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三重论述 |
范文 | 罗静 摘要: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述了一切社会关系总和是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部著作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人的本质,而后提出三种不同的人的本质的论述,也是马克思在不断对人的本质深入了解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人的本质作出的揭示。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46-02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是历来哲学家追寻研究的极其重要的点。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绝对精神的存在,以为人的本质就是自我意识。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精神”,人是“自在自为存在的精神”,要实现人的本质只能通过“自我意识”的途径才能达到。[1](P.118)而费尔巴哈所论述的人的本质的方面,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费尔巴哈以感觉论出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发现了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无法从唯物观点认识人的本质。而马克思提出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是建立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人本观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基础上。在马克思的三个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分别简称《手稿》、《提纲》、《形态》)中分别对人的本质进行了阐述。以上三部著作在马克思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就分别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述进行分析。 一、 劳动是人的本质 《手稿》大约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发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我们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分析,才能正确了解及评价它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 受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类”、“类生活”、“类特性”等概念。他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因为人不仅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把自身和他物当成“类”,当成对象。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还是一种类存在。他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生活本身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2](P.50)这里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指的就是劳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劳动就是人的本质,同时有意识的活动也是人和动物区分的标志。马克思在《手稿》中谈到了异化劳动,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对象化,也指出了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这里提出的人的“类本质”或者“类特性”其实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正是因为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存在,人成为类存在物。而且,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产生了意识,意识不管什么时候也仅仅只是意识到了的一种存在,而人的存在需要靠实践的活动也就是劳动。人通过实践来认识、改造现实世界,真正的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由此可知,人之所以为人,动物之所以是动物,重要在于我们存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为了生存,满足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生命活动。因此,《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体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异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相当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另一种演绎,这也就是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看成是生产活动。 马克思在《手稿》谈论到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劳动的异化现象,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不依赖于生产者的能力,与劳动者对立而存在。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而属于提供生产资源的人。工人必须依赖于产品的存在而存在,并被产品所规定,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也叫做劳动的现实化。不管是工人还是其他工作者,他们通过自由有意识的劳动的本质作用于劳动对象,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成为产品。因此,这种活动就是劳动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不断对外面世界了解,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着外部世界,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出劳动就是人的本质,劳动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于布鲁塞尔写在他的1844年-1847年笔记本中的笔记。由于马克思当时并未打算用以发表,所以其关联性和条理性不是很强,只是马克思较为粗略对当时费尔巴哈思想的总结和批判。但是恩格斯却指出,它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马克思在《提纲》中第六条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这一想法,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把对象、现实、感性,直观的表现出来,片面地理解,而没有从实践去了解。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对此进行了批判,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P.55) 马克思指出,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那些神秘的东西都可以经过实践而得到理解。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咎于人的本质,他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产物,但是他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费尔巴哈论述人的本质是从我们人类,这些一个一个,单个的人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费尔巴哈发现了人的某些生物学方面的共同性,却没有发现人社会性本质。所以他无法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只能把宗教的本质看作是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认为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这儿的“类”理解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的客观的联系。虽然马克思受到他影响并在《手稿》中提出的“类生活”、“类本质”的概念,但很快,马克思就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这些有偏差的错误概念的进一步批判之后,最后才得出自己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必须把人放在社会中去考察,然后去理解人的本质,而后在实践中认识人的本质,由此,他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革命性的结论与《手稿》对人的“自由有意识的活动”结论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正是从人是“自由有意识的活动”的动物出发,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而不是从直观片面方面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理解人的实践的社会性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开始,论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人的本质。 三、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 《形态》写于1845年9月到1846年5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神圣家族》之后的第二部合作著作。《形态》系统的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针对他们以前的哲学信仰进行了清算和批判。《形态》中所提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较之前《手稿》和《提纲》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马克思从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质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的实践为基础,阐述了人的本质。《形态》包含了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是极其丰富的,其唯物史观的确立与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4]这种方式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宗教人本学观点。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关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它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5](P.514)其实,我们由此可知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的本质。而这种需要,作为人的一种天性,是人生存在社会中所必须有的,无论人怎么发展,都离不开外部世界的存在。人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动物性的本能需要,简单只满足于吃、喝、居住、睡觉等基本需要;第二种是人在满足基本需要后的高级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提升人的生存价值的需要。这个需要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或者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处于社会之中的人,其活动始终是社会性活动,不再只是单个个体的活动。许多人共同的活动,使得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了交往关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受生产力的制约,但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马克思在三个时期的三部重要著作探究,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论述,不是彼此孤立存在和无关的,而是有内在联系。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我们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韦顺国.宗教批判中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意义——基 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4,(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欧光南.《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本质思想试析[J].湖 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褚永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