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凉风至赋
释义 凉风至赋

凉风至赋

王棨


〔原文〕
龙火西流,凉风报秋。届肃杀而金方气劲,夺赫曦而朱夏威收。五夜潜生,闻桂枝而骚屑;千门溥至,觉玉宇以飀。于时北斗杓移,西郊礼毕。蓐收行少昊之令,夷则代林钟之律。飒尔斯风,生乎是日。俄而徹郁蒸,扬憀栗。减庭草以芳靡,掠林梢而声疾。由是淅沥晴景,浸淫暮天,起苹叶而有准,应葭灰而罔。无近无远,凄然凛然。倏摇曳于红梁,潜催归燕;乍披离于碧树,渐息鸣蝉。然后扫荡千山,萧条万里。飘爽气以极目,厉秋声而盈耳。恨添壮士,朝晴而易水寒生;愁杀骚人,落日而洞庭波起。但远戍烟薄,遥村杵频。磨玉蟾而月色初莹,泛瑶瑟而商弦乍新。虚槛清泠,颇惬开襟之子;衡门凄紧,偏惊无褐之人。北牖闲眠,西园夜宴。红蕖将碧蕙香减,珍簟与纤絺色变。张翰庭前暗度,正忆鲈鱼;班姬帐下爰来,已悲纨扇。故得苦雾晨卷,蒸云昼销。悄丝管于上官,陈娥翠敛;飐檐楹于华省,潘鬓霜凋。既而冷遍中原,阴生兑位。几人离避暑之所,何处轸悲秋之思。虽令蛩响东壁,鸿辞边地,又安得吹赋客而促征车,自是功名之不遂。
〔译文〕
龙宿的大火星向西流,凉风吹来报秋。到了萧条万物时候西风强劲,夺去炎热使夏日之威敛收。五夜里暗地生成,可以听到桂枝摇动;遍至万户千门,使人觉得天地间都是风声。此时北斗柄西移,西郊迎气礼已毕。蓐收施行少昊的节令,夷则律代替了林钟律。飒飒秋风,生成于这样的日子。很快就除去郁热蒸腾,引起人们凄怆之情。由此风声淅沥晴景,浸淫暮天。发自苹叶之间而有准信,感应律管中的葭灰而无差错。无论近无论远,都凄凄然凛凛然。倏然在红梁中摇曳,暗中催促归燕;猝然在碧树中散乱,渐使鸣蝉声息。然后扫荡千山,萧条万里。飘扬爽气使人可极目,凄厉秋声已盈人之耳。使壮士添恨,朝日晴朗易水生寒;使骚人愁煞,暮天落日洞庭起波。但见远处烽火台烽烟淡薄,但闻远村中杵声频送。磨荡月亮使月亮开始晶莹,普泛瑶瑟令商弦乍传新声。空虚的栏槛清冷,颇使披襟的王孙公子惬意;简陋的衡门凄紧,偏令粗布短衣之人恐惊。或在北窗下闲眠,或在西园中夜宴。红荷带着碧蕙芳香减损,珍簟与同纤絺颜色生变。暗地里吹过张翰庭前,他正忆起鲈鱼;才来到班姬帐下,她已悲伤于纨扇。故得清晨卷走苦雾,白日尽销蒸云。望去林梢轻轻摇动,梦后窗外风声萧萧。在深宫中使丝管声寂,陈娥翠眉攒敛;在华省中乱飐檐楹,潘岳鬓发霜凋。很快就冷遍中原,阴气生于兑位。几人离开了避暑的处所,何处顾怜悲秋的情思。虽然使蟋蟀在东墙下鸣叫,使鸿雁离开了边地,却怎能吹动贡士催促他的征车?自然功名之念就不能实现了。
〔评介〕
王棨是晚唐写律赋最多的一个人,《凉风至赋》是其律赋中较好的一篇。
这篇赋在内容上相当集中,主要是写秋风以及秋风带给万物和人的影响变化。从头至尾,一气贯注。中国文学中最早写风的作品是宋玉的《风赋》,在《风赋》中,宋玉分写“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写它们产生于不同的环境,雄风便体宁人,雌风使人生死不卒,而这种描述里暗寓讽谏之意。王棨与宋玉不同,他不写什么“雄风”“雌风”,他写的是普天之下同一的秋风,写在这个秋风中不同的人的感受与情感变化,在这种描述里,王棨似乎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扫荡千山、萧条万里的秋风中,都会生出“悲秋”的感慨。尽管有的人“添恨”,有的人“怀乡”,有的人叹逝,有的人忧国,悲的内涵和对象或有不同,而同在秋风中生悲则同。从这个方面说,王棨所写的内容,似乎触及了我们民族“悲秋”的文化心理。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在秋风中产生感慨呢?这乃是由我们民族长期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基础决定的。我们民族是一个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春种秋收是人们的生活规律,每当秋风吹来的时候,人们便收获农作物,此时,一方面要庆祝收成好,一方面也感到时光不断流失,感到生命不断的消逝,于是便在心理深处产生了“悲秋”的意识,由万物在秋风中的变化联想到自身的处境,激发了所谓生命意识。王棨似乎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赋秋风中,写到了思乡念家的游子,悲叹青春不再的弃妇,慷慨赴义的壮士,忧劳天下的骚人。这些人,虽然“悲秋”的具体内容有差异,但在秋风中生慨则很一致。有差异是因为每个人所面临的现实不同,经历各异;一致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民族文化心理氛围之中。由此说来,王棨的这种描述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尽管他这种描述也许是不自觉的,但却给我们认识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与制约作用提供了一个机会。
除了上述而外,赋中言“恨添壮士,朝晴而易水寒生;愁杀骚人,落日而洞庭波起”,用了荆轲和屈原的故事,这除了写秋风之外,似乎还有些个人的感受寓在里面。《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与秦舞阳西去秦国刺秦王政,燕太子丹在他们出发之前于易水旁为他们饯行,席间高渐离击筑,荆轲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慷慨悲壮,天地为之变色。又《史记·屈原列传》写屈原被楚王放逐,忧愁郁思,行吟泽畔,颜色枯槁,对于楚王听信党人的谗言、不察自己的忠心贞正万分痛苦,终于无可告溯,怀愤而自投汨罗。赋中用了这两个典故,表面上是通过荆轲、屈原的遭遇以及他们的慷慨悲愁写秋风,写秋风引起的人的情感变化,在深层,隐藏着作者忧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晚唐政治局面的担忧,对那些骄横跋扈的藩镇军阀的倒行逆施的愤慨,流露出了作者在王朝末世产生的哀愁。至于“虚槛清冷,颇惬开襟之子;衡门凄紧,偏惊无褐之人”,将上层王孙公子与下层士人对比着写,表现他们在秋风中的不同感受,则传达出作者对下层士人困苦的关注与同情,虽然这很微弱,但似乎不能抹煞。这些对王朝前途的担忧、对藩镇跋扈的愤慨、对下层士人的同情的情感,是可贵的,使赋的内容显得深厚了些。
赋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风是无形而难以把握的东西,想描摹它并使它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受,比较困难。但读了这篇赋之后,你似乎可以说基本上把握了对秋风的感受,加深了对秋风的认知。为什么呢?因为王棨在赋中把秋风写得较为具体生动。能把无形而难以把握的秋风写到如此,秘诀在哪里呢?前已说过,中国最早在文学中表现风的是宋玉,他在《风赋》中开创了表现风这种无形事物的不二法门,那就是除了以较少的笔墨对风本身加以揭示以外,以主要的精神、大量的笔墨去写风产生的影响,从而给人以具体感受。这是借彼以言此。王棨这篇赋写秋风,便是学习了宋玉的方法并且有所发展。宋玉运用这种方法因为是首次,是开创性的,所以还不那么圆熟出色,显得描写上比较简略粗率。例如他写庶人之风,云“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寃,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应该说是比较简略的。王棨就不同了,他的描摹具体、细腻、全面多了。在他笔下,秋风带来的变表现在一切事物上,从“减庭草以芳靡”到“潘鬓霜凋”,王棨把秋风所能涉及的各类事物都选取有代表性的个体给以了表现,从而使人感到秋风无处不在,它带来的是萧条肃杀,给人的影响是深沉的,以之比较宋玉《风赋》的描写,无疑见出了进步和成熟。
这篇赋的律赋形式,决定了它讲求对偶,多用典故。在对偶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棨具有很高的运用文字的能力,赋中对偶相当工巧,但工巧而不伤于纤弱,文脉贯穿,文气流动,在对偶中很讲究平仄谐和,讲来富有音乐性,抑扬顿挫,高下相须。用典上切合情境,不流于艰深生硬,非常自然流畅,这是使赋的文气流动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赋中赋写秋风层次分明,逐步展开,循序渐进的结构,多方面的映衬,也是非常清楚的,这里不多说它,读者可以自己体会。
与《江南春赋》一样,这篇赋是晚唐律赋在题材上、内容上发生与元和、长庆时期的律赋不同变化的表现和结果,此点我们在评介《江南春赋》时已经详细说过,这里不再重复。这里要强调的是,王棨在晚唐赋坛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赋家,在由中唐到晚唐这一过程的律赋演变中,他发挥了较大作用。我们读他的赋,应从赋的发展演变上来认识他的成就,至于他的赋语言优美,音节谐和,描写生动,用典灵活,对偶工巧,倒还是其次的。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