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韬光养晦
释义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韬光晦迹)

收敛锋芒,隐藏踪迹。比喻暂时隐藏才华或实力,深藏不露。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

韬: 掩藏的意思。韬光: 即藏匿光彩,把声名和才华掩藏起来。
“韬光”一词始见于东汉·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一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南朝梁·萧统《靖节先生集序》里,也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之语。《晋书·慕容垂载记》中有这样的话:“但时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由此可见,韬光,意近隐匿声迹、不自炫露的“韬晦”一词。
“养”者,隐也。“晦”者,暗也。养晦: 即隐蔽于暗昧不明之处。
“养晦”一词源于《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宋人朱熹《诗集传》云:“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后因以“养晦”用作身处乱世、退隐待时之意。《旧五代史·李琪传》云:“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岐取进,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静也。”
后人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比喻将自己(锋芒或才能)隐蔽起来,待时奋起。


露才扬己[扬才露己、扬己露才];韬光养晦[韬光晦迹]


○露才扬己lù cái yáng jǐ

表现、炫耀自己的才能、本领:这人没什么本领,却总要~|喜欢~的人多半没什么内涵。也说〖扬才露己〗、〖扬己露才〗。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为今之计,~才是上策|为避祸,刘备在后园种菜,以~|如今你我受制于人,只有~,日后缓缓图之。也说【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成〉比喻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让别人知道:韬光养晦之策。


【韬光养晦】

隐藏才智,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

掩藏声名才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谓之 “韬光养晦”。
“光”指光亮、光辉,比喻才华、名声。
“韬”谓隐藏、遮掩。 “韬”本义为弓袋。 《诗·小雅·彤弓》:“受言槖 ( tuó) 之。”传: “槖,韬也。”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弓衣也。”弓在袋子里,故有掩藏义。
“养”谓涵育熏陶,此谓积蓄 ( 力量) 。
“晦”义为暗,此谓时运不佳、背时。 “养晦”即谓蓄力于晦、亦即待时之义。
“韬光养晦”语源于 《诗·周颂·酌》: “于铄 ( shuò) 王师,遵养时晦。”朱熹 《诗集传》: “于,叹辞。铄,盛。遵,循。此亦颂武王之师,言其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
后即以 “韬光养晦”表示暂时隐退、以待时机之意。梁·肖统《陶渊明集·序》: “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即其义。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韬光晦迹)

收敛锋芒,隐藏踪迹。比喻暂时隐藏才华或实力,深藏不露。


隐藏才能

隐藏才能

埋光 埋照
隐藏德才:潜光隐德
 隐藏美德:潜休隐德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养 晦养 养晦(韬光养晦) 韬光隐晦 韬光用晦
 人有所作为前要善于韬光养晦:将噬爪缩
隐藏器识,不露才干:臧器
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养晦韬光
才能行迹隐藏不露:韬晦




隐才待时

隐才待时

暂时隐藏才能,等待施展的机会:藏器待时 藏器须时 藏器俟时
掩藏才华,等待时机展露:韬光俟奋
暂时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韬晦待时
隐藏才华,保存实力,以等待机会:韬光养晦 韬光隐晦 韬光用晦 养晦韬光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敛翼待时
隐藏才华,韬光养晦:潜鳞戢羽 隐鳞戢羽 隐鳞戢翼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动词性,连动结构。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用于褒义。
【例】 人际关系中的八项禁忌之四,交友不能考虑得失,不要考虑交友之利,韬光养晦,充分信任对方。(蔡德明《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意为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才能行迹。亦作“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

(同)韬匮藏珠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