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广州大学生同伴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范文 冯景贤
摘要:大学是性接触的大跨越时期,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逐年递增,因而正确的性认知尤为重要。在以广州医科大学学生为主要代表的广州大学生中,课题组随机进行了500多份网上问卷调查,进行了70份的深入访谈,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缺乏正规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并在性认知上存在很大的盲区和误区。本文认为,作为当今新兴和较受欢迎的性教育方式,同伴性教育仍需加大力度推广与实施,用同龄人的默契弥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隔阂,推进大学生性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同伴性教育 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年龄相近、又具有相似社会背景或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同伴性教育,则是利用它的实效性、易行性,促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发展。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1],但真正把它应用到性教育上是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 教授,他在1988年第一个将同伴教育应用于医学性行为健康教育[2]。随后,人们开始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从以往的家庭-学校模式逐渐转移成同伴形式,并取得显著成就,尤其在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澳大利亚开展过这样一个实验:高年级医学生接受正规性教育培训后,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性疾病预防、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该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意识,也降低了性病的发生率[3]。Amanda J. Mason-Jones等人用他们的调查数据证明,同伴教育在健康心理学、公共卫生以及传染病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4]。随着同伴性教育的优势显露,20世纪末,同伴教育被引进我国,学者们参照国外成功案例将其修正、试验于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近年来取得不错成绩,现在正积极推广中。大学生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又处于伴侣需求阶段,他们的性认知状况恰恰反映了我国当前性健康教育的进展。
1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在我国,由于性文化的禁忌和性本身涉及个人隐私,性教育的进展一直缓慢不前。即将步入社会成家立业的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阶段,对性的渴望、憧憬、冲动是升而不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别是性发育,容易使他们陷入困惑、幻想、焦虑甚至抑郁,手淫罪恶感、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据调查,53.6%男性大学生对“性”和“爱”存在误解(女性为4.4%),认为“爱”等同于发生性行为,他们年轻气盛,加上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未婚先孕、人流以及日后患上不孕症等悲惨结局在不停上演。[5]大学生性认知程度低、性保护意识不强,除父母、学校不重视,学生自身性格、行为等原因外,跟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方式也有较大关系。
1.1父母、学校对学生性教育重视程度低
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网络书刊、同伴等。传统上,性教育的主导方是父母和学校。家庭是性教育的加油站,父母往往扮演子女的性啟蒙老师,父母对孩子各个人生阶段的性知识传授和引导非常关键。学校是教育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接受性生理性成长。但由于我国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进步发展,忽视性健康教导,父母与学校并没有在恰当时期发挥其角色作用,导致大多数青少年进入大学还处于性懵懂阶段。
70名被访者中,接受过来自家庭的性教育者仅占30%,而在高校课堂上有受过性知识指导的也不及一半。一直以来,我国的父母、学校都把重心放在孩子学习成绩上,忽视了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性心理、生理变化,以及不同时期所需的不同程度的性知识教育。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将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性理论知识缺失。70名被访者接受性知识不同途径的差异,见表1。
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部分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性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开展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开展的形式较单一,多数以讲座的说教模式开展。在内容上较局限,内容涉及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理,过于注重性道德而忽视了性生理。对于大学生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防治性疾病的传播,怎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爱观、婚姻观,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教育,怎样建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等问题的解答,涉及较少。目前我国高校没有真正从事性教育的专职老师,如今高校从事性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校医等充当角色,由于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性知识培训,使得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也不能获取完全正确的性知识和性指引。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学生选择回避谈论“性”这个敏感话题,对性相关课程与讲座不感兴趣,对老师不信任。
1.2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片面
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大学生逐渐接受性文化,不再认为谈论性是一件羞耻的行为。虽说性解放打破了传统性文化的束缚,但是由于性自由导致的一系列不安全性行为有明显上升趋势。据报道,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产率的四分之一,其中重复流产率占50%,人群中未婚比例者达到40.45%,未成年人比例达50%。杜蕾斯全球性健康调查发现,中国青少年(18—24岁)有48%的人发生过性关系[6]。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0%左右的大学生不知道最有效的避孕方式是使用避孕套,10%左右的同学不知道怎么使用避孕套。
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依次为:网络(58.98% )、书报及杂志(47.07% )、课堂(36.86%)、朋友(28.17% )、家人(12.48% )、其他(3.02%),其中男生倾向于网络高达66.67%,女生高达52.45%。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更多青少年更倾向于自主获取,来满足对性的好奇和渴望,以及填补教育的缺失。网络书刊虽简便易行,不用顾忌他人眼光,但也存在隐患。社会鱼龙混杂,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往往了解到的性知识只是断章取义或完全错误,危险威胁时刻弥漫在身边,缺乏正确的引领,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误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还在形成阶段,是非辨认能力还不足,很容易受到网络毒素侵袭。529名网上问卷者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比较,见表2。
1.3 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性排斥
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是主流,影响深远。儒家提倡性封闭,对性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态度,“男女授受不亲”阻断了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思想的继承,让人不曾怀疑它的正确性,从小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大学生,会认为性是不能正面谈论的东西,甚至觉得谈论性是一种邪恶行为。
在本次随机问卷中,15.3%大学生认为谈论性是一种低级趣味。持该错误想法的同学中,55.56%表示自己不会与身边朋友交流分享性知识。也许是从小受身边环境影响,或者平时接触太多与性相关的负面报道,这些大学生心底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排斥、抵触,少数同学回应自己曾回避任何性知识的传输。在他们的观念中,性都是龌龊又肮脏的东西。表3数据用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谈论性是一种低级趣味和有无与同伴谈论过性两者存在直接相关性,笔者认为两者相互影响,人的行为表现往往受个人内心观念想法所左右,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这些错误认识,性教育恐怕难以普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认为谈论性是一种低级趣味和有无与同伴谈论过性的相关性,见表3。
1.4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更了解同伴性教育
同伴性教育是近代才引进我们国家,还未发展普及,对于大多数人是个陌生名词。医学生课程需要接触人体生理更多,对人性也便更加了解,对比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同伴性教育的了解程度差异,以便从专业角度入手制定同伴教育的普及方案。
对于同伴性教育这个新概念,有一半参与调查者完全不知道,知道一点的只占41.78%,多数是根据字面意思能大致理解,而真正清楚同伴性教育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在广州,大学生对同伴性教育的了解程度都如此低下,其他二三线城市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同伴性教育还未得到很好的推广。529名问卷填写者对同伴性教育了解程度的分级,见表4。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对同伴性教育了解,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医学专业的学生课堂上教师会对两性器官生理解剖、性疾病进行系统教授,把性生理、性健康当作一门必修课,让学生们以正确的态度直面它,而不是避讳。因此,医学生对同伴性教育的了解,相对而言比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程度深。不同专业对同伴性教育了解情况的x2检验,见表5。
2 同伴性教育的特色及不足
同伴教育以它独特的优势在疾病预防等领域取得了成绩,同样在性教育上也具有特色之处。与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同伴性教育的普及效应更明显、教育内容更合理、活动形式更丰富。但由于同伴性教育的实践时间过短,仍存在活动方向不成熟、开展经验不足、难以评定教育效果等。这也是后续开展需要注意以及持续研究的内容。
2.1普及效应更明显
我国的性教育体系已发展多年,一直致力于研究青少年性健康问题。但目前收效甚微,青少年的性认知上依然存在误区。其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几种教育方式并存的局面下,是否有根据学生们的反馈重新进行教育思路的设计?传统性教育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思想工作,却少有成效。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基地,有可利用开发的教育价值,但传统说教模式相对僵化,并不适合性知识课堂。如何去选择一种大众认可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去进行普及性知识,无疑十分重要。而且,性教育的关键还是要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目前性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看法,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性教育模式。
42%的大学生更希望得到来自同伴之间的性知识分享。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大学生反映,父母不会主动教导自己性知识。若父母被问及性相关问题,他们多数以儿女年纪小等理由敷衍,或者直接拒绝回答。当女生到达青春期时,母親会告知其生理周期注意事项,隐晦地嘱咐女孩子要爱惜自己之类的话语。而真正能坐下来给子女传输性知识的父母,寥寥无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使家庭性教育的效率很低。此外,学校开设性知识讲座的次数有限,大部分学生因为不感兴趣或者争取不到名额等原因错失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开设不多,并且相关内容也是浮于表面,不肯深入探讨。社会上及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性知识相关内容无法辨认其真假。相比于以上三种方式,同伴性教育的群体社会背景相似,年龄相近,无辈分之别,没有代沟的阻碍,学生更容易与知识传输者沟通,能平等交流彼此的想法,探讨不同观点,不易产生压力或抵触心理。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其普及效应更为明显。70名参与访谈者对不同性教育方式的偏嗜,见表6。
2.2教育内容更能满足学生需求
访谈过程中有同学反映,父辈的性知识滞后,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有错误的观念和信息,有时往往给我们传达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例如处女膜情结就是我国封建思想的糟粕,给很多女性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灵伤害。课堂上和讲座上老师的思维太跳跃,难以掌握所传输的内容。大部分老师重点讲授的是基本的人体结构和青春期性心理,而对于避孕套的使用、几种避孕方法的比较、性爱心理的苦恼等具体又讳莫如深的难题,老师们往往一带而过,想要极力地避免尴尬,却忽视了这些都是大学生性教育无法避免的东西。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把一些大家注意的问题抽提出来,大方讲解。不合理的教育内容,无法从根本解决性教育缺失的情况。性教育的内容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去合理地设计,不能因为当前的性教育体系不健全而导致内容上的不科学、不合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同伴性教育活动,60.68%的同学表示会去参加。同伴教育的传输者与接受者,所处社会环境相似,对事物的看法与评价相差不大,关于性的疑惑、憧憬、好奇、情感波动的经历相似,传输者会更清楚接受者所需,更加全面了解接受者的基本信息以进行详细解答,最大程度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达到同伴性教育的目的。
2.3活动形式更丰富,开展条件更简便

同伴性教育的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传统性教育说教模式,教育者有教育热情,但是缺乏教育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同伴性教育活动形式较为丰富,日常聊天、夜晚谈话、辩论、经验故事分享、性知识竞赛等等,不拘泥于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用有趣的形式去吸引学生的关注,令大家明白性教育是一个开放自由的话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需要遮遮掩掩。此外同伴性教育只需要有传输者与接受者,只要遇到不懂的性知识,不管在课室、宿舍、食堂或校道,都可以开展一场性教育知识探讨。而且同伴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可以自由控制,不会影响学生的日常作息,更不会为了性教育而教育。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场地的约束,这极大地便利活动的开展,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张扬、自由活泼的特点。当然,同伴性教育也可以有正规课堂形式,学生的课堂自主讲解也应当相对和谐活跃。采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更有利于让他们接受性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伴性教育活动也存在不如人意之处。一是同伴教育者在性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性经验,这使得同伴教育者难以支撑一场活动的开展,导致活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不准确性,让更多同学陷入误区,无法对同学们自身的心理问题给出更成熟的意见。二是活动过程中知识点过于分散,容易漏缺,这是由于同伴性教育不需要特定主题,随时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大部分同伴性教育活动缺乏前期系统准备,同学们往往是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时才展开讨论。三是同伴性教育活动风格多变,形式多样,所以缺乏对于同伴性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估标准。因此,同伴性教育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等其他性教育方式,互补互助,逐步完善性教育体系。同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对受教育者进行性知识问卷调查,以便后续活动开展。
3 开展大学生同伴性教育的形式
目前开展同伴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同伴教育者自助式和外力主导、同伴参与形式。两种形式各有其效,在不同的性教育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3.1自助式同伴教育
自助式同伴教育,是指活动组织者在服务者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人,经培训成为同伴教育者,形成自助教育队伍和平台,然后再由训练后的同伴教育者对目标人群进行教育[7]。该种形式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活动的对象、同伴教育目的確定。前期活动对象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确定,例如梁升禄等在探究低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中确定的对象为医学院校自愿参加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94名各专业低年级学生,[8]在目前我国同伴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学生群体普及性知识,以便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和感情问题。
选择合适的性知识培训者。在同伴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通常选择让人信服,有担当,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的人员担任同伴教育者,而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医学生是值得重视的培训者人群。
开展同伴教育。通常选择一个20-30人的团体,每个团体有一至两个同伴教育者,负责整个活动的流程,传授正确性知识,解答团体成员的疑惑。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做游戏、讨论、小视频、辩论等。采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有利于让他们接受性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性知识传授者根据不同同学的需求普及不同的内容,从而做到内容多样化与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同伴教育后期效果反馈。通过随访追踪受教育者的性认知程度合理改变授课方式与内容,使同伴性教育的优势最大化。
3.2外力主导、同伴参与形式
外力主导、同伴参与形式,是指由活动组织者或社会工作者策划、安排同伴教育活动,让具有相似经历、类似需求、类似兴趣的人一起参与,利用团体互动的形式达到教育目的。在同伴性教育中,通常是学校或者社会等外界因素要求大学生主动或被动形成团体学习性知识,该种形式的特点是大学生群体对性认知的程度一致,活动开展的形式、时间、地点、学习内容不受约束。这种模式开展的进程不像同伴教育者自助式步步到位,可以因地制宜更改活动的内容,但常规的是活动效果的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校或者社会提供交流平台;平台负责人确定活动主题;参与对象提前查找与活动主题相关内容;活动对象互相交流个人心得。
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协会给予一群对心理改变或者对大学生活、情感好奇的同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社团负责人会通过线上方式包括微信、QQ等平台了解社团成员对感情、性知识的好奇点,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在社团活动中与社团成员分享与交换意见。由于不存在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团体内成员均处于平等地位,大家可以大胆叙述自身疑惑以及抒发个人见解。但团体内缺乏专业老师指导,不能保证性知识的准确性和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性的了解。此外,参与的成员是否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取决于活动前个人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后期自我学习与反思。
以上两种形式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同伴教育者自助式可以保证性知识准确无误,但仍然存在教育与被教育的隔阂,使得大学生不能完全陈述个人的疑惑。相反,外力主导、同伴参与的形式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存在性知识不准确的缺点。在同伴性教育推广时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融合,在活动前夕,利用外力主导、同伴参与的教育形式,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疑惑以及他们喜欢获取性知识的方式与内容,再通过同伴教育者自助式有针对性进行性知识普及。
4 结束语
结合本团队的此次调查,性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父母、学校对学生性教育重视程度低;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获取以自学为主;部分同学在心里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上的排斥、抵触,甚至逃避任何性知识的传输。同伴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打破了我国传统性教育中老师授课和亲子之间交流的尴尬,避免了之前同伴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准确性,同时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仿,在交流性知识的时候参与者不会有很大的抵触。我国同伴性教育的历程太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刚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同伴教育者的能力、同伴性教育的推广、内容不具有系统性等。在性教育未来的发展中,同伴教育应与家庭、学校等其他的性教育方式相结合,使性教育发展更加广泛、全面。同时在开展活动之后,利用网络及时交流,从而加强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掌握。
从研究数据和性教育长期发展来看,同伴性教育的形式更为多样,有别于传统的授课,弥补了传统性教育方式的不足,与其他性教育方式的结合完善了性教育体系。纵观我国各种性教育的实验成果,在大环境的普遍低迷下,同伴性教育将得到性教育界的重视,在未来的性教育方面崭露头角,成为性教育的有效形式。总之,我国的同伴性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者与性教育研究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Wagner L. Peer teaching: historical perspectives[M]. Greenwood: Westport, CT, 1982: lib. bdg.
[2] Turner G, Shepherd J. 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 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J]. Health Education R esearch,1999,14(2):235- 247.
[3] 李美玲,徐晓阳.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19(9):27- 31.
[4] AJ MasonJones, C Mathews and AJ Flisher. Can Peer Education Make a Difference? Evaluation of a South African Adolescent Peer Education Program to Promote Sexual and R eproductive Health[J]. AIDS and Behavior,2011,15(8): 1605-1611.
[5] 叶金锡.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与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2,13(1):33- 38.
[6] 哈里斯互动公司.2011年杜蕾斯性福调查报告[R ].2011
[7] 罗玲,彭少峰.同伴教育研究评述[J].社会工作,2015(1):116- 123.
[8] 梁升禄,陆春.低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52-1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