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 |
范文 | 裴生娟 华颖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培养初一学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材料解析;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404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材料解析能力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培养初一学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引入解释 历史学科涵盖的内容大多较为久远且复杂,有着距离感,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因此,历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效果,首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在教学《秦汉时期》一单元时,我利用幻灯片播放《大秦帝国》以及《汉武大帝》等影片,这样的史料呈现形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历史学习。在此基础上,我设置问题:“你们认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纪录片中可了解最初的秦国并非十分强大,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大多认为原因是后期秦国庞大的军事力量,这只是对秦国统一六国的一种初步认识。我再引入问题,让学生在形成自主观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如果你们是秦国的国王,在秦国羸弱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秦孝公,面对‘变法,你会如何选择?你是否会坚持到底?”这一系列问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形成更有体验感的认知,学生在观点形成和判断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前因后果等角度对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进而逐渐形成历史解释意识,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本质,摆脱“死记硬背”的困境。 二、认真观察阅读史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在初中歷史材料解析题目当中最常见的就是以文字形式展开,这类型的材料解析题的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根据文字材料内容提出一系列的历史问题。其中所给出的文字材料可能是一大段也可能是多则历史材料。对于一大段历史材料来说通常情况下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层面比较窄,只要学生能够把握好正确的解题方向基本上不会存在什么大的问题。 比如 2018 年某地初中学业水平能力测试试题中有这样的一道材料题:围绕“一带一路”这一主题,材料一提供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被称为唐人。材料二则给出明朝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列表比较,材料三截取人民日报一篇关于一带一路的评论文章。提出以下问题:列举唐朝对外交往事例,指出下西洋是伟大创举的原因,读取材料说明“一带一路”的含义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如何融入世界趋势。对于这样的问题来说,学生首先应该学会审题,大致了解文章所给的材料,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进行材料阅读,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题。其次就是在阅读材料过程中要思考与这些材料相联系的历史事件以及发生的时间段和历史意义以及外界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评价等等。最后在解答的过程中就是把自己分析总结的结论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出来,从而使得答案更加层次化。 三、“读”“比”并行 在解决相关的图表类型的材料解析题目时,一方面是考察学生对图表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提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南京的历史内容时,有这样的历史材料解析题目。历史学家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针对四张图片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四张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在解决这类型的历史解析题目时,应该学会读和比。所谓的读就是要阅读图表型解析题目的引言和设问,一般这些内容可以很好的凸显出题目所要考察学生的真正目的,对于学生的解题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次就是要学会阅读图表相关的注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表所表示的内容。所谓的比就是要学会将所给出的图片内容进行比对分析,从图片的横纵比或者多个图片的相互对比来找出一定的规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规范的解决问题。在解决相关的图文并存型的历史解析材料时,学生应该将上述两种方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对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四、围绕史料交流观点,归纳总结历史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在积极运用史料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时,需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围绕史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交流。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较高的史料解读能力,使其学会从史料中归纳总结相应的历史结论。例如在讲解隋朝运河时,笔者通过将胡曾、李敬方等诗人围绕汴河创作的古诗作为史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等,将其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读古诗词史料,说明各诗人对于隋朝运河的具体评价,同时根据自身所学历史知识内容,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笔者在此过程中主动深入学生当中,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讨论与探究结果,并根据其实际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指点与引导。使得初中生能够在充分利用史料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并形成良好历史思维与历史观。 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史料分析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同时对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也具有一定积极效用。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认真观察,精准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在围绕史料巧妙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探究与相互交流下,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史料的内化理解,发挥史料应有效用,更好地完成初中历 史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波.初中历史与社会材料解析题应对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2(02):153-154. [2]曹国华.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策略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01):121-122. [3]吴娟.对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2(01):67. [4]王波.浅析初中学生解析历史材料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14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