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
信、达、雅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它在我国影响很大,迄今为许多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和遵循,一直被奉为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他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对“三字”解释道:“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 (背) 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使译文能通顺畅达地表明原意,为“达”也是为“信”,二者是统一的。他提出的“雅”,是要求译文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求其“尔雅”。认为“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 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他说的“雅”是脱离原作风格而片面追求译文为文言文的古雅。严复首创“三字”标准,对我国翻译理论有很大贡献。但他的认识有时代的局限性,他也没有对“信、达、雅”三字作系统、深入、全面的阐述和解释。八十多年来,“三字”标准一直是我国翻译界研讨的中心论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也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解释,指出“信”是忠实正确地传达原著的思想、风格和精神。“达”是以正确通顺的中文表达作者的思想、风格、精神。“雅”是保存原作的风格、神韵、意趣、风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