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问题

    邢卫东 栾春英

    摘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系统,隐含在城镇建设的外表下,成为衡量小城镇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及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并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模式与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基础设施;规划;模式与标准

    1城镇基础设施现状问题

    第一,全国1999年底普查城镇镇区平均人口为6700人,人口规模小,难以保障基础设施的使用运行。城镇现有人口作为基础设施的使用主体,规模偏小,吸附和集聚程度很低;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仅仅在大多城镇为单一性的政府投资方式,而中国城镇的政府财政多数处于“吃饭财政”状态,因此,很难实现对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的详细深化与基础设施的实施运行;

    第三,城镇现状建设用地最大特点为建筑布局无秩序与道路红线的缺乏控制,因此,基础设施埋设按规划埋设很有难度,需要大规模动迁,无形中增加建设资金投资量;

    第四,城镇二、三产业不发达,城镇居民经济收入较低。即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保障,后期的消费过程与维护循环过程却得不到资金保障。

    第五,现行总体规划工作的粗放形式使得规划工作难以深入,假使抛开这一因素,城镇在实施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如普遍建设比较容易施工的专项,如电力、电信设施。

    2 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基础设施对小城镇发展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依托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则发展也各有特点,经过归纳分析,得到以下几种发展模式。第一类是紧临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该类型城镇的基础设施系统可较大程度依托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第二类是距离中心城市距离较近,沿主要交通干线相对集中分布的城镇,这一类别城镇可形成城镇连绵群的联合发展机制;第三类为点状独立分散分布的小城镇,这一类别的小城镇主要是处于偏远山区或边远地区,既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依托,也没有区域间的协作可能,本身经济发展还薄弱,由以上的特点决定其需要建立独立的基础设施系统,但实施建设不太容易。

    基础设施与城镇具有区域性协调的特点,城镇间的聚集和扩散活动总是通过城镇间的交通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网络进行的,因此,基础设施的发展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心城镇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相对是合理的。

    3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几个主要对策。第一,应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发挥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只有当使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使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小城镇人口为2000人口规模时,人均投资最大,当城镇人口为40000人规模时,人均投资最少,人口大于30000人规模后,人均投资就大体在3500元左右浮动。这表明,城镇人口聚集到3万人时,才是基础设施投入产生规模效益的最经济投入期。

    第二个是多元化筹集资金,经济基础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前由城镇政府单一投资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不容易实施。首先,可鼓励民间投资和个人投资建设行为,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吸收这部分资金;其次,政府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吸纳各方面资金,尝试采用新的融资方式引导社会投资建立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城镇政府不仅仅应建设好城镇的面貌,也应适当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三是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应建立起一套符合于总体规划相关基础设施的法规和制度,制度建立应体现,一是对旧有现状阻碍拆迁应有什么补偿;二是制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顺序;三是应该平衡好建设、经营、用户之间的公平利益关系;四是应该保障筹集、运营、保养、使用者付费方式、项目受益的可实现性。

    第四是建立合理的城镇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现行好多城市将有效益回收的基础设施项目出卖给个人。第一类是能够明确受益者并能计算费用的,可引入市场机制,遵循了价值规律,实行商品化经营有偿使用,如供暖;第二类是虽然能引入市场经济体系,但是社会公益性强,群众利益很容易遭受到侵害甚至被控制基本生活所需,如给水、供电。在现实中,政府很难平衡这部分的私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如果转化为私人经营行为,出现问题后又很难通过合理化手段管理。因此,个人观点认为,应当采取政府控股起牵制作用,创造条件向第一类转化;第三类为面向整个镇区,无法向具体受益者收取费用,如雨水排放、街道环卫、公共绿化与防灾设施等。这一部分很难引导其他融资途径,因此,则完全由政府通过财政安排解决,解决方式也应体现灵活机动的方式,如道路绿化种植有价值的经济作物来支撑环卫资金的举措。

    4 基础设施各专项规划的模式与标准

    4.1 能源系统

    能源系统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提供能源使用的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燃气与集中供热专项。结合能源系统本身的特点以及总体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分析能源的负荷容量、能源的来源与能源分配网络系统三个因素。

    供电系统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经概括总结,内容深度应包含用电负荷预测、电力平衡、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并做出电力网规划及主要供电设施配置,发达乡镇或有特殊要求的乡镇还应确定高压线走廊以及提出近期主要建设项目;燃气系统应包含燃气负荷预测、供气气源选择、燃气输配管网形制选择与燃气输配设施选择;供热系统应包含热负荷计算、集中供热热源选择、供热管网形制选择以及制热站与制冷站的设置。能源系统的规划首要是对能源需求量的准确预测,预测形式根据使用对象分为按用地规模平均预测,按人口规模平均预测,按三产比例预测以及按建筑类型预测等方式。其中,电力负荷应以城镇实际供电对象选取,为镇区或镇域;能源来源的方式分为上级能源的区域分配、本地区自行建立能源来源;网络体系主要考虑到按城镇布局所确定的各个原则,如避免穿越主要道路、接近大容量用户等。

    4.2 水资源与排水系统

    水资源是生命需要的最基本资源,这类专项性质类似于能源系统,因此,也分为能源的需求平衡、能源的来源与分配网络系统,还应体现一个区域间的水资源利用及回用问题分析。

    水资源是生活生产的基本保障,这一资源有自然条件的限制,是资源承受容量的主要参考对象,这一因素甚至限制了城镇的规模以及工业产业的发展。其能源形式分为地下水资源与地表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存在着能源保护的问题。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符合测算、水资源需求预测以及用水的平衡分析,还包括水源地的保护规划以及水厂与给水管网的设置。

    排水体系是现小城镇矛盾最突出的地方,现状城镇因为生活用水量不大、工业规模不大,排水污染程度不高,因此多采取自然排放以及明沟排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些类别的工业生产,水排放则必须应采取处理措施。

    4.3 通信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通信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影响改变了邮政工程、电信工程与广播电视工程的形式。通信系统以电信功臣规划为主,同时包括邮政、广播、电视规划的相关内容,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用户的预测、局所规划、管道规划以及移动通信规划等内容。

    用户预测首先确定用户对象,即镇区或镇域人口,按人口的普查特征分为相关分析方法以及普及率法、分类普及率法等;局所与移动通信是随着通信事业发展的新形式,首先要依據上一级别电信工程规划内容:邮政、广播与电视规划主要为邮政局所按工作业绩预留使用用地转播台与管线敷设规划。

    4.4 环保环卫系统

    环境系统规划能保障小城镇拥有良好的面貌,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则是保障这一良好面貌得以维持的基础。而在多数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缺乏系统的环境卫生规划内容。环境保护规划具体分为城镇的水体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噪声环境规划、固体废弃物规划、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卫生规划具体分为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城镇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环卫设施的面积指标体系规划。

    参考文献

    [1]覃建芒,小城镇规划管理研究,小城镇建设,2004

    [2]刘红记,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焦作大学学报,2004

    [3]上官建龙,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山西建筑,2003

相关文章!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准双曲线角齿轮加工参数的三维

    王慧文 王恩泽 孙晓娟摘 要:本文提出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准双曲线角齿轮切削加工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准双曲线角齿轮齿面的数学表

  • 建设人工运河 助力成渝城市群

    王平义喻涛王梅力李健韩林峰摘要: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交通的发展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渝城市群区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