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影响因素及引导 |
范文 | 王冉 李慧 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新疆民族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就业态度,并借助spss19.0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年级、民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认知不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学生家庭状况等。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旅游业起步,中国旅游教育开始发展,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院校开始兴办旅游专业。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2055所,在校学生为75.33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122所,在校生43.5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在校学生31.81万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将旅游业提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为旅游行业发展服务是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直接目标,但目前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为深入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本文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深层原因。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为2012年,目前,已毕业一届专科学生,本科生尚未毕业,在校本科生共四届: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共调查四届学生140人,以其为例,从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及就业意向方面说明。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大四21人,占15%,大三28人,占20%,大二34人,占24.3%,大一57人,占40.7%,男生24人占17.1%,女生116人,占82.9%,民族组成中,汉族74人,占52.9%,维吾尔族38人,占27.1%,哈萨克族22人,占15.7%,其余为回族、蒙古族6人,占4%。在新疆14地州中均有生源,其中南疆42人,占30.1%,北疆(天山以北)98人,占69.9%。被调查学生中,有74人家长为农民,占52.9%,工人14人,占10%,其余有教师、干部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其次为非旅游行业的工作,再次为自主创业,仅仅66%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从事旅游企业相关工作,民族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相关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态度分析 总体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比较乐观占半数以上,1/3表示一般;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所持态度不同,大四学生持不乐观、一般态度的占2/3,大一学生4/5学生持乐观或一般态度。不同民族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差异不大,持比较乐观态度者居多。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spss19.0分析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就业意向,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知显著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家庭经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等因素。 (一)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倾向不同 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企业相关工作,说明随着学生对本专业认知的增加,其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就业选择时也较多地考虑旅游相关行业。2015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这与新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不够、存在故有的偏见有关。2013级学生较倾向于自主创业,这与目前国家的高校自主创业政策及学校相关政策有关,学生独立意识、创业意识增强,大三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人际网络较密,使其产生独立自主创业的想法。2014级学生倾向于旅行社工作,这与大二学生刚刚结束的旅行社、景区实习有关,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亲自旅行社、景区实践,对其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在现有的选择中,无疑是最能掌握的一个,这也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就业选择具有影响。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影响其就业认知 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的直接体现为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若学生主动选择该专业则其对旅游管理专业较为感兴趣,也倾向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呈现一定差异,2012级学生有多于1/2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1/3是因为被调剂;2015级多于1/2是因为被调剂,1/3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2013级、2014级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的稍多于被调剂的,各年级学生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较少受家人、老师、朋友影响,出于自愿或被迫的情况较多。汉族和少数民族因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或被调剂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当。不同年级均有一半以上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比较感兴趣,很不感兴趣共2位学生,一位为汉族学生、一位为维吾尔族学生,分析原因两位都是被调剂的学生。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就业认知 从不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看,感觉课程设置一般的学生57人,大四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不太满意态度的接近半数,大一至大三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接触课程,大部分学生感觉满意。从不同民族学生看,汉族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一般态度的接近半数,有23人持不满意态度,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大部分感觉比较满意,维吾尔族学生持满意态度的人数最多,可见,在民汉合堂教学中平衡不同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重要课题。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重要窗口,由于高年级学生对本专业了解较为全面,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需要的知识之间有一定认识,若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行业需要知识之间难以对接时,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意向将会重新考虑。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其对未来就业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目前学校所设专业课程较符合民族学生需要,也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接。 (四)家庭状况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较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大,对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也较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就业。被调查对象中,半数以上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差,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的安全性体验较差,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信赖度较低,不能完全接受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分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职业为教师、干部、工人等的学生,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明显较高,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明显看好,倾向于选择旅游企业等相关旅游职业。 四、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引导 (一)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强化专业认知 高年级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具有较深刻的专业认知,其对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认识本专业及未来的可能方向,并结合自身条件作出适当调整,从而探索较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与实习之路。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使高年级学生提出自身面对的困惑,与教师一起探讨,使教师对学生的困惑有全面掌握,并积极向学校反映,需要学校层面出面解决的,由学校层面解决,需要学生自身克服的,由学生自身克服,需要家长配合的,积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需要社会给予共同的关注的由社会共同面对。 (二)树立旅游管理专业在高中生中的良好形象 目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中面临较大压力,没有时间思考走进大学的专业选择,高中教师也多为数理化政史语文英语等专业的师范生,鲜有旅游管理毕业生,因此,高中生对旅游的认知为零,又由于旅游中一些不好事件的影响,使得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持有偏见。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均不会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或者迫于高考分数,即使高考志愿是主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也多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同类高校中选择旅游管理专业较合理;或者是被调剂。在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一无所知情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然困难,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的认知较少故而不乐观。高校可以定期到高中开展宣讲,或者与高中教师交流,通过高中教师增加高中生对旅游管理的认识,使高中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从而增加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进而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起点,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为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对旅游行业有一清晰认识,对国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对旅游企业发展状况及对居民对旅游的需求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科教学上,更要放在科学研究上,研究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需求,把握宏观环境,研究学科发展历程等。只有在全面、深刻、准确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设置出符合当代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并做长期规划。 (四)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职业选择,为引导学生的就业意向,教师或学校需要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对学生就业的态度,尤其是对旅游管理专业了解较少的家长,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民家长,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故有的偏见与误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倾向。事实上,对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选择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无疑是明智之举,学生在实习中亦有所展示。伊犁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高级别旅游景区较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旅游管理专业较新,目前尚未有本科毕业生投入旅游相关行业,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生无疑是伊犁地区旅游行业学历最高的一批学生,企业对其需求量较大,大一下学期的景区实习、旅行社实习,使部分真正热爱旅游行业的学生收益颇丰,不仅有经济上的收益,更有学识上的精进。家长若能充分认识这些,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学生旅游行业的就业意向会更加明确。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