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范文

    张佳 黄芳

    摘 要: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培养党和国家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亟需在校园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医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华国粹,其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中医药院校更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充分的养分,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探寻如何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生工作系统、学校建设考核系统四个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院校;综合素质;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新媒体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频繁,青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追求都更趋于多样化。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出现了价值扭曲、道德失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传承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药院校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对在校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正导向作用,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目前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面广、案例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的智慧宝藏,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内容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在工作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开创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培养的现状

    1.1 对国家政策的落实程度和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多次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表了指示精神,发布了指导文件,但是纵观全国各大高校,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设计规划,也没有要求各个二级学院在学生的培养上一定要达到某种目标或者要求。很多学校、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仍是围绕着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展开,围绕着更容易出成果且有硬指标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开展,对国家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严重不足。

    1.2 对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地位重视不够

    当前由于互联网、移动媒体和手机的全民普及,信息的获取和流通十分便捷,学生能够迅速从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争夺十分激烈。全国的稳定看高校,高校的稳定看学生。如果高校的青年学生都倾向于西方的价值观,喜欢西方的节日,欣赏西方的时尚,那么极大可能地培养出来的人才都会缺乏文化自信,很难守好意识形态的阵地。因此,高校一定要严格把好意识形态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纵观目前各大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普遍缺乏顶层系统设计、工作开展碎片化,感官体会类比较多,符合本科和硕士思维程度的升华比较少,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

    高校教务处并未统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很多高校没有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基本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课程中涉及一些。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课程在部分高校还是开卷考试,从考核形式上体现着对此类课程的不重视。中医药院校在学生的专业课中除了中国医学史、医古文、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类课程以外,没有其他以必修课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而且从近年来的选修课开设情况来看,学生总是选择容易拿到学分、容易通过的选修课,很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因为选课人数不够而不能成功开课。成功开设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结课的考核标准基本都很简单,多是课外实践后的感悟心得或者课程论文。近年来,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已成为高校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了,但是在中国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水平却并不作为高校学生毕业的任何一个硬性指标。

    高校宣传部并未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安排。除了每年固定的几次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和各类晚会中的古典类节目,并未前瞻性地设计如何从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弘扬。

    1.3 高校缺乏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职老师

    高校,尤其是非综合性大学,除了通识教育部门中教授太极、秧歌、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传统文化专业出身的管理岗教职工以外,及其缺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能够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专职教师。该因素极大程度上约束了高校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力量。

    1.4 高校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的刚性要求

    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并未对教师和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各类成果有固定、刚性的要求,不具备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更不构成约束力,因此造成从教师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迷茫和忽视。

    1.5 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合力不够

    纵观各大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面的举措,更多的是院校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小打小闹地举办学生活动,相对缺乏院校层面上和社会单位、团体、机构、组织的合作,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缺乏专业、有力的指导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和优势

    得益于中医药专业本身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中医药类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相对更自然和自如,可以作为在各大高校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突破点和试行点。

    中医药类院校普遍在学生的专业课里就开设了有关中国医学史和中医经典类的课程,在对学生的技艺指导上就有针灸、艾灸、推拿、太极等中国传统技艺的教学,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也常有关于中医经典诵读,中医药技艺类的比赛,学生自然更容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且就目前师生和患者的普遍反馈,中医药类专业出身的医生、教师普遍医德、师德相应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中医药类院校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强,让学生更容易有崇拜感和追随感。

    虽然在中医药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天然优势,但是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有序规划性仍不强,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很多举措仍是浮于表面,徒有其表,内涵不足。

    3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生培养的出发点。在专业学习与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打造了“筑梦杏林”系列讲座、“醉美南医·爱尚国风”国医文化展、“中医经典朗诵比赛”、中医药橘井诗缘大会、中医药健康知识进社区、“青年中医说”青春分享秀,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我的中医·我的梦”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院学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致力于对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医药学院被南方医科大学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学院紧抓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品读经典”读书活动、“职业生涯人物访谈”、“鸿鹄志·足下行”中医院实习活动,组建了中医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医缘队等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民众,在实践中重温和巩固中医药专业知识,在服务群众中感受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深度广度和强大生命力。

    在社团工作方面,学院指导学生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社团、太极队、茶艺社等,这些特色社团在普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学生喜爱。“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极大亮点。

    目前,学院初步形成了院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历届学院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为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和阵地,2015年,学院与大翔药业、金叶集团等单位签订创新创业培育基金,每年16万,连续三年;同时学院还积极发掘社会资源,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2017年起,学院每年从院长基金里面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项目。在学院专项经费的有力支持下,2017年,学院研究生项目“亚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挑战杯国赛一等奖;2019年,学院本科生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关于手工技艺类非遗自我可持续性保护的研究——以佛山剪纸为例”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在学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社团、太极队、茶艺社,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社团均聘请了校外企业、文化传播团体的专业指导老师,校企通力合作,合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融入。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培养的对策

    4.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中医药院校要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课程思政的全过程,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

    4.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

    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丰富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振兴中国传统节日,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中国传统节日,形成新风尚。

    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气、生肖和飲食、服饰、中医药相关的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策划,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建立中医药文化类社团并举办中华经典朗诵、中医药知识竞赛、中医药临床技能比赛等讲座、比赛、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汉服社等社团并举办相关活动,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魅力;建立太极队、龙舟队、武术社、舞龙舞狮社团等,发展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茶艺社、笛箫协会等社团并举办相关活动,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青年学生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举办中医拜师仪式及笄礼等国民礼仪展演活动,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