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起电缆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
范文 | 高建国 摘要:电力电缆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电线路中的电能传输,其安全稳定运行可以提高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及经济效益。本文对35kV电缆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包头处理过程,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缆 故障 处理 0 引言 电缆一般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像绳索一样的电缆,各组导线围绕一根中心扭成,但相互绝缘,外层包裹着绝缘性能良好的覆盖层。在电缆的运行过程中,因制造原因、施工质量、设计原因、外力破坏等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故障,掌握电缆的有关知识和处理方法,对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供电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 1 故障简述 2012年1月3日10时56分本公司巡线人员发现110kV峙峪变电站35kV峙西线3017断路器靠线路侧出线端B相高压电缆头烧毁,B相避雷器计数器烧毁,35kV站用变侧C相高压电缆头烧毁。该线路出线高压电缆型号为YJV-26/35、敷设方式为穿管直埋、长度从3017-3隔离开关到站变为20m,3017-3隔离开关到线路为50m。故障前所带负荷为8920kW,故障前最近一次试验时间是2010年5月9日。该故障发生后,专业人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于次日由检修专业人员配合厂家对该高压电缆进行了从新包头处理,处理后交流耐压试验合格、其它相高压电缆绝缘电阻均为15000MΩ,处于合格范围。经过及时分析与处理,该线路恢复了送电,保证了供电质量的可靠性。 2 故障分析 检修专业人员到现场发现35kV峙西线3017断路器靠线路侧出线端B相高压电缆头烧毁,如图1。 电力电缆产生故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机械损伤。在各类电缆事故中,机械损伤引发的事故发生的机率相当高。比如,①外力造成的损伤,主要是交通运输、施工引起的损伤;②安装过程中的磕碰或拉伤,或因过度弯曲使电缆损伤;③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坏,中间或终端的接头因内部绝缘胶膨胀或受自然拉力的影响造成电缆护套裂损。 2.2 绝缘受潮。中间或终端的接头结构密封效果差,安装时技术措施不到位使得绝缘受潮。电缆金属护套被外物刺伤,或者电缆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使得金属护套上残留裂缝、小孔等缺陷,造成电缆受潮。 2.3 过热。电缆绝缘内部气隙游离致使局部过热,使得电缆负荷过大或绝缘炭化。安装位置通风条件差,比如电缆隧道、电缆密集处或电缆沟,有的电缆靠近热力管道或从干燥管中穿过,都会导致电缆过热缩减绝缘的使用寿命。 2.4 过电压。过电压,即大气过电压(雷击)和电缆内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通常会造成户外终端头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5 长期超负荷运行。超负荷运行,由于电流热效应,电缆中有负载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发热,电荷的集肤效应以及钢铠的涡流损耗、绝缘介质损耗同样会产生附加热量,造成电缆温度升高。 2.6 电缆接头故障。缆线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位就是电缆接头,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接头故障较为常见。比如接头压接质量差、未充分加热等,都可能影响电缆头的绝缘效果,严重时引发线路故障。 2.7 设计和安装的问题。设计和安装问题集中体现在:中间接头或终端头防水设计所用材料与设计要求不符,工艺流程不严谨,电场布局不合理,机械强度的裕度不够等。接头拙劣,缆线敷设技术措施不达标,有的单位在潮湿的气候环境中作接头,接头混入水气,最终引发了电缆故障。 本次35kV峙西线出线电缆故障,外观检查没有发现任何机械伤害痕迹,并且绝缘电阻较高,不可能是绝缘受潮。其故障的原因怀疑是系统过电压造成电缆绝缘受伤,加上长期带负荷运行的积累效应使电缆击穿;当然也不排除产品质量问题,如:电缆主绝缘层内含气泡、杂质,电缆头制作工艺不良,绝缘层绕包不紧不洁、密封不严等造成电缆故障。 3 故障处理 经过分析之后决定对该高压电缆进行重新包头处理,过程如下: 3.1 电缆外护套切割。 3.2 钢铠切割:比外护套长30mm,如图2。 3.3 内护套切割:比钢铠长10mm,下刀不能伤到铜屏蔽层。 3.4 铜屏蔽层切割:按说明书测量好铜屏蔽层切断处位置,顺铜带扎紧方向用刀划一浅痕,慢慢将铜屏蔽带撕下。 3.5 剥外半导电层:在离铜带断口10mm处用刀划痕时一定要保证绝缘层完好无损,半导电层断口要整齐。查看主绝缘层表面是否有刀痕或有半导电材料残留,如有残留必须及时清理。 3.6 外半导电层处理方法:从芯线末端开始用玻璃刮掉半导电层,在断口处刮一斜坡,断口要整齐,主绝缘层表面不应留半导电材料,且表面应采用砂带打磨光滑。 3.7 接线端子:测量好电缆固定位置和各相引线所需长度,锯掉多余的引线。测量接线端子压接芯线的长度,按尺寸剥去主绝缘层,将绝缘层和外导电层削成45度角。 3.8 清洗绝缘层:用无水乙醇等有关化学试剂清洗。 3.9 缠填充胶:自断口以下50mm至整个恒力弹簧、钢铠及内护层,用填充胶缠绕两层,三岔口处多缠一层,这样做出的冷缩指套饱满充实。 3.10 压接接线端子:解掉电缆芯包绕,压接电缆接线端子,锉除接线端子压接毛刺、棱角,并清洗干净。(图3) 4 总结 4.1 电缆使用前,应做好产品选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制造厂在制造过程中应加强工艺流程监控,注意电缆接地等问题,将钢铠和铜屏蔽层分开焊接接地。确保电缆正常投入使用。 4.2 做好对电缆的交接试验与验收工作,对高压电缆均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不得采用直流耐压试验,耐压值一定要按试验规程的规定值进行,不得随意改变试验耐压值。 4.3 加强电缆的管理监督工作,避免机械牵引力过大而拉损电缆;电缆弯曲过度而损伤绝缘层或屏蔽层;野蛮施工致使绝缘层和保护层损伤;电缆剥切尺寸过大、刀痕过深等损伤;在运行中及时掌握电缆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消除绝缘缺陷,不断提高电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宝怡.浅谈电缆线路的故障原因与提高电缆运行可靠性的途径[J].制造业自动化,2010(09). [2]齐勇智.10kV电缆单相故障快速修复研究[J].价值工程,2013(26). [3]邹永利.电力电缆故障寻测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