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患者PlCC置管术后预防管路感染中的应用 |
范文 | 沈海燕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肿瘤;PICC置管术;管路感染 PICC置管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十分常用的一种静脉输液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管路感染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恢复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辅以护理干预,保证治疗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最近几年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其能够使护理过程更具综合性与跨学科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以2017.9~2019.2我院收治58例接受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为例,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肿瘤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计患者2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最低年龄30岁,最高年龄80岁,平均年龄(51.1±1.5)岁,其中9例患食道癌,14例患肺癌,6例患乳腺癌。病程时间短则1个月,长则2年,平均病程(1.4±0.3)年。5例患者于头静脉置管,8例患者于肘正中静脉置管,16例患者于贵要静脉置管。观察组共计患者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31岁,最高年龄79岁,平均年龄(51.2±1.4)岁,其中10例患食道癌,15例患肺癌,4例患乳腺癌。病程时间短则2个月,长则2年,平均病程(1.5±0.2)年。4例患者于头静脉置管,7侧患者于肘正中静脉置管,18例患者于贵要静脉置管。经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患恶性肿瘤,符合诊断要求;(2)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置管禁忌患者;(2)排除意识不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体征指标监测等。观察组患者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为: 1.3.1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科室内设立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兼任小组长,小组成员中需至少包含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作为PICC置管的具体管理者,小组内还需包括数名责任护理人员。小组成立后由院方静疗专科护士负责组织开展专项培训,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方法、操作技巧等进行讲解,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 1.3.2提出循证问题。利用互联网文献检索系统、图书馆、纸质杂质等多个途径进行总结,针对PICC置管操作中可能引发管路感染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管路感染的相应问题。 1.3.3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利用网络数据库和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院内收治的需PICC置管的患者具体数据,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其中表格的纵轴为时间顺序,横轴则为具体护理内容,时间顺序主要包含穿刺前、穿刺当天、穿刺后以及出院前1d等四个部分,具体细化到每天,护理内容则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康复运动、管路感染护理等。要求不同时间段需选择不同的操作内容,以符合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护理需求。在工作表中需详细标明每项工作的核心和要点,并且围绕预防管路感染实施,要求所有操作均需具有预见性。实际使用时需根据每天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如当天护理工作施行状态良好,则可在表格中做“√”;如存在问题需在表格中单独表明,并在后续工作时进行弥补和改正。另外,在实际工作时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的变化,并接受其对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的改进意见。 1.3.4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措施。 (1)穿刺前1d。由专职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院内基本情况、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等,并带领其熟悉病房周围设施的具体位置,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盥洗室、卫生间、电梯间等。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疾病情况、学历等开展评估和了解。如患者入院时即表现出明显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立即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鼓励其吐露心声,并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前提下帮助解决,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置管前向患者普及相应疾病知识及置管重要性、必要性、导管报销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指导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穿宽松棉质内衣。(2)穿刺当天。由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前往导管室,并说明穿刺时的注意事项,同时以聊家常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置管室置管前循环风消毒2小时,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无污染。穿刺前彻底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严格消毒。所有操作均需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开展,并及时清理穿刺点渗出的血液。穿刺置管后叮嘱患者3日内尽量避免肢体大幅度运动,避免发生管路滑脱情况。 (3)穿刺后。每班严格交接班,查看管道情况: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疼痛、瘙痒;贴膜有无卷边、脱落、拱膜。有情况随时报告、记录、处理。置管后第一天进行第一次换药,以后无特殊情况每周换药一次。严格按照制定的PICC维护流程进行换药。每次输液前,严格消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发现肝素帽里有残留血液,及时更换。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升高现象,及时查找原因,排除导管感染因素。 (4)出院前1d。出院前1d做好PICC的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注意保护导管,保持贴膜清洁。切忌不可泡澡。淋浴时将导管用保鲜膜包裹、缠绕,防止进水。一但发生进水,或发现贴膜松脱、卷边,及时到医院进行维护。不可延长导管换药时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来院。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減少摄入刺激皮肤分泌汗液的食物,例如辛辣、油腻等食物。夏季时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出汗,降低感染几率。 1.4观察指标计算各组患者出现管路感染的概率。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疾病知晓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及护理总质量情况。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0.0软件完成此次护理结果的分析及处理,组间差异通过p值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管路感染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管路感染的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置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护理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总满意度评分、护理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肿瘤患者本身即存在明显的负面心理,而PICC置管本身属于有创、介入式治疗技术,不仅会增加患者生理上的疼痛感,还会增加负面心理的程度,加之该治疗方式还会引发管路感染类并发症,使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的依从性进一步降低。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结合相应病症提出所需解决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将工作细化到每天,实际应用时可紧密围绕管路感染的预防开展,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其中表格的纵轴为时间顺序,横轴则为具体护理内容,时间顺序主要包含手术前、手术当天、手术后以及出院前1d等四个部分,根据在资料库中搜索到的各类资料汇总,总结出每隔时间段内患者应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同时还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实时修改。在每天完成工作后进行相应的记录,确定工作效果的同时,也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数据。另外还需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确定其病情变化,告知患者修改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方法和好处,以增加患者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认可和了解,促进其护理依从性。 总之,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期间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管路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