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员工辞职后反悔,HR怎么办?
范文

    “辞职申请”能否撤回

    辞职行为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法律也赋予了劳动者这种权利。劳动者的辞职权主要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劳动者辞职意愿的表示行为;

    第二,劳动者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时,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且辞职的意思表示一经送达立即生效。

    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理论,撤回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法律行为;而撤销则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辞职行为在未生效之前是可以撤回的,但非经法定事由是不能撤销的。

    由此可见,有效撤回辞职行为的关键,在于劳动者需要在辞职材料送达用人单位之前或送达的同时予以撤回。

    在上述两个时间节点之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辞职行为的意思表示“并不知情”,因而辞职材料是可以撤回。

    如劳动者选择以平邮的方式向用人单位邮寄辞职申请,后又以快递形式向用人单位邮寄撤回报告,这份撤回报告早于或同时与辞职申请送达,那么这个辞职行为就未发生效力,也就是可以对辞职行为进行撤回的。

    因为劳动者辞职行为一经送达立即生效,用人单位在收到劳动者的意思表示时可能会着手招录新员工或者重新安排工作岗位,劳动者撤销辞职申请会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

    所以,非经法定事由是无法撤销辞职行为的。就开篇案例而言,赵某的辞职申请已经送达至公司,其辞职行为是不能撤回的。

    “辞职申请”一定要经用人单位同意吗?

    “辞职申请”系预告解除行为

    预告解除是指劳动者需预先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关于预告期的规定,其立法本意是给予劳动合同相对人的利益保护。预告解除权的行使通常是在用人单位无过错的前提下,劳动者基于自身选择而做出的具体行为,因此需要对用人单位的利益进行保护。

    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中,关于预告期的法律规定实际上就是给予用人单位必要的时间进行招录新人和调整岗位、工作交接等准备,以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相关岗位工作的连贯性。

    辞职申请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需要结合劳动者具体的辞职内容来看。

    举例说明:劳动者在2014年3月15日提出辞职,要求于2014年3月20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其应属于劳动者提出向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如果用人单位对此予以同意,那么双方劳动关系于2014年3月20日解除。

    如劳动者在辞职内容中表明要与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对此不同意,劳动者应遵守预告解除的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至预告期满(30日),否则就构成劳动者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如劳动者在辞职内容中写明,将于30日后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提前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在实践中颇有争议:

    有观点认为对于劳动者来讲,提前通知是一种义务,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则是一种权利,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不可免除,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豁免劳动者的提前通知的义务,在30日预告期内提前结束劳动合同关系;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提前行使解除劳动合同剥夺了劳动者继续履行30天劳动合同的权利。

    哪些情形可立即解除合同

    特别解除(也称即时解除),是指因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等情形之一,此时劳动者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形包括: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所以,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劳动者向用人单位送达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之日,就是双方劳动关系解除之时。

    (摘编自《人力资源杂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