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结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的档案提供利用思想探究 |
范文 | 仝姗姗 信息资源作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并存的三大资源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档案作为具有原始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档案学界的重视。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的战略地位。随着时代的演进,档案利用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其本质来说是由需求引发的供给侧结构性优化,当前档案利用工作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的迫切需求,从供给端入手,优化供需结构,使档案工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我国档案利用思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档案部门更好地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和民生。 一、档案利用思想的演变概述 我国的档案利用思想源远流长,自建国后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从“以利用为纲”到供给侧改革引领下的档案提供利用思想的演进,突出了档案利用思想发展与国家政策结合的紧密性,彰显了档案利用思想的中国特色。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只有结合我国政治文化背景,形成中国特色的档案利用思想,才能更好地指导档案利用工作的实践,促进实践工作的发展。 我国的档案利用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1958年4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利用为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方针,简称“以利用为纲”。吴宝康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首次明确地提出档案的保管和社会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诸环节中的主要环节,社会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收藏和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档案的收藏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最好的客观检验标准。“以利用为纲”相较于当时“利用危险,保密保险”、“安于保管、不敢开展利用”的思想来说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特别是十年“文革”期间“左”倾思想泛滥,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片面强调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阶级性和机要性,片面强调档案工作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工具,认为“以利用为纲”是修正主义的方针,致使全国的档案利用工作遭受到巨大破坏,档案利用思想也随之遭到了批判和否定,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研究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再次得以发展则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档案利用思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获得了新生,我国的档案工作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步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档案工作从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档案利用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和快速传递,使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迈入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而到来的数字时代,习总书记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档案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而提供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利用思想的发展必然要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档案资源的供给结构,更好地顺应档案用户需求结构的变革。 建国以来的档案利用思想经历了传统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跨时代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做出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利用思想也要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实现有效地档案提供利用,提升档案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档案利用思想的价值 (一)强调档案机构的供给主体地位 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档案机构无疑是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档案部门在整个提供利用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实际上,中国缺乏的并不是让档案走出深闺的点子,而是乐于将档案奉献于民众的愿望和热情。对档案界来说,怕的不是不能为,而是不肯为。当前档案利用工作中,供需脱节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档案机构提供的信息不是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公众所需要的信息难以获取或是档案部门并未开放,除供需矛盾外,档案服务过程中档案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也影响着档案的提供利用,这些都是档案机构需要重视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更是强调档案机构的主体地位,强调档案机构作为档案提供利用的供给主体从供给侧发力以平衡供需矛盾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二)重视档案利用者的真实需求 档案利用者作为档案部门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客体,是档案部门开展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是档案部门提供利用档案并发挥档案社会价值的关键,如何准确地了解并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且又快又好地满足利用者需求实现档案的价值,是档案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公众缺乏档案意识,不了解档案部门的信息利用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在产生档案利用需求之后才会去寻求档案部门的帮助,缺乏主动利用档案的意愿;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表达不明确,缺乏有效地沟通渠道,不能有效地传达至档案部门得以及时的解决。供给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强调对档案利用者真实需求的高度重视,只有了解需求侧的状况,才能做好档案部门供给侧的提供利用工作。 (三)拓展档案信息获取与传递的渠道 档案获取与传递渠道作为档案信息传递的连接工具,是联系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的纽带,是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当前档案利用工作中,档案获取与传递的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部门提供的公众获取档案的途径较少,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档案利用者的需要;档案信息整合程度不够,不便于用户准确地获取;档案部门与用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用户的反馈不能及时地传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档案获取与传递方式的纽带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使得檔案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供给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强调要拓展档案获取与传递的渠道,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方式搭建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利用,扩大档案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四)符合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中国特色 “中国档案学有她自身的特色,我们需要把握的正是中国档案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与认识,因为这些理论与认识源于中国的文化与实践。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档案学, 才能向国外学习,才谈得上档案学的发展与进步。”因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新世纪我国档案利用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内容的丰富和充实,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拓展,我国档案利用思想在新环境、新政策下与时俱进、响应政策、贴合政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正是如此,以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己任,是顺应国家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彰显着时代特色,是符合中国的档案管理实践和体制、顺应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用思想。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档案利用思想的实现 (一)供给主体 档案部门作为档案提供利用的供给主体,实现其结构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开放,扩大档案资源供给 档案部门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增加档案信息资源供给端的开放数量,特别是注重扩大民生档案的开放供给,使档案部门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能够更好地匹配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各地民生档案、特色档案等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档案资源的管理,贯彻开放原则,落实开放政策,满足需求侧的要求,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2.立足用户需求,提供有效服务 档案部门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分析不同群体的档案利用需求,在对供给侧做出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上,使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相协调。用户需求是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前提,没有用户的需求,就没有档案的提供利用,档案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作为供给主体的档案部门要立足利用者需求,针对不同利用主体不同利用需求,有序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以多方面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3.加强合作,建立供给多元体制 供给侧改革理论强调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以需求为导向、对供给进行结构性调整、扩大有效供给等理念同样适用于公共服务领域。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注重跨领域、跨行业、跨馆、跨部门的合作,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建立供给多元体制,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编研、整合工作,共同研发推广编研成果,促进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结构改革。通过合作,丰富档案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档案文化创新发展,提升档案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4.转变思维,适应新时代发展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部门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档案部门的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开展。作为档案供给端的工作人员,档案工作者在转变传统重藏轻用观念的同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促进自身档案服务意识的提升。档案人员要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与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进而激发用户利用档案的积极性,提高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档案部门要注重档案人员的培养,明确档案工作者的职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其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适应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供给客体 社会公众作为档案部门档案资源的供给客体,对供给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的落实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做好用户需求的调查工作 需求侧是供给侧发展必须参照的条件,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部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开展的基础,做好用户需求的调查工作很有必要。档案部门要主动征询社会档案需求,多方式、多渠道了解公众不同类型的档案需求,促进公众与档案机构的有效沟通,如在档案信息网站建设中要做好档案用户的需求分析,根据网站记录的用户访问和浏览的数据分析不同用户不同阶段不同的档案信息需求,对症下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档案部门要从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出发,在服务中注重挖掘用户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迎合用户的兴趣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防止档案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2.做好社会公众的反馈工作 社会公众的反饋是对档案部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效果的真实反映,是推动供给侧优化发展的动力。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借助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实时关注公众利用档案的动态过程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正视公众的反馈信息,正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及时改进。通过公众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公众的需求,做好档案的再提供利用,使档案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档案部门要做好社会公众的反馈工作,重视(下转63页)(上接46页)档案利用者的反馈意见及建议,与利用者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推动档案部门工作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三)供给方式 供给方式作为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枢纽,对供给侧改革下的档案利用思想的实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展开。 1.构建多形式供给途径 档案部门供给端不断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进行传递,使其能够被社会公众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档案部门可以借助微信、微博以及开发新的APP等多种形式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利用,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保证档案获取与传递的便捷性,不需要耗费用户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避免程序的复杂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推广“一站式”服务,不断扩大档案信息远程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2.利用多元渠道促进公众参与 档案部门通过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发布档案开放信息、推送社交媒体档案公众号、举办档案文化展、发布档案相关网络视频、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多元化的利用渠道可以加强档案馆与社会的互动,使更多的公众了解档案,拉近档案与社会公众的距离,获得公众更多的认同感,让更多的公众主动地接近档案,从而构建良好的档案资源利用的供需结构,促使档案部门的提供利用工作形成更加稳定的社会基础,推动档案供给侧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