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范文 | 张一帆 摘要:探究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这一背景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其一,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概述及背景分析;其二,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其三,提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方法 1背景分析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还比较滞后,社会上现有人才队伍中,高层次、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匮乏,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人力资源问题突出。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由于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投入、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缺乏强有力的优势与竞争力。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是与郑州大学合作,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协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秉持中西合璧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此,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设施,并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渠道,积极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多创业的渠道与机会,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 2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是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逐渐在影响着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如“汉语热”、“国语热”、“孔子学院”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学习并重视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为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文应用型人才,从素质上看,他们掌握大量人文知识、秉承人文精神,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汉语言文学的重任;从才能上看,他们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写作)能力,有较好的文学和文化的鉴赏能力,了解影视、传媒、新闻等。将来可以从事文秘、新闻、记者,汉语言文学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工作等。但大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陈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就业率低。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2.1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陈旧 在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的本科高校中,许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缺乏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掌握,对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缺乏了解,墨守成规,还没有从‘精英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教学还是以学术型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侧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一些师范类高校的中文系主要是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师范教育。这样一种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应用型教学方式的了解,缺乏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市场所需人才相接轨,只是被动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2.2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本科层次有两种,一种是普招本科,4年学制;一种是专升本,2年学制。在汉语言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考核制度和形式不严谨,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其次,实践课学时较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落实到日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但从教学实际看,在诸多高校中专业实践类课程比重偏低,大多只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且实习基地不规范、形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只是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一个完整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知识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无法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 3具体措施及方法 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更好、更多、更深入地为社会服务,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需求,探索并建立汉语言文学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时代提出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必须由过去单一型的中文专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转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兼备的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转向专业知识扎实、人文素质高,能力强、全方面、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才能完成学校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我认为有以下措施及方法。 3.1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与思路,构建全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更新教育理念,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能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本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贯彻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的教育理念,向学生传输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信念,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应创建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与环境,从而带动师生充满热情、信心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的培养努力奋进。另一方面,可从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引进有行业背景的师资,借用他们已有的高水平的平台来指导专业建设。并积极引进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做兼职教师,提高我校师资水平,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 3.2整合课程设置体系 地方高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创业和就业的空 间与机会。要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高素质、综合化、专业化的人才为出发点,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对于全日制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把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方案是前两年打好基础,学习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通识性专业课程,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以及公共必修课,应用文写作、诗词鉴赏、明清小说选讲等。在这两年中要基本学完汉语言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部分骨干课程。后两年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方向,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兴趣,有针对性地分配课程。如教师教育方向,可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典文学教育研究等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文秘编辑类,可设置秘书学、新闻采编、公文写作,以适合将来从事秘书和文字编辑、记者等职业的需要。对于有意愿继续深造读研的,可开设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影视文化赏析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职业规划与就业方向来自由选课。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实习,专业实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联系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成为我校对口的实习单位,以方便学生的实习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对传统专业教育模式的一次挑战。不仅需要理论探讨,更需要去实践。目前,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基金、创业优惠,提供了多种渠道,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西亚斯许多在校学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业绩很好,收获颇丰。许多毕业生也都成为企业中创新型管理人才、以及学校中的优秀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