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
范文

    邓丽坤

    摘要: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迅猛发展,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然要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高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变成高职生必修的课程,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给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53-02

    现在IT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普及,社会在不断地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应用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的必修课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正处于一个改革阶段,一是要不断地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二是从从前的重理论转变成重实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所以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高职院校的老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围绕老师为中心,老师知识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会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对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并且很多学生不能够自主学习,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他們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的差异也很大,也有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些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 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失调,考核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教师比较少,教师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大。信息技术在不断地飞速发展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然而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老师就很难再有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这就使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大大降低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一般学生都普遍存在掌握知识快但动手能力比较弱的现象,也有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考核中也只能凭借一套试题检验学生的成绩,这样往往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会存在一些偏差,这样的考核方式缺乏创造性。

    2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创新路径

    2.1 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育思想只是以课堂的讲授为主,上机只是一个辅助操作,学生往往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但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不懂得如何操作计算机。现在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地加大,教育部门将“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台数”作为教学条件硬指标,是这样一来使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都得到了普及,并且机房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计算机课程安排是上课讲授和上课实践的比例是1:1。学校应该选择把课程都安排在机房,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实践,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学生会觉得十分枯燥,大大地降低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真正的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2 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因材施教

    现在教育部在普及全国中小学生的信息教育,积极的推动了信息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使中小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各个区域经济文化和教学水平存在着差异,使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学校都存在这很大多的差异,有的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十分精通,但是有些地区的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到过计算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不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能够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会忽视这个问题,作为学科的老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教学,老师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理论,使上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地环境下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生获得知识。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3 注重学生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键盘指法和汉字的录入这两项基本功是非常基础的操作,不用教让学生自学,但是现在有很多的用人单位反映很多学生在单位的上机考核的时候,汉字的限时录入、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应用环节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不合格,这充分地显示了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现象加大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规范学生的指法和抓好汉字的录入速度,把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目标,在考核内容中适当地加入这两项内容,并且规定这两项不达标就不能及格。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期末考试成绩表或者自己的简历,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4 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让培养一个良好的信息意识,懂得如何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表达。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就等同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自己能够分辨信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自己追求新信息和运用新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可以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当代的大学生才在未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的社会生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 结束语

    现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在不断地深化,IT技术也时时刻刻更新,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的改革,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使教学改革更加的深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提出一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加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这是每个计算机专业老师要研究的重点。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同时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翼.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研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 (30).

    [2] 田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 (10):92-93.

    [3] 杨艳梅,刘心军,赵新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 (11).

    [4] 胡昌龙.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改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5 (23):113.

    [5] 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20):156-157.

    [6] 王斌.基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X):76-77.

    [通联编辑:光文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