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的思考
范文

    刘天畅

    [摘 要]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的经验显示,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之间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未能将自身的价值最好地发挥出来,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文章分析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构建联动机制,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信息传递速度,以建立联动机制的手段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联动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0.147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考核与综合评价机制,同时也包括引导的职责,对员工履行的职责的进度与质量进行评价。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企业员工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的情况,应及时引导员工合理地对自身状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在进行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将现代化理念合理地融入设计当中,在保障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部门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同时,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将员工在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1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尤其是中央企业,将企业效益与企业管理作为审计工作考核的主要目标,从企业效益与审计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延伸与扩大,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向发展,审计工作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管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从管理体制和内控制度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风险管控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工作核心在于分析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环节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效益潜力,进而达到改善企业运行状态与防范风险的作用。

    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的效益与企业员工履行情况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确保评价工作客观性、公正性以及准确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效益、债务风险、效益增长以及资产质量。在评价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给出的信息质量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评价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现有的评价机制还存在诸多的弊端与漏洞,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企业评价的标准与需求,导致评价的结果未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起到审计与免疫作用,工作程序以国家相關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为基础。审计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审计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需要财务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协同配合来完成,其涉及的部门与范围较广,绩效评价是对企业各部门、各业务环节进行全面的整体评价。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虽然有本质区别,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审计需要参考、借鉴各职能部门专业的评价指标以及标准,但在审计评价时,要由监督检查部门独立进行操作,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则需要审计工作来确认效益数据的准确性,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和体系为审计评价提供专业平台。

    2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2.1 价值增值原则

    价值增值原则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原则,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各部门职能按其专业的评价标准与指标进行考核,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专业指标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各部门的通用性,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提升,避免因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价值增值效果。

    2.2 战略目标导向原则

    战略目标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蓝图,其是企业活动的指导者,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方向的引领者,也是企业与各部门必须服从的,战略目标将企业向现代化发展方向引导,在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时,应加强体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实现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由传统的内部控制延伸至风险管理,进而实现内部审计向战略目标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可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战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应占领企业发展前沿,才能有效地制定与构建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

    2.3 可操作性原则

    在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时,要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时,应加强对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设计,而且要保障相关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就无法将评价体系的价值发挥出来,在收集相关评价信息时,应采取对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考核的方式来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与质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以达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的。为了提高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制定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时,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指标,避免指标过于烦琐,影响审计绩效的工作效果。

    2.4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进行的任何组织与操作都要讲究成本与回报,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以活动的投入与回报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体现成本效益的科学性,审计绩效成本评价指标要以产出与投入之比值作为依据,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成本包括绩效评价方法的开发成本和组织实施成本,应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

    3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存在的共性问题

    3.1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信息不准确

    由于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部门与信息较广,受诸多违纪情况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障,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是企业各部门的账面信息,但是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无法控制,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缺乏规范性,因为数据量较大,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对企业评价考核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影响,不排除部分人为原因造成信息错误,导致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能保障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审计过程中,审计现场将较大的精力放在确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上。

    3.2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联动较弱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工作虽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操作层面还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评价工作完成后信息未能及时地反馈或应用,则会导致管理漏洞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评价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缺乏专业评价指标以及审计评价结果等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料,导致审计效果受到影响,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未能将各自的信息进行共享,影响其审计与评价的结果,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环节的割裂,导致在评价与监督过程中,信息不一致,未能将自身的价值有效地发挥出来,企业中潜在的风险与违规现象不能及时被发现。

    3.3 缺少联动保障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活动的核心是各部门专业的评价标准以及对标过程,在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过程中,双方如果不能及时协调、反馈信息,则无法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闭环管理,虽然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并建立了协调机制,但此类机制在实际运行当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动部门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与审计、评价相融合,且联动部门较为被动,不能运用到日常管理当中,导致联动工作量大,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职责分配与设计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缺乏互动流程以及相应的信息保障反馈机制。

    4 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设计

    4.1 转变观念

    联动本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转变联动观念,將联动的范围由局部向企业的各个部门方向发展;优化联动的方式,由被动的事后应对处理向自我随机方式转变;创新联动的形式,由单一的会议形式向信息共享、优化流程、自觉联动等形式发展;改革联动环节,由报告为核心方式转为计划、报告、实施以及改善等全程联动方式。

    4.2 制度保障

    企业中各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监督与督促企业员工来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联动部门也应根据联动部门的职责,制定恰当的联动管理制度,明确联动的范围、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细化,责任到人,避免出现因责任划分不清造成的矛盾,将联动机制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当中,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对联动审计与评价的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最佳的流程方案,明确各项活动及相应环节的授权控制、管理程序及业务流程。

    4.3 机构保障

    完善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自身的管理体制,明确横向沟通、信息共享、结果应用以及纵向报告等可操作性高的工作机制,构建联动组织机构,安排专业的人员,合理协调成员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的联动掌控,制订科学合理的联动计划,对信息数据进行分解,建立最佳的操作途径,构建多层次风险管控的监督机制,由直属单位、监管部门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多个监督管理单位同时监督,对现有的局部联动机制进行整合,在现有的联动机制上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机制有效地整合,降低资源的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4.4 开展业务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各审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具体活动内容与标准。对割裂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实现日常信息的报告、计划、实行、反馈与改进等实时联动,各部门负责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基础绩效评价,对标评价则由各板块负责,财务绩效、业绩考核以及内部控制等绩效评价由财务、人事、内控等部门负责,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支出控制与节支增效等,为保障绩效评价效果,应在事中进行经营成果考核审计,事后监督整体效益与管理;绩效评价联动与设计内部审计的活动内容与标准。应将控制重大经济支出作为活动核心,对风险领域、投资活动等展开绩效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联动活动,在联动前期,要以相关部门的决策为重心,审计为辅,在联动中期,要以审计为重心,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联动全程进行实时监督,例如,对于重大经济支出或者物资采购,应优化传统的审批程序,按审批审查的程序分别执行,各职能部门先后单独监控、管控的审签方式,重点防范领域是招标活动,采用集中相关部门联动招标的方式,在联动后期应以评价为主,以各单位、各职能的审计与评价结果为依据;策划突出问题治理的持续性与阶段性活动。根据央企近阶段的工程建设、小金库等专项治理活动为基础,对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制订合理的治理活动方案与目标,将重点放在风险领域、重点领域以及屡教不改的问题上,并责任落实到个人。

    4.5 充分运用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与评价的结果应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以联动机制的设计为核心,优化其流程,形成执行、评价、改善、再应用的闭环管理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操作时,充分利用对方的工作结果,对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同时在操作中不应将联动机制限于形式重复,应建立整改长效机制,根据在联动中发现的问题,制订合理的整改方案;要跟踪整改的过程与结果,避免存在问题单位未能将整改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影响联动效果;对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进行改进与提升,根据现有联动机制的优点,进行改革与完善,对联动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衔接工作进行完善,保证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提升联动的整体价值,将联动的成果最大化,将制度层面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管理层与职能部门,对审计与评价的结果公开化,通报相关违规问题。

    5 结 论

    本文结合实践工作,将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研究相结合,突破了现有的审计、评价不相融的瓶颈,设计了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为解决管理与监督难以协同创造价值、遏制违规行为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能够达到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运行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雪平.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联动机制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5(2):41-46.

    [2]林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5(4):37-38.

    [3]鹿云飞,王郑萍.论绩效审计与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履行——基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3):24-28.

    [4]刘义文,刘正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2):37-38.

    [5]张庆龙,黄国成.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1(6):30-34.

    [6]聂兴凯,张庆龙.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8):26-29.

    [7]陆宏如.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1):52-55,63.

    [8]蒋苏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202-2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