程思政”经典案例的分享主要由来自国内优秀的一线教师进行实践分享,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既熟知内涵,又了解方法,还能切身感受到具体的成效,从而促使教师的育德意识与时俱进,育德能力同步提升。

    3.3 整合德育资源,搭建育德平台

    教师育德能力提升平台的缺乏阻碍了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经历使得教师本身的育德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就职之后育德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的相关资源,为教师搭建育德能力提升平台。政府为教师搭建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使教师了解最新的大政方针,做好教书育人的引导工作;学校为教师搭建育德能力教育实践平台,在提升教师育德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育德实践中的指导;企业为教师搭建职业素养提升平台,通过顶岗实践、校企项目合作等途径,与行业大师、企业专业合作,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社区、协会等社会团体为教师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教师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社会服务,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4 健全育德能力提升长效机制,促进教师育德能力的持续发展

    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除了柔性的倡导与鼓励外,更需要完善的长效机制进行规范,加以保障,如建立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引导机制中对育德能力突出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年度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培训机制中要求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培训、实践等活动,对教师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确保教师的育德理念与育德方法始终与时俱进;评价机制重点关注教师育德过程的评价,加强对教师育德过程的管理,促使教师的育德意识深入骨髓,将育德意识自觉地外化为育德行动;激励机制以育德成果为导向,对育德能力突出、成效显著的教师予以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在“课程思政”系列的课程建设与教改项目建设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与经费支持。

    4? 结语

    目前高职教师的育德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认识育德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充分了解高职教师的育德现状,并从育德意识强化、育德能力提升、育德平台搭建、育德机制建设对促进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天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效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54-60.

    [2] 岳慧君,李发国.高校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制度支持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9(11):161-163.

    [3] 潘瑞姣,李雪桑,瑞聪.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培养浅析[J].大学教育,2019(11):204-206.

    [4] 张明河,谭本军,邓建南.“课程思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9(12):194-197.

    [5] 徐满成.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高校教师育德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20(7):22-23.

    [6] 刘云飞.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3):121-122.

    [7] 韩冬梅.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0):59-60.

    [8] 李旭芝.高校“課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