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工业走廊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
陈延宏
[摘要]沈铁工业走廊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为四大经济发展带之一,它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的实践运作方略应该是:对接沈北新区,实现沈铁同城互动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建设四大基地互补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参与集群构筑互相发展。
[关键词]沈铁工业走廊;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3-0041-03
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先后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和省政府批准通过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之中。沈铁工业走廊被确定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四大经济发展带之一,提高到与沈西工业走廊、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相同的全省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战略位置。研究沈铁工业走廊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互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接沈北新区,实现沈铁同城互动发展
铁岭与沈北新区山水相依、地缘相连、风俗相近、经济相系、交通便利、物流频繁,二者联合则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产业齐全、基础雄厚。所以,它们必然冲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形成沈铁工业走廊与沈北新区的有效对接,变分散优势为集中优势,集单一优势为群体优势,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最终产生1+1大于2的放大效应,形成沈阳带动铁岭、铁岭壮大沈阳、沈铁同城互动发展共同振兴的局面。
沈铁工业走廊是在沈阳、铁岭两市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初衷是打造沈阳新城子与铁岭新台子以北的一体化工业走廊。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双方共赢”的目的。将沈铁工业走廊与沈北新区合为一体,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框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与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有利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间经济和谐均衡的发展。实现沈铁同城互动发展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统筹兼顾,制定超越现有行政区划、能够覆盖沈铁两地行政主体和区域经济功能合作的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使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规划,实现市场一体化,消除两地要素和产品流动障碍;实现产业一体化,发挥两市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实现交通一体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一体化,提供信息资源互通互享;实现科教、旅游、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
2.充分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按照产业梯度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依靠市场主体,以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为主线,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两地产业的有效对接,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分工合理的产业布局。对区域内已经建成的同类企业实行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区域内已经建成的不同企业实施错位发展;对区域内未建的企业,要严格按照产业布局分工予以核准报批。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沈北新区的道义国家星火高新技术密集区和铁岭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引进光电信息、航空电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产业,建设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二是积极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以深圳华南城落户铁岭为契机,围绕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营造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业物流等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成为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三是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依托沈北新区的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铁岭玉米精深加工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制品、粮油加工、畜禽加工、乳品加工、果蔬(饮料)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建设全国最大最精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成为中国的“农业硅谷”。四是建设新型能源基地,依托铁岭能源优势,发展煤电等传统能源、风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工程等新兴能源,成为东北新型能源基地。五是发展重化工产业,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和玉米产业链,加快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建设,成为东北重化工产业基地。六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依托铁岭众多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东北知名的旅游休闲胜地。
3.成立组织协调机构。一是从政府领导的层面进行两地发展思路的对接,制定共同发展章程与协议,决定合作发展的主要方针,确定两地之间重大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促进两地间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发展。二是建立行业推进机制,实现沈铁工业走廊发展逐步由行政推动向加强内在经济联动的转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组建两地合作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主导构建行业产业链条和企业重组,充分发挥其为企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三大职能。
4.进一步加大对沈铁工业走廊的支持力度。辽宁省给予其他工业园区的支持政策和扶持措施,都应该给予沈铁工业走廊。一是在融资方面予以支持;二是在财税政策上予以支持;三是在技术改造方面予以支持;四是在投资政策上予以支持;五是在改革方面,铁岭与沈北新区同属沈铁工业走廊,因此,应该享受与沈北新区一样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
沈铁工业走廊是连接沈铁两侧的一条产业轴线,通过沈铁工业走廊和沈北新区、沈西工业走廊连成一片以后,形成沈铁的紧密联结,然后通过出海大道,又形成与辽阳、鞍山、营口的对接。这样,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又和“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形成紧密联接。沈铁工业走廊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梯度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明确功能定位,建设四大基地互补发展
沈铁工业走廊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必须首先明确各城市的产业优势,知己知彼,明确相互功能定位,实现互补错位发展。
中心城市——沈阳,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的服务功能和协调功能,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信息系统、金融资本、商贸物流、产权交易和科技创新等五大平台,全力构建区域信息系统与统一门户网站总部、商贸物流总部、金融资本总部、要素交易市场总部和技术创新总部,做大做强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鞍山——钢铁之都,鞍山发展的战略取向是建设现代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加快鞍钢和本钢两大优势企业整合,组建特大型钢铁产业集团,打造以鞍钢为核心,本钢及营口新鞍钢为支撑的钢铁产业研发与生产加工基地。抚顺——石化之城,由煤电工业为主体逐步转变为以石油化工及冶金工业(钢和冶铝)为主体的重化工业,目前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石化之城。本溪——钢铁与中药产业之城,本溪钢铁生产能力已突破700万吨,中药产业为辽宁和沈阳经济区之首。营口——新兴现代化港口城市,2007年营口港吞吐量达到亿吨,成为全国前十位大港。沈阳经济区的未来需要营口港的发展,营口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沈阳经济区发展来支撑。辽阳——化纤原料之城,是以石油化纤工业为主体,包括新兴建材、专用装备等多门类的新兴工业城市,辽阳石化工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城市,除了能源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之外,还应该加快速度、大力发展专用车生产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1.沈铁工业走廊是辽宁的能源基地。铁岭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省1/3以上,燃煤发电能力约占全省1/4左右;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火力发电厂;铁岭电厂是辽宁省第一座以股份资金兴建的大型坑口电站,两电厂年发电在150亿千瓦时;铁煤集团以储量大、产量高而著称全国,年产原煤2200万吨。沈铁工业走廊要发挥能源这一优势,打造能源基地,为铁岭经济建设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协作贡献更大力量。
2.沈铁工业走廊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铁岭是农业大市、辽北粮仓,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加工前景也十分广阔。而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属于重化工业群。因此,沈铁工业走廊要以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形成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基础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的大本营。铁岭应该加强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农业合作,推进铁岭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3.沈铁工业走廊要加快打造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辽宁省专用车生产基地是辽宁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是辽宁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在铁岭市建设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体现了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具体分工,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铁岭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辽宁省振兴中部经济、发展专用车产业的指示精神,铁岭已编制《辽宁省专用车生产基地发展规划》。铁岭境内有辽宁陆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原电子工业部七〇五厂)、铁岭运达汽车起重机有限公司等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有铁岭华晨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铁岭天河机械有限公司等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车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铁岭市发展专用车产业,可以逐渐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配套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土地优势、集群优势。可以选择重点车型,大力发展服务于提升城市功能发展的各种车辆,最终目标是把铁岭打造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专用车生产基地。
4.沈铁工业走廊要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合作领域,铁岭市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合作互补前景也十分宽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已在客观上产生了尽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的发展要求。从区域内各自基础、优势和需求状况看,今后一个时期,沈铁工业走廊应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应该是实施基础设施优先、信息网络优化、运行机制培育、跨越式发展四大发展战略,构筑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三个平台,打造东北国际物流一个中心,建设昌图粮食、西丰土特产品、调兵山能源、银州商贸物流四个基地;其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构想是建设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这对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功能,打造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圈,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铁岭市的这一计划,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求加快推进基地建设,省直相关部门研究了具体扶持政策。目前,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相关服务机构已经成立,各项配套政策也已经制定出台,基地规划已全面启动。
三、培育产业集群,参与集群构筑互相发展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沈铁工业走廊可以参与其中五大产业集群构筑,实现共同发展。
1.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增强抚顺、本溪的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
沈铁工业走廊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集群,应该主动为沈阳、抚顺、鞍山等装备制造业城市服务,发展汽车和重大装备的配套产业,使之成为沈铁工业走廊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改装汽车及汽车配件、起重机、数控机车、公路铣刨机、大口径低压阀门、优质特种钢等产品。同时,逐步拓展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拳头产品。突出抓好沈阳机床西丰铸造、西丰隆达制铁、铁岭重型机械、辽宁经纬数控机床、清河特钢等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气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
沈铁工业走廊培育重化工产业集群,应该适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煤化工产业由小型化向大型化、无机产品为主向有机产品为主转变的新形势,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铁煤集团120万吨甲醇、37万吨聚丙烯煤化工项目,延长煤炭产业链、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快实现煤向石油和化工产品的转化;生物化工依托铁岭市处于玉米生产黄金带的优势,加快玉米深度开发,重点抓好金信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金良生化20万吨燃料乙醇、万顺达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项目,尽快形成由玉米原料到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合成化工的转化。
3.新材料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构建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抚顺、辽阳、营口等构建新型材料集群。
沈铁工业走廊培育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应该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以服务于建筑业为重点,以节能、节地、节水、节约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建材工业建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的重要工业。要依托铁岭丰富的石灰石、粉煤灰、煤矸石、陶土、大理石等资源,开发和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以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积极发展磨细矿渣、磨细矿粉等混凝土掺和料,最大限度取代实心黏土砖的生产和使用量;发展以钢构、彩板、塑钢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并抓好新型装饰材料的产品开发。
4.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积极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沈铁工业走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该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促进铁岭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重点发展以高性能改装车、高精密度流量计、数控收款机、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发展以精密橡胶制品、防腐保温材料、高档装饰材料等产品为主的新材料技术产业;发展以大豆分离蛋白、林蛙和雄蚕蛾深加工系列产品、畜禽生物制药、鹿茸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发展以燃料酒精、生物柴油、风能发电、煤矸石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技术产业。
5.制药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沈铁工业走廊培育制药产业集群,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扶持的办法,把发展中草药材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培植中药加工企业,使中草药材生产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点。铁岭市东部山区气候适宜,森林资源丰富,林下腐殖层深厚,为生产品质优良的中药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中草药材生产已发展成为特色产业。
依据《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通过沈铁工业走廊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互动发展,沈铁工业经济带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参考文献:
[1]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R].
[2]林木西.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思路与基本框架[C].辽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论文集.
[3]冯贵盛.关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EB/OL].http//www.ln.gov.cn/qmzx/senyang/gfsd/200808/t20080825_258649.html.
[4]梁启东.探索新形势下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新模式[EB/OL].http//www.ln.gov.cn/qmzx/senyang/gfsd/200808/20080827_259988.html.
[5]王立忠,毛师立.沈铁工业走廊走上优化之路[N].铁岭日报,2008-08-20.
责任编辑 荀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