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的池塘养殖试验
胡玉花 季延滨 郭永军 孙学亮 尤宏争
摘要:为研究池塘养殖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以1~2 cm体长的鹦鹉鱼幼苗为试验对象,在天祥水产公司一0.53 hm2池塘,投放10万尾鱼苗,进行为期3个月的池塘养殖试验。通过对血鹦鹉的日常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探究其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规模化池塘养殖血鹦鹉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结果表明,池塘养殖血鹦鹉鱼类不仅能实现天津地区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而且也能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血鹦鹉;池塘养殖;效益;可行性
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是由慈鲷科雄性红魔鬼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雌性紫红火口鱼(Theraps maculicanda)杂交的第一子代(F1),自身无法繁殖后代。全球每年观赏鱼进出口交易额超过50亿美元,且每年正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国际观赏鱼市场需求不断增大[1]。
鹦鹉鱼易饲养,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且寓意着财富与健康,现已成为热带观赏鱼中最大宗交易品种。据统计,每年仅从海南各渔场发往全国各地的苗种达到约10亿尾,交易额近5个亿[2]。天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持鹦鹉鱼的资源量,满足市场需求,探索其新的商品化养殖模式则显得尤为迫切。本试验探索了池塘养殖鹦鹉鱼的可行性及其效益,取得了一些成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用鱼试验用鹦鹉鱼体质健壮、体型完整、无伤无病,群体发育整齐。数量10万尾,规格1 cm。
1.1.2试验池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内进行池塘养殖,试验池为土塘,面积为0.67 hm2,东西向,长方形,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林,水深2 m,水源为地下水,可用地热,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出水方便,进出水设备安全可靠。进水口用60目滤网过滤,以防止野杂鱼混入。另池塘配备叶轮式增氧机两台,以供池塘增氧和肥水使用。池底平坦,不渗水,底质为壤土,有 10~15 cm 淤泥。当血鹦鹉饲养一个半月,体长达到5 cm以上时,由于个体生长不均匀,有的达到了7 cm,有的在5 cm,此时拉网挑选出品相较好的入车间养殖池饲养。主要为着色使用。养殖池长为5 m,宽为2 m,水深0.5 m。每个养殖池放5 000尾。进水口设在养殖池上方,排水口在池底中央。为了使池水流动时不造成死角,并有利于残饵及鱼类粪便集中排出,保持池水清新,养殖池底四周略高,并向中央倾斜。
1.2试验方法
1.2.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6月14日用生石灰1 500 kg/hm2,按照常规的养殖方法彻底清塘、晾晒,以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野杂鱼。6月28日注入经60目筛网过滤的地下水1.2 m,并且全池泼洒豆浆培养浮游生物。4 d后枝角类大量繁殖,注水40 cm后放苗。此时水温28~30 ℃。车间各池使用前注满新水浸泡,用浓度500 mg/L高锰酸钾浸泡24 h后使用。
1.2.2放苗放养鹦鹉鱼苗150 000尾/hm2,放养前先入池浸泡15~20 min,待袋内温度与池塘水温一致时,再拆袋放苗。
1.2.3饵料投喂由于水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在放苗后的15 d基本不投喂饵料。15 d后开始选择投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自己生产的蛋白含量为40%的0号鲈鱼料(粗蛋白≥40%,粗脂肪≥3%,粗纤维≤7%,粗灰分≤16%,水分≤10%,钙≤4%,总磷≥2%,赖氨酸≥2.0%)。粒径为1 mm。在池塘的南北两边各搭建了一个半径为2 m的圆形饵料架。饵料架浮出水面2 cm。开始的3 d在饵料架内投放很少的饵料,并时刻注意补充,保证饵料架内白天一直有饵料,这是驯化阶段。3 d 后,开始定时、定量、定点投喂。等到鱼体长到4 cm时开始投喂1号料,粒径为1.5 mm,蛋白含量为38%。鱼体着色阶段用40%的1号鲈鱼料拌虾青素投喂。每餐都定量投喂,正常天气条件下以鱼吃饱而又不浪费为原则,我们把握的方法是先投喂预计数量的60%,观察从开始摄食至摄食完毕或停止摄食的时间,如果15 min内已摄食完,说明还应增加,如果30 min后还有饵料漂浮说明已过量,即使其仍未停止摄食,下次也会减少投喂数量。每天10:00和15:00投喂鳗鱼鱼粉和鲱鱼鱼粉、面粉、各种添加剂的面团。前三者比例为1、3、1.5 kg面团加70 g添加剂。另外,每天的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具体投喂时间见表1,投饵率见表2。
整个试验过程一直坚持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这个原则。在新旧水进行交换时,注意掌握合理的换水比例。每隔10 d左右换水2%左右,实践证明效果尤佳。遇外界水质良好时,甚至换到30%~50%。每次换完水后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在第一次消毒完后每隔一天再消毒一次,以10 d时间为基难。然后视鱼活动情况及水质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泼洒消毒剂。
由于血鹦鹉对光线比较敏感,不能长期处于日照下,否则红色会不够鲜艳,甚至褪色。需要定时定量给予强光照射。所以在池塘两边搭建两处遮阳棚,以供血鹦鹉使用。
每日巡塘,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及浮头程度;日间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适时开机增氧,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治病害。适时注入和排放池水,以保持适当的水量。
每天观察鱼的游动、摄食情况,对水色、天气、投饵、鱼的摄食和病害情况进行列表登记,每周测定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温度等指标,以便于总结和提高养殖技术。
1.2.5着色在温室水泥池内进行,水泥池大小及其消毒处理同池塘养殖池。按规格、体型将血鹦鹉成鱼分级暂养于水泥池内。暂养密度为每池5 000尾。暂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鱼体10~15 min。暂养期间,日投饵量为池鱼体重的2%,全天保持微流水循环,水温维持在28~30 ℃,其饲养管理操作同池塘养殖饲养管理。为缩短着色时间,节约着色成本,选择待着色鱼体的体色暂养至白色且无斑纹、杂点时才开始着色[3]。增色饵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0%,其成分除鱼饵料常规原料组成外,还添加了虾青素、胡萝卜素等着色剂,饵料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日投喂2次,分别于6:30、17:00进行。投喂增色饵料期间,维持水体微流水循环状态,确保溶氧量充足。维持水温在29 ℃,避免因水温波动而影响着色效果。连续投喂 15 d后,鱼体呈现鲜红的色泽,成为待出售的血鹦鹉商品鱼。
1.2.6疾病防治鱼苗进塘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养殖过程保持养殖水体清新,坚持以防为主。投喂饵料新鲜,每隔半个月左右,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水体杀菌和水质调节,在养殖过程中一般不容易生病。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情况
从图2、图3的变化上来看,初期由于肥水的作用。池塘里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刚开始投喂饵料时由于驯化的原因,浓度也比较高。后来转入养殖池暂养着色时也比较高,这都说明了在新入池阶段都要经过一个养水肥水的过程,建立起养殖池自身的循环体系。好在氨氮、亚硝酸盐的浓度都还在安全范围以内,对鱼体没有太大的影响。另外水体较大氨氮浓度也不会短时间内上升太快。
总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除了下暴雨等不可抗拒的天气因素,上述指标都没有太大变化,说明水质管理这方面做的还是很到位。
2.4疾病
9月2号从池塘打捞出一部分鹦鹉鱼放入车间养殖池时,可能是倒鱼使得鱼的体质变弱,4号见有10余条鱼死亡,5号又死了100多条。其他鱼出现蹭池壁,有时突然抽动的情况。取死鱼鳃部做切片观察到有寄生虫,初步断定为车轮虫。全池泼洒2 mg/L的硝酸亚汞,到最后基本全池死亡。
3讨论
3.1饵料投喂
从饲养的后期观察,7月初由于池塘水体里有红虫和其他的一些藻类,所以投饵量不是很大。7月下旬开始每天都是上、下午各投喂三次鲈鱼料,每次在1 kg左右。由于这时候鱼体开始褪色(早的可能在7月中旬就开始褪色),所以每次投喂时添加有鱼油,主要为提高饵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月以后鱼体长大,改为三顿鲈鱼料两顿鱼粉团。随着季节的变化和血鹦鹉的成长,鱼的体长体重不断增加,褪色效果跟水温和饵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一定联系。
在养殖过程中,有些鱼体褪色太慢,所以一部分鱼用卤虫拌饵投喂。发现血鹦鹉的摄食欲望较强。但是卤虫比不了浮性配合饵料,一部分卤虫还没有被吃掉就沉到了水底。另外投喂卤虫也容易坏水。但是褪色效果还不错。所以根据卤虫容易诱食、口径小、适口、易摄食、褪色效果好等的特点,养殖时可以考虑适当添加些卤虫来做饵料。可是也得要解决好浮沉和坏水等问题[5]。
血鹦鹉苗种时没有一点鹦鹉鱼的特色,反而有点像一般中南美洲的慈鲷鱼类。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小血鹦鹉的外形会慢慢转变,头、背部肌肉慢慢隆起,厚度也开始增加,条纹由黑色慢慢变成银灰色[6]。此时鱼体内的红色色素还有累积增生的趋势,但是此时约3 cm长的小鱼体色不是红的,大约在鱼体达到5 cm时,才会显现出红色的体色。此时是决定血鹦鹉以后体色的关键时期。黑色色素慢慢褪掉,红色色素慢慢累积。所以我们添加了血鹦鹉专用的虾青素喂食。效果还不错。对于鹦鹉鱼来说浑身圆滚滚的造型才是最好看的。所以我们在苗种时候就供给其充足的食物来发育;在养殖过程中,保障适宜的水温、清新的水质、充足的溶氧,始终保持其旺盛的摄食状态。
3.2水质
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怜,且容易生病、死亡[7]。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8]。同时在引入水流经过鳃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也就少了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就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虽然氧气不足,血鹦鹉不会马上全部死掉,但是它对环境的耐受力与免疫力都会迅速降低,从而引起病害发生。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维持鳃部细胞能有效地吸收氧气的能力,相比之下变得相当地重要。
血鹦鹉若受环境应激感染疾病或鳃部有寄生虫时,其基本表现为体色变深或变黑、鱼群浮游于水面、厌食或摄食量急剧下降等症状[9]。但是由于血鹦鹉本身抗病能力比较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容易生病。
3.3疾病
由于本试验中鱼体发病是寄生有车轮虫。利用地热水进行工厂化养殖血鹦鹉水温多在20~30 ℃, 而车轮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 ℃,所以利用地热水工厂化养殖血鹦鹉全年均有可能流行车轮虫病。车轮虫主要靠直接与寄主接触传播。从鱼体脱落的车轮虫,能在水中生活1~2 d,不需中间寄主,通过水或水中其他动物、养殖用具传播。当血鹦鹉患有车轮虫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 轻者出现瞬时抖动、偶蹭池壁,严重时鱼体和鳃分泌大量粘液。车轮虫密集寄生在血鹦鹉的鳍、头部、体表、鳃等部位,由于蹭擦池壁会使皮肤遭到挫伤,时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在颌部、头部、体侧、尾部伴有溃烂充血症状,有时会呈现局部溃疡;有的鱼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病鱼明显消瘦,在3~5 d即可出现大批死亡。
当发现血鹦鹉异常,检查确诊患有车轮虫病后,根据并发症状, 采取外泼与口服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全池泼洒:上午泼洒雷丸槟榔散( 用沸水浸泡 1 h) 1g/m3, 下午泼洒恩诺沙星10 mg/L,或诺氟沙星 10 mg/L,连用3 d。内服药饵:饵料添加 0.2 %氟苯尼考,0.1 %保肝中药( 主要成分 Vc、甘草、氯化胆碱),连续投喂 6 d。从第七天开始连续投喂保肝中药 7 d。
4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池塘养殖血鹦鹉是可行的,成本低,效益可观,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洪声.慈鲷鱼的饲养与观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8
[2] 张晓影,王建华,秦涛,等.养好观赏鱼[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124
[3] 王甘翔,潘亚均.血鹦鹉苗种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9(2):72-73
[4] 周风建,潘璠.血鹦鹉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5,21(9):73-73
[5] 刘万学.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J].黑龙江水产,2008,29(3):10-11
[6]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等.血鹦鹉鱼的池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0,17(3):22-23
[7] 王甘翔,潘亚均,宋之琦,等.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3):143-145
[8] 刘志华,赵国营,王玉剑.热带观赏鱼鹦鹉鱼土池养殖试验[J].天津水产,2010,12(2):29-30
[9] 马树敏,李秀梅,常洪敏,等.地热水养殖血鹦鹉车轮虫病的治疗方法[J].天津水产,2008(Z1):40-41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pond culture of fish ( Cichlasoma synspilum ×C.citrine ) the feasi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to body length,1~2 cm fish seedlings as test object, in the company of Tian xiang product of a 0.53 hm2 pond, put 100 000 end fry,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of pond culture experiment. The blood parrot daily management includes feed, water quality control, explore its pond process in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the scale of pond culture blood parrot to explore a feasible pa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parrot fish pond culture in class can not only achieve Tianjin area maximum utilization of limited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of breeding,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Key words:Blood parrot; Pond breeding; Benefit;Feasibility
[2] 张晓影,王建华,秦涛,等.养好观赏鱼[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124
[3] 王甘翔,潘亚均.血鹦鹉苗种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9(2):72-73
[4] 周风建,潘璠.血鹦鹉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5,21(9):73-73
[5] 刘万学.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J].黑龙江水产,2008,29(3):10-11
[6]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等.血鹦鹉鱼的池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0,17(3):22-23
[7] 王甘翔,潘亚均,宋之琦,等.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3):143-145
[8] 刘志华,赵国营,王玉剑.热带观赏鱼鹦鹉鱼土池养殖试验[J].天津水产,2010,12(2):29-30
[9] 马树敏,李秀梅,常洪敏,等.地热水养殖血鹦鹉车轮虫病的治疗方法[J].天津水产,2008(Z1):40-41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pond culture of fish ( Cichlasoma synspilum ×C.citrine ) the feasi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to body length,1~2 cm fish seedlings as test object, in the company of Tian xiang product of a 0.53 hm2 pond, put 100 000 end fry,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of pond culture experiment. The blood parrot daily management includes feed, water quality control, explore its pond process in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the scale of pond culture blood parrot to explore a feasible pa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parrot fish pond culture in class can not only achieve Tianjin area maximum utilization of limited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of breeding,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Key words:Blood parrot; Pond breeding; Benefit;Feasibility
[2] 张晓影,王建华,秦涛,等.养好观赏鱼[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124
[3] 王甘翔,潘亚均.血鹦鹉苗种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9(2):72-73
[4] 周风建,潘璠.血鹦鹉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5,21(9):73-73
[5] 刘万学.鹦鹉鱼的饲养及日常管理[J].黑龙江水产,2008,29(3):10-11
[6]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等.血鹦鹉鱼的池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0,17(3):22-23
[7] 王甘翔,潘亚均,宋之琦,等.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3):143-145
[8] 刘志华,赵国营,王玉剑.热带观赏鱼鹦鹉鱼土池养殖试验[J].天津水产,2010,12(2):29-30
[9] 马树敏,李秀梅,常洪敏,等.地热水养殖血鹦鹉车轮虫病的治疗方法[J].天津水产,2008(Z1):40-41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pond culture of fish ( Cichlasoma synspilum ×C.citrine ) the feasi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to body length,1~2 cm fish seedlings as test object, in the company of Tian xiang product of a 0.53 hm2 pond, put 100 000 end fry,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of pond culture experiment. The blood parrot daily management includes feed, water quality control, explore its pond process in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the scale of pond culture blood parrot to explore a feasible pa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parrot fish pond culture in class can not only achieve Tianjin area maximum utilization of limited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of breeding,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Key words:Blood parrot; Pond breeding; Benefit;Fea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