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旅游酒店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改革探讨 |
范文 | 王祥武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旅游业发展面临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深入了解旅游酒店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特点,本文以合肥及周边长三角地区部分星级酒店为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结合调查分析结论,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一、旅游新常态对旅游酒店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发展,戴斌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最有潜力的增长点之一。国家旅游局的有关统计数据是很好的验证: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出境旅游1.17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0.5%、4.1%、9.0%;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7.34万亿元,占全年中国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 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面临旅游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加剧,同业联盟、跨业联盟趋势明显加强。二是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旅游集团化趋势增强,上下游、线上和线下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所加强。三是旅游需求多元化分层明显加速。四是旅游产品加快更新升级,日益由单一、粗放型向系列、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主题型和个性化方向演进。 特别是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旅游业正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急需巩固提升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的人才要素。因此,肩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必须适应新趋势和新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为了深入了解酒店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二、酒店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2015-2016年,笔者随机选取了安徽省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部分星级酒店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问卷调查,主要向受调查的每家酒店人力资源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发放问卷,每个酒店一般2~5份。至2016年底,共发放问卷160余份,收回并核对有效问卷132份。对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主要如下。 (一)酒店行业最需要的是技能型服务者和基层管理人才 调查结果显示,酒店行业急需的人才类别方面,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最大,占比63.4%,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占比43.9%,对营销人员需求也大,占比39%。对人才学历的要求总体不高,认为最受欢迎的学历是大专(占比79.3%)。酒店对人才年龄要求以青年为主,认为最好用的人才年龄段是26~30岁(72%)。酒店对人才的性别倾向要求不高,认为无所谓的占57.3%。 这些数据说明,酒店行业最需要的是服务水平高、年轻有活力的技能型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基层管理者,对学历要求不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受到酒店的欢迎和青睐。 (二)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缺口大 调查发现,酒店员工招聘现状是:58.5%的酒店认为基本上可以按需招聘到人,34.1%的酒店只能招到一部分;人才使用方面,2/3以上的酒店认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占比68.3%);对于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是否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认为不太满足的占34.1%。 从中国旅游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饭店员工流失率达23.95%,部分酒店甚至达到45%以上,本调查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问题。酒店业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扰,同时对现有刚毕业的实习生不够满意。造成酒店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很多,从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来说,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酒店行业更注重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经验 对酒店行业在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酒店最注重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比重达到74.4%,其次是工作经验,比重是63.4%,其他依次是技能水平(46.3%)、形象气质(34.1%)、文化程度(17.0%)。这说明酒店行业最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比较热爱、愿意从事酒店行业,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相比较而言,员工的技能水平排在其次。 (四)酒店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人才需求重点 对于酒店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酒店比较看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占比64.6%)、应变能力(占比63.4%),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比58.5%)、语言表达能力(占比56.1%)、职业道德(占比48.8%)。关于酒店行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专业技术(65.9%)、管理学(57.3%)、公关礼仪(54.9%)、外语(54.9%),其次是计算机应用(26.8%)。 (五)酒店专业人才总体需求量大 在酒店专业人才总体需求方面,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5 年底,我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2 327家,按照星级酒店平均人员配比350~400人计算,星级酒店需要的人员数量达到430~493万人,酒店行业仍是旅游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而截至2015年底,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5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2.6万人,合计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9.7万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總体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很多酒店管理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仍然找不到理想工作,反映了旅游教育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一)面向旅游新常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从酒店对人才需求的倾向和招聘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酒店对人才培养现状并不满意。现代旅游酒店业人才培养首先要直面旅游发展新常态,适应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新需要,特别是围绕互联网+旅游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培养现代酒店业需要的人才。 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引导旅游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围绕“互联网+”“旅游+”,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要显著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和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旅游院校(系)应依据酒店业的发展态势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等方式,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特色。例如,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与万豪酒店集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面向上海、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高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让企业文化和企业服务标准提前进课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进行倾斜,满足企业的特色化需求,大幅提高了人才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 (二)对接酒店人才需求,强化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 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不仅量大,而且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院校应充分利用人才需求的良好局面,重点围绕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推动专业教学紧贴旅游服务实际和旅游技术进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落实,切实提高人才的质量和行业适应性。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重点是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使学校、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将符合行业需求、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标准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2.4%)的酒店已与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大专院校合作招聘的大比重(43.9%),这也说明许多学校已重视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不仅是酒店管理以及旅游类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旅游企业十分关注的地方。学校要下大力气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的平台,集合校、政、企力量,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将校内实训和参观旅游企业、专业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引入行业服务标准,强化情商和素质教育 旅游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引入行业服务标准,加强学生情商和素质的培养。 首先,加强情商教育。有实证调查结论认为,当前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的不是专业能力或者专项技术技能,而是情商这一“软技能”,且這种技能比专项技术技能更为重要,是企业眼中的“关键能力”。因此,为了缩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职的过渡期,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通过开设沟通技巧、管理思维、团队建设等方面课程,以及日常的活动组织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其次,应强化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酒店行业需要酒店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在专业课程里必须开设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艺术、茶艺、体育、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心理健康以及安全救护等课程,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综 合素质。 (四)对接岗位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和酒店企业的合作,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增加任务驱动型、项目开发型、行动研究型、案例教学型课程数量。在具体开设课程方面,建议如下。 第一,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或者旅游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正如前面的形势分析,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旅游业发展新常态,在移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不仅应当开设相关课程,还应建立旅游网络营销的模拟阵地,为酒店企业、旅游行业培养既懂传统服务与管理,又懂酒店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门人才。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两门课程必不可少。大多数行业、企业专家均认为,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较为多见,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工作(服务)态度。 第三,增加人文和艺术修养方面的选修课程,以提升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是酒店管理人才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开设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方面的课程。酒店从业人员只有了解历史和对地方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树立自信心,才能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为酒店产品增添更高的附加值。 (作者单位: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