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文

    (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1月15日)

    一、倒行逆施又拜鬼,多行不义必自毙

    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民众的反对,悍然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安倍两次出任首相以来首次参拜,而日本首相上一次参拜是在2006年,时隔七年再次参拜,严重践踏了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使中日近段时间的紧张关系雪上加霜。

    安倍重新执政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不断开历史倒车,试图摆脱战后秩序的“束缚”,加紧强军扩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拒不反省侵略历史、公然美化侵略战争,不断将日本自卫队改造成具备向境外投射兵力的军事力量。这一系列攻击性的做法严重威胁了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日本此次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若不能迷途知返,必将危害国际和平稳定,到头来还是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二、连环恐怖袭击案,俄反恐任重道远

    12月29日,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火车站发生爆炸事件。就在当局已经加强安保措施的情况下,在30日早高峰时段,伏尔加格勒市区又发生了一起无轨电车爆炸事件。两天两起爆炸共造成32人死亡、70多人受伤。嫌犯基本锁定为达吉斯坦的恐怖分子,袭击的动机是破坏索契冬奥会。

    俄罗斯受恐怖组织威胁已有相当长的历史。2014年,俄罗斯将举办冬奥会,反恐便成为安全事务的重头戏。迄今为止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的安保问题上已斥资达20亿美元之巨,超过了历届冬奥会的安保费用。俄安全部门已投入数量庞大的新式装备。冬奥会期间,无人机将在空中盘旋,特种部队将潜伏海中。为防止飞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俄方还部署了短程防空系统。俄如此大阵势应对,旨在确保索契冬奥会万无一失。其为筹办此届冬奥会可谓煞费苦心,却一再遭遇“节外生枝”。国际上的抵制声音已不绝入耳,倘若安全方面又生变故,势必引发更大范围的负面效应。

    三、朝鲜伸出橄榄枝,望改善北南关系

    2014年1月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发表新年电视讲话,呼吁民族之间停止相互诽谤和反目,积极营造有利于改善北南关系的氛围。外界认为这次讲话较大程度上意味着朝鲜向韩国伸出橄榄枝。金正恩强调,现在是时候结束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诽谤和中伤,应当停止做任何有害于民族团结与和解的事情。只要重视民族、希望统一,不管是谁,朝鲜都将与其携手合作。韩国方面曾担心朝鲜在处决张成泽之后会继续发起军事挑衅,在解读了朝鲜此次新年谈话后,韩国政府表示“有待观察”。

    过去一年朝鲜曾以核战争相威胁,而2014年的讲话调门显然有所降低。但朝鲜在改善北南关系方面也不会很快采取直接措施。作为“和平攻势”的一部分,朝鲜在新的一年有可能向韩国提议对话,并做出一些“具体”的动作。半岛局势向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年初此番缓和之举若能延续下去,不仅可以改善北南关系,还将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

    四、南苏丹内乱升级,中国斡旋引关注

    1月6日,中国外长王毅分别会见了南苏丹冲突双方谈判代表,引发世界关注。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在南苏丹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日益胜过西方。中国在恪守“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基础上,加强在保护公民和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作为南苏丹石油经济主要的投资者和客户,积极参与了南苏丹问题的斡旋,呼吁交战双方停火。在中方的调解下,南苏丹冲突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尽早举行正式和谈。

    南苏丹暴力事件背后的原因是执政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内部政治对手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两大部落丁卡族和努尔族之间的世仇。此外,当地政府的冥顽不化以及日渐激烈的资源竞争已成为民族冲突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两大因素。南苏丹自2013年12月爆发武装冲突以来,人道主义形势急剧恶化,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流离失所,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引发饥荒。大批难民在逃难过程中丧生,其中多为妇女和儿童。目前,南苏丹经常发生冲突双方抢夺人道救援车辆及食品物资等事件,当地的平民、救援人员和联合国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极大的安全威胁。

    五、总统总理均辞职,中非惊现食人族

    1月10日,中非共和国临时总统多托贾和总理蒂盖伊双双辞去职务。中非共和国穆斯林和基督教势力日益分裂,宗教冲突带来的文化隔阂导致该地区长久以来无法摆脱武装冲突,国内局势混乱不堪。数千名武装分子不断搜刮和掠夺平民财产,造成大批难民,人吃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中非共和国持续的国内冲突已导致该国五分之一人口流离失所,超过200万人亟需人道主义援助。

    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对中非共和国的地区安全进行介入。非盟、非洲国家以及法国军队积极寻找有效措施,阻止该地区部族之间的进一步杀戮。美国也将协助法国和联合国,加强遏制中非宗派暴力局势。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阿罗指出,中非共和国部族间仇恨可能被低估了,为避免更大暴行,建议联合国寻求心理学家和民族学家的协助,分析原因,共同努力,以缓和当前局势。解决中非国内宗教冲突仅靠外力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不能在各种宗教势力之间寻找利益共同点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则很难稳定政局、重启发展。

    六、毁誉参半终此生,巴以前途谁可定

    1月11日,以色列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在特拉维夫谢巴医疗中心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5岁。多国领导人对此表示哀悼,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沙龙本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月13日,以色列为沙龙举办了隆重的国葬,表彰其为国家所做的贡献。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其葬礼上盛赞他为“复杂的人”。

    国际舆论对沙龙一生存在两极化的评论。在反对者的心中,沙龙是屠杀阿拉伯人的元凶。在支持者的眼中,沙龙却是以色列安全的守护神。沙龙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在巴以问题上一向以强硬著称。他在2001年任以色列总理后,逐渐调整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在执政的最后两年,他下令将加沙21个犹太人定居点全部撤除,粉碎了极右翼犹太人的“大以色列”迷梦。为此,他不惜退出曾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组建前进党。2005年时任总理的沙龙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天不假年,壮志难酬,沙龙之死预示着世界失去了一个有意愿且有能力推动巴以走向和平的时代强人。他的离去,正式宣告了中东一个时代的结束。

    七、叙问题国际会议,各方博弈掣肘多

    1月13日,有关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筹备以及叙利亚人道危机问题的会谈在巴黎召开。参加此次会谈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是否邀请伊朗参加会谈一事上出现不同意见。在此次会谈前一天,“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就已发表声明,认为政治方案是解决叙利亚危机唯一方案。目前对于这次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未来的进展,依然存在着诸多掣肘和不确定因素。美国因伊朗反对会谈原则而拒绝向伊朗发出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邀请。克里此前表示,伊朗在解决叙危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只能是作为非正式参与者出席。俄外长拉夫罗夫认为通往和平的努力不应因华盛顿同德黑兰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而受到损害。

    在1月22日举行的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被广泛地称为“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在于能否组成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与会代表团。伊朗当局坚决要求参加此次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但拒绝接受任何前提条件。依旧四分五裂的叙利亚反对派没有对是否出席此次会议给出一个明确答复。目前,伊朗和俄罗斯是向巴沙尔政权提供军事援助的重要盟友,而美国和欧洲则希望巴沙尔政权永久丧失合法性。

    八、反对派“封锁曼谷”,政治对决又升级

    1月13日,数万名泰国反政府抗议者占据了曼谷市中心的部分地区,进一步迫使总理英拉·西那瓦辞职。“封锁曼谷”运动令泰国政治危局继续升级,示威者占据曼谷重要路口,导致车辆难以进入中心商业区。此次冲突的一方是曼谷中产阶级以及保皇党人,另一方是支持英拉及其兄长、前总理他信的较为贫穷的农民。日前,看守总理英拉已邀请各政党及反对派领袖召开会议,讨论泰国选举委员会提议的推迟大选日期等问题。抗议者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一场旨在限制首都运转的持久战。

    导致泰国社会动乱的原因错综复杂。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单一经济结构成为泰国社会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此外泰王年事已高,对社会矛盾的弥合作用也在不断降低。泰国的民主需要一个保持制度稳定的公民社会,更需要稳定的经济结构作为支撑。泰国持续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撕裂速度加快。如果泰国最终因权力斗争滑入内战,其民主进程将会面临倒退。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及东盟成员国,泰国目前的局势极有可能对其自身经济地位及其东南亚的邻邦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执笔:黄蕊)

    (责任编辑:魏银萍)

相关文章!
  • 沈铁工业走廊与辽宁中部城市群

    陈延宏[摘要]沈铁工业走廊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为四大经济发展带之一,它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的实践运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日本老年人虐待问题综述及原因

    摘 要 随着人口结构老年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老年人的受虐问题也变得尤为显著。日本是全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