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四省区交界处的戏曲剧种,是在当地民间小曲或秧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 一种歌舞小戏。一般只有两个脚色: 一丑一旦,有时丑角可扮演数人,所以叫二人台。由于流行地区与方言土语、风俗人情不同,各地各有特点。此外,宁夏、甘肃北部也有流行。 内蒙古二人台又分两路,呼和浩特以东为东路,脚色已发展为多个,西路则仍保持 一丑一旦 格局。腔调多达200多种,大都专曲专用或一剧一曲,属联曲体,有时也借用板腔体唱腔。曲调多为蒙古族与汉族民歌、小曲,如〔巴番杭盖〕、〔森吉德玛〕 等,剧目有《走西口》等。陕北二人台,以榆林小曲为主,曲调有 〔挑菜〕、〔撇白菜〕、〔叹十声〕、〔红云〕等,多为 一剧 一曲,有时也可数曲,形成联曲。唱词多为两句 一组,第 二句押韵。经常上演的剧目有30余种,如《尼姑思凡》、《打灶王》、《五月散花》等。山西 二人台曲体结构基本上是联曲体,传统唱腔句式多为两句式或四句式,五、七言为主。上句即单句不押韵。剧目有《打樱桃》、《栽柳树》、《五哥放羊》、《方四姐》等百余个。山陕二人台已吸收、借鉴板腔唱腔,形成联曲、板腔相结合的曲式唱腔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