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语学科有效备课策略 |
范文 | 1. 要树立新课程下的大备课观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如何地牵、如何地引、如何地讲清楚,学生只要顺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认真地听、认真地看、认真地记即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章水云,2006:31)。新课程下的备课应该有更宽泛的外延,它要求教师要有大备课的观念。《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备课中我们就要从这五个目标着手,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把开发课程资源和合理使用教材结合起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备课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依据,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备教材到解读教材、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敢于突破教材、重组教材,甚至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去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材料。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是许多教育教学专家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达到教学目标相对比较有效的教学素材。从目前出版的中学英语教材来看,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任何一套教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吃透教材,认识到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传统的备教材转变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上册中的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 Unit 1以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教材一开始便呈现了6中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 Which animals can you see?接着是听力练习让学生从所给的11个词汇中选择听到的动物名称的词汇,接着便是一段对话,让学生先听再阅读,然后判断8个句子是否正确并改正。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这样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问题肯定不大,但是对于我自己所教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就太大了,大部分学生连本课中最基本词汇(如:giraffe, kangaroo, polar bear,Europe,etc)还不懂,让他们完成相应的听说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班级人数多,学生基础差异大,这一节课下来肯定效果不大理想。所以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我就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传统的3P 教学模式:先用挂图呈现已学过的动物图片复习已有的词汇,再引入到课本上所出现的所有动物来教本课的生词和学生在对话中将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在这些热身运动完成了之后在让学生做听力和阅读练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2)从备学生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备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薄弱之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在备课中除了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识水平,预测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之外,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备课,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话题和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备课中多参考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让他们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例如:在教Module 10 Computers 这一模块时,我在上课之前先对班级中学生对于电脑的知识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学生仅仅学过computer这一个词汇,其他的电脑部件是知道的,但对于具体的用途就不得3而知,对于电脑的用途也仅限与打游戏、上网,其他都不大了解。所以我在上课之前便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至少说出8种以上的电脑的用法,同时还让他们用汉语写出如何上网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为有效弥补空白的知识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必为这方面浪费时间了,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3)从备教学方法到创新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难易程度要适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完成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能力,同时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心理体验,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不断巩固学习英语的兴趣。 (4)从写教案到写学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2. 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备课组是学校中最基层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研究组织,它是由几个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相同的同伴组成,是进行问题共研、资源共享、协作共进的最有效的团队。在当前的新课程下任何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同伴互助”。所以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团结合作,整合群体的智慧,备好每一个单元、章节的课程。在此我们要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和自私心理,真正用好每一个集体备课课时,要真正理解“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一个思想则是两个思想”的含义,使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借助网络优势,整合课程资源,为有效备课作好充分的资源储备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尤其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地发展,仅靠学校提供的有限的培训和交流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就要多借助网络的优势,运用拿来主义,通过上网学习、查资料、下载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同时也为有效备课作好充分的资源储备。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1)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或个人的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图片、音像等等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它可以是自己原创,也可以是从网络搜集下载等等。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为有效备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建立或加入学科教学的博客(blog)群。在学科教学的博客中(如:中国教师博客网,英语教师联盟等)我们可以结识许多的同行,这样在通过与大家的交流中就可以学习到许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为有效备课提供了更广泛的智力支持,也是大备课观的有效体现。 (来源:清风淡云的日志-网易博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