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范文

    李丹

    摘 要:减值准备是对公司资产减值而提取的一类准备金。“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指的是对固定资产、应收帐款等相关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它是公司财务中的一项支出或者损失,所以,势必会在对公司收益、成本等相关资产的计算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无形资产减值、坏账准备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全面细致地说明会计操作过程。

    关键词:减值准备;所得税;会计

    一、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能够了解到,公司应每隔一段时间或在以年为单位,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资产进行严格规范地深入检查,自觉遵守谨慎性原则,根据已掌握的各类数据科学准确地预测各项资产造成的潜在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若先前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或者运营模式的转变而成功恢复,那么应在最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进行合理有效地转回。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风险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等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均不可扣除。会计制度和现行税法之间的差别,直接造成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不同。鉴于此,本文将深入细致地探讨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二、坏帐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与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只能通过备抵法对其坏账损失进行规范合理地核算;而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公司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自行选择;在计算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公司应在综合考虑现金流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估测。在年末应收账款余额0.5%内提取的坏账准备,会计制度与税法无论是在确认口径方面,还是时间方面,均保持高度一致,大于0.5%的部分,会在时间方面产生差异,其转回时间为账损失实际发生的时间。

    若某公司年初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为2万元,是年初应收账款的0.5%;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千万元,期末提取坏账准备6万元,若所得税率为33%。即:应纳税的调整额为32元,递延税款=(本期坏账准备计提额+期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x0.5% ) x所得税税率,调整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税款? ? ?99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00

    以后年度末冲回多提的坏账准备或实际产生坏账损失9900元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900

    贷:递延税款? ? ? ? 9900

    三、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应每隔一段时间或在以年为单位,对其存货进行严格规范地清查,通过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科学合理地计提,而这不仅会使得计提当期资产负债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有所降低,也会导致利润表上的当期利润变少。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超过税前会计利润;后期,若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销售完成或被耗用,应纳税所得额将会明显低于税前会计利润。由此可知,存货跌价准备满足时间性差异特点,即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出现的差别在存货销售或耗用时转回。

    若某公司2020年末存货的账面成本为5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3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因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若所得税率为33%,调整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税款? ? ?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 66000

    2021年该项存货价值有所增加,可变现净值为40万元,期末冲回1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所得税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

    贷:递延税款 33000

    或2021年该项存货销售实现或被耗用,转回账面10万元的存货减值准备。计算所得税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

    贷:递延税款 33000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会计制度,公司应每隔一段时间或在以年为单位,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规范地清查,若因市价不断降低或由于技术落后、设备受损等致其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需要两者差额定义为减值准备。在每期期末,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对固定资产的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税法规定的可折旧或可摊销价值,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变动金额为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可使用年限内的分摊,所以,在该项固定资产的后期使用年限内可以转回变动金额,从而造成时间性差异。

    譬如,某企业内存在一台设备,估计未来还能够运行5年,年终时账面价值为100万元,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后了解到,其可收回价值为80万元。此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外支出? ? ?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0

    年末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增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20万元,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而调整所得税(假设适用所得税率33% )

    借:递延税款? ? ?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 ? ?66000

    若该项设备在使用期内每年可收回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相同,每年因折旧的变化而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金额为13200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200

    贷:递延税款? 13200

    五、总结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造成资产减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公司会计信息用户若想制定严谨合理的决策离不开准确完整的资产减值信息。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减值处理既满足资产的概念,也遵守历史成本原则。根据当前最新相关规定及规范,减值资产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流动资产,二是长期资产。《具体会计准则》的编订与实施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操作进行了清晰明确地规定,不过在其确认和计量中,需要会计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大量判断,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使得上市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操纵收益提供了可趁之机。

    整体来讲,资产减值准备是在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或者规定提取的备用金,调节了各会计期间的收入,不过导致整体收益减少或者变多的依旧是实际产生的损失或者获得的收益,这和我国现行税法高度统一。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和资产减值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进行了规范合理地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坏账、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的计提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间的差异均为时间性差异。因此,在某会计期间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均为时间性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应按照递延税款”科目进行严格规范地确认和精准合理地计量,由此确定公司在某定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及净利润。

    参考文献:

    [1]宋翠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13):802+834.

    [2]王文娇.“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及会计处理[J].黑龙江金融,2002(05):41-42.

    [3]刁华蘭.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对所得税的影响[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15(06):73-76.

    [4]刘彩莲.固定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208+2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