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
范文 | 黄颖 【内容摘要】当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借助新课改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古诗文包含古诗和古散文两部分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当下,古诗文教学存在机械、枯燥教学现象,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 古诗文 策略 新课改下的新课程理念主要是,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开展,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新课程理念下古诗文教学要体现出“学生课堂主体”的思想,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 一、巧用“意境教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地读背探究 不同的古诗文有着不同的意境,或悠远旷达,或深沉豪迈,或优美感人,或悲怆凄惨,或温暖如春等等。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古诗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主要是因为“读”、“背”、“意境探究”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巧用“意境教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地读、背,积极探究古诗文意境的绝美和精妙之处。 只有通过反复地读和背,高中生才会对古诗文所描写之景,所抒发之情、所蕴含之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对古诗文的绝美意境有着精准的体味和感悟。例如,李清照的《聲声慢·寻寻觅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该诗词的意境悲怆凄惨,孤寂忧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才能理解词人之“悲”,之“愁”。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和意境之美,接着,在课堂上对内容稍加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诵读比赛,对诵读结果不错的小组进行嘉奖,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意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来感受意境之独特,如探究“全文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具体分析,每人至少说出两点。”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注重“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强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完成。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完全去记忆,省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鉴于此,教师要利用“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高中古诗文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散文家或者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景物与现象,要想透析古诗文情感内涵,单靠字面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一定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做支撑,古诗文才会呈现更深意蕴和特色。例如,伟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的便是诗人是浪漫主义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而创作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如,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尽惊讶和叹息,让人联想到是何等之难,才能让诗人发出如此之感叹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极写山势的高危,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我们知道,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说说“路如何难行?”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尽可能与李白所写有相同之处,让学生进行讨论,想象。 三、渗透“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鉴赏 “对比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当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很多地方在考试时对学生古诗文“比较阅读”的能力有所要求,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对比鉴赏,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比有所得,学有所获”。 古诗文教学中,“对比教学”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古诗与古诗的对比学习、古诗与散文的对比学习、散文与现代文的对比学习。这里以古诗词与古诗词的比较为例进行说明和阐述。例如,《声声慢》和《一剪梅》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他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习,学生得知《声声慢》表达了无依无靠的哀伤无助之情,而《一剪梅》更多的是表达相思之愁。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画面,渗透生活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分析,此处与《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贴切,还是与《一剪梅》所表达的情感贴切。或者,让学生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感受李煜之“愁”与李清照之“愁”是否相同?这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古诗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是很多学生的薄弱之处,与白话文不同的是,古诗文需要大量读背,大量记忆,知识比较零碎。如果单纯依靠教师机械地传输,学生不能自主去学,便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前提下,运用“意境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兴趣,增强积极性,继而主动参与学习,并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海兰.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 学周刊,2018(15):54-55. [2]苏晓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8(08):100-101. [3]甘立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6(15):73-74.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