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UML建模在中职校实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范文

    郑瑛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采用UML建模技术,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通过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的建模过程,设计了符合教学实践的管理系统,能够满足目前顶岗实习管理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校;统一建模语言;实习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55-03

    1 问题的提出

    顶岗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有阶段,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从目前实习组织工作来看,由于学生人数和合作单位数量增长,与实习活动相关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另外,对于各种信息管理,带班老师仍习惯传统的手工记录或是制作简单的电子文档提交给学校,导致资料存放散乱,管理效率低下,做不到实习学生信息的动态统计,实习指导教师疲于各种事务性工作、报表的填写制作,对实习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和管理更无从谈起。这不符合我们对校园数字化的要求,也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管理的趋势相去甚远。

    2 实习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在中职校的顶岗实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琐碎、复杂、低效,针对这样的现象,开展了对中职校学生实习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本系统以时间为主线,关注实习生从实习准备期开始,到实习期结束毕业离校前的全过程,实现对学校实习管理主要业务的全覆盖,提高实习管理工作的效率。

    2.1 实习管理业务流程

    为了从宏观上对一般中职学校的实习管理业务有一个认识,下面按照“实习前期准备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后期考察收尾阶段”这三个过程介绍业务流程。

    2.1.1 实习准备阶段

    1) 校教务处、各系对即将实习的班级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并组织相关实习单位进校宣传;

    2) 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和企业互相选定好,由学生上交一份顶岗实习申请表给班主任;

    3) 班级实习申请表收缴好以后由班主任转交给校内实习带班老师,再由校内实习带班老师整理制作好本班同学顶岗实践安排表备用;

    4) 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接收后,根据企业的安排开始具体劳动,并按照要求写好实习任务书。

    2.1.2 顶岗实习阶段

    1) 根据实习管理要求,每一个实习生都要按时完成周记的撰写,还要根据学校安排写好学期小结;

    2) 学生在企业按照师傅要求完成任务,师傅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考核给出成绩和评语;

    3) 校方实习负责老师定期通过现场走访、电话、网络沟通等方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4) 学生如果需要更换实习单位,需要提交申请,经过学校审核通过后,再次提交单位及企业导师相关信息,更新实习情况表;

    5) 系部负责实习工作的管理员定期汇总实习生情况表并向学校汇报反馈。

    2.1.3 顶岗收尾阶段

    1) 实习收尾阶段,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各种材料,完成调查问卷,并评价校内导师及实习单位;

    2) 合作单位和校方两方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价,给出考核分数;

    3) 系部管理员考核实习生学生成绩;

    4) 校实习管理负责人统计、分析各类实习相关数据。

    2.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基于以上对实际业务流程的分析,本系统的功能需求模块主要包含以下6个模块,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 学生实习模块

    在这个平台上,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可以交流各种信息;可以利用平台上交需要完成的材料,不用同以往那样邮寄或是请假回校交材料;还可以查看本人的成绩、各种实习活动通知,维护个人信息。

    2) 校内指导老师模块

    通过这个系统,校内指导老师除了可以便捷地完成各类资料的收缴、查询、统计,还可以完成对实习周记、实习申请等材料的审核工作,还能通过这个系统方便的提交考核成绩表。在迅速地完成事务性工作后有更多的精力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和心理动态,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3) 企业管理模块

    企业方面对这个平台的要求包括能对自身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能够查询在本单位实习学生的信息;能够在平台上发布招聘通知,还要能在实习收尾阶段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并提交实习生考核表。

    4) 院系管理模块

    在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学校,顶岗实践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不用系部各自负责完成,包括制定实习计划、寻找合作单位、组织相关的培训、指导教师的安排等等,在实习管理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作用,管理工作覆盖实习的整个阶段,根据学校下发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准备阶段,要审核实习生、实习企业相关信息,安排带班老师;接下来,要维护和管理各类材料、做好信息统计;在收尾阶段,要做好总结、各种报表,还要完成本系实习指导教师的绩效考核。

    5) 系统管理模块

    对系统的操作管理拥有最高权限的角色是系统管理员。他可以对所有同学老师合作单位的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个角色要求能够完成包括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信息发布等功能,还要能够对系统做常规维护。

    6) 统计查询模块

    在该模块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数据库里面的各种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可以根据权限管理,对实习相关数据等进行查询分析、方便快捷地依据不同统计口径提供各类报表并可以导出或打印,包括学生去向表、同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生名单汇总、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等。

    2.3 系统的性能需求

    1) 支持大量访问。这个系统的实际运行是依托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上的,在某些时段,比如统一收缴某项材料时,会产生访问量较大、需要处理很多信息的情况。我们使用J2EE框架来设计,缩短响应时间,让用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2) 适应性好。考虑到学校今后的发展,规模将越来越大,实习管理系统将要处理更多的数据。并且这个系统也最终要和学校其他的业务管理系统熔合在一起,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结构,不会让用户界面因为数据结构的变动和业务流程的调整收到太多影响,使整个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3) 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使用实习管理系统的人群层次不一,对网络管理平台的理解和电脑的使用水平有高有低,这就要求系统业务流程简明实用、界面导航清晰,同时设置必要的提示信息。

    4) 安全性有保障。系统会对每一位登录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只有通过的人才能使用系统,完成功能操作。

    5) 數据安全有保证。一定要有好多种数据备份方式,全面保证系统里面的数据的安全,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误操作而带来的非常大的损失。

    经过前文对实习管理业务活动的分析,这里确定主要参与者有:院系管理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管理员、实习生本人和系统管理员等5类人群。

    根据他们在整个实习业务流程中不同的分工,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模块。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实习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图,如下:

    3 系统设计

    3.1 总体设计

    根据本文之前对实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我们对该系统的定位是典型的MIS系统。根据MIS系统的特点,将采用基于J2EE的多层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这不是在物理上对系统结构进行划分,而是逻辑划分。根据多层结构理念设计的系统在逻辑上分为四层,与三层结构相比,把业务逻辑独立出来,形成客户层、WEB层、业务层和数据库服务层。对于系统的物理架构是以应用服务器为中心,分别以Intranet内网和Internet因特网进行访问。

    多层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将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和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相结合的新型结构,它的特点是利用B/S结构满足地理位置分散的应用;以C/S结构解决B/S不擅长的复杂的事务处理。

    以我校为例,在设计实习管理系统时,采用这种B/S模式和C/S模式相混合的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几个方面因素:

    1) 我校三个校区,在地域上较分散。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客户端的维护量;

    2) 在实行以系部为单位的二级管理学校,一般每个系部会包含有3种以上不同专业方向,每个专业的实习又各有特点。如果使用单一B/S模式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个专业对实习管理的个性化要求;

    3) 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运行时对系统数据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和一致性两个方面。从这点考虑,从管理角度会要用到很多很多的基础数据,如果在这时候对这些数据采用C/S模式进行管理,则可以让管理便得更加安全高效;

    4) 从工作量方面考虑,需要对系统里面存储的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对一些事务性的数据操作,比如说从不同角度对实习管理业务进行查询或者是统计、信息更新等业务。进行B/S模式管理,能使流程变得简单,维护系统的管理员也就能轻松许多。

    3.2 系统建模设计

    本系统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了面向对象建模设计。它为软件开发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能够保证开发过程更加流畅、系统维护更加容易。

    基于以上对系统的分析,下面使用UML语言对系统建模,并利用类图、序列图完成系统的设计。

    1) 类图

    类图是UML建模中最基本的建立静态模型的图形,它提供了一种表示法,并且是图形化的表示法,用它能够完成对类以及其关系进行描述的任务。这样就可以从静态角度对系统做一个描述。

    在类图中,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这三种是依照功能的不同来分的。

    实体类是应用范畴核心内容代表,要放进后台数据库中的记录就主要是保存在这里,还能给到驱动应用程序时大多数交互所需要的服务。每个实体类都匹配数据库中相应的表,实体类与数据库设计的联系非常紧密。

    2) 序列图

    类图只是对系统做静态角度的描述系统,如果想要说清楚系统的动态特征和行为,可以考虑做动态模型来表达。动态模型描述基于时间变化而出现在系统对象中的时间、状态及操作序列等信息,用抽象图形表示相关对象的交互行为。

    在本文所研究的实习管理系统中,涉及的类都不具有很复杂的状态,因此这里主要用时序图来说明系统动态模型。

    下面,在学生功能模块中,以学生修改个人信息功能为例,给出对应的时序图,并进行功能说明。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实习单位变动,或是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变化,均要及时登录系统,更新个人信息,以便于后期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

    该功能的具体操作描述如下:实习生在登录系统以后,通过身份验证进入系统主界面,然后选择信息管理菜单进入对应界面,对自身信息进行修改完善。用户做好以后,系统就会更新记录保存,然后显示操作成功。至此,完成修改个人信息的操作。对应的时序图如下。

    3.3 数据库设计

    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它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哪些服务、能够实现哪些功能,其实都和后台的数据库给予的支持分不开。能不能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能够开发成功,更有可能影响开发周期的长短和系统性能的优劣。考虑到系统的规模和功能要求,这里所采用的是关系型的SQL Server2005数据库,是现今最广为流行的关系数据库。

    在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业务抽象到计算机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建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用E-R图来描述概念模型,也就是实体联系法,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在软件开发设计具体内容的时候,按照从下往上、先小后大的原则,逐步画出E-R图。

    本系统实体的部分E-R图描述如下图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中职校顶岗实践管理中存在的低效等问题,对实习管理的需求进行调研,基于UML建模对管理系统做分析和设计,研究对象是实习全过程,目标是优化管理水平,能够为学校评估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今后还将进一步研究如实习业务系统与教务管理、学工管理等业务系统进行联通,开拓使用范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增强学校管理效率,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云龙.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6.

    [2] 边金良.基于三层架构的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系统[J].中国海洋大学,2011.

    [3] 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

    [4] 黄国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2010(3):282-293.

    [5] 王泽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5):68-70.

    [6] 李绍中.基于UML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建模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2.7.

    [通联编辑: ]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