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改进研究 |
范文 | 丛建乡![]()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内部审计面临着领导重视不够、被审计部门配合不力、所处地位偏低、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职能滞后于当前形势诸多问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应争取领导、被审计部门对其工作的支持,健全内控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拓展审计领域,深化内审职能,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风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economic activity is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complex,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ut internal audit is faced with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leadership, being lack of auditing department cooperate, low position, internal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sound, the staff quality improvement lags behind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nction. To do well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internal auditors should strive for leadership, by the auditing department's support for their work, a sound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s,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its status in the organization, expand the audit field, deepe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sets up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audi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Internal audit; The internal control;The risk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各种各样的经济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一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正常教学科研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完善进而导致内控失效造成的。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减少或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违规现象,不断降低和防范各种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面临着领导重视不够、被审计部门配合不力、所处地位偏低、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职能有待拓展深化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争取领导支持和被审计部门配合,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内部宣传国家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介绍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监督内容、工作目标、工作程序等,尤其要向学校、系部及各职能部门领导简明扼要地说清内部审计在提高被审计对象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所起的纪委监察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获得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支持;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归口领导汇报,虚心向领导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主动从单位内部管理方面最为薄弱而且最容易整改和见效的环节摸清情况,向领导反馈信息,提出可行性意见,供领导科学决策[1]。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全面履行自身职能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紧围绕领导需要了解、解决和决策的热点、难点问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切实有效地开展内审工作,让领导和被审计部门直观地看到内审工作的价值,使其感受到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堵塞漏洞、防范问题发生的建设性作用,自然就会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欢迎,逐步形成“依法规范审计、主动要求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积极配合审计”的融洽、和谐有序的审计环境。 2. 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使其拥有较高的独立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地位一般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的甚至隶属于财务部门管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检查、审核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客观分析和评价单位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不能隶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就像一个人,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也不能兼管内审工作,内审机构应处于比其他职能部门更高的地位,应直接对高职院校党委负责并汇报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 3. 加强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 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条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单位内控建设,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分析哪些是因为规章制度缺失造成的,哪些是因为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进而将国家法律、法规宏观层面的大政方针与本单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相衔接,制定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保证高职院校经济活动及教研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预防腐败和防控舞弊,提高教育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制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适时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制度建设又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情,不能朝令夕改,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问题和制度动态平衡的过程。内控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了,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要将其内化为相关人员共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办事规矩,切实起到其规范和约束相关人员行为、减少或杜绝违法违纪违规现象的作用。 4. 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使其胜任内审复杂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职责履行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层与决策层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最终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地位的提升和自身价值的实现[2]。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审计就是查账、审计就是维护财经纪律的认识水平,审计理念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应掌握的职业职能有所不同。2012年IIA内部审计职业脉搏调查显示,对于新的内部审计人员追求的五大技能是:分析和批判思维、沟通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一般的IT知识以及商业洞察力[3];对于内部审计主管来说,经营活动分析能力、风险分析能力、组织内外部的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而对于一般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能力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主管应积极了解全球经济、管理发展的前沿态势和最新科研成果,用深厚的审计理论指导鲜活、复杂的审计实践,不断借鉴、吸收先进成熟的审计经验和方法;一般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审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高职院校要以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予内审人员提供必要的“充电”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应对新形势、新常态的本领,特别是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需要所有内部审计人员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审计软件、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科学化。单位既要给予内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又要强化内审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打造出一支精通审计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强、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内审人员队伍。内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看得准、查得实、说得清、编得明”,才能不辱使命,将越来越隐秘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揭露出来,才能为高职院校领导提出更好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5. 拓展内审领域,深化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是高职院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发现、揭示和防范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紧紧盯住、管好用好有限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保证预算执行和教育资金依法依规使用;监督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始终贯彻“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为提高高职院校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把监督职能融入服务之中,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针对新形势,内部审计应深化其工作内容、拓展其工作范围。首先将审计时间节点前移,从原来的注重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后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起来进行,从源头上预防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其次,内部审计由查错防弊、纠正违规违纪问题向评价、控制和建议转变,以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目标的实现。在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进而发展到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做好日常审计工作包括做好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加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基建审计、采购审计、资产管理审计、三公经费支出审计和各项教育经费审计。内控审计需要内审人员从高职院校全局视角出发,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一贯遵守,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实用、有效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领导提出可行性审计建议。风险导向审计则更进一步,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内部审计人员注意事前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帮助高职院校管理层及时获知风险信息,找到风险和机会之间的平衡点,变高职院校在风险环境中被动受损为主动控制或化解风险,成为高职院校价值增值的推进器。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瞄准和追踪应对重大风险的关键控制,通过定期对其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关键薄弱点,加以改进,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循环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再强,也不能孤军作战,还应通过领导,动员引导尽可能多的教职员工参与到“以其自身为控制对象”的评价活动中: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人员对高职院校层面和业务层面、特别是本职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性质、大小的描述、评价,说明已有的控制措施,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会从中发现风险的苗头及更好的降解办法,并以此作为风险导向审计的辅助措施。内部审计往往是自上而下,被审计部门感觉带有外来强加的性质,有时有逆反心理;而“以其自身为控制对象”则是以高职院校各部门为本,各部门及人员更多的是主动参与进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控制和服务功能。高职院校完善内部审计的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综上所述,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领导支持是前提,地位独立是基础,制度完善是根本,人员素质提升是保障,职能深化拓展是关键。“五指”并拢成拳,内部审计可以打造出一个助推高职院校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逸清.浅谈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247,252. [2]张庆龙.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3(1):84-91. [3]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5):106-112. 技术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