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旅游专业融入地域特色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范文

    胡逢游

    [摘? ? ? ? ? ?要]?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根本属性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既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也要观照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求。以旅游专业为例,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旅游专业特色,融入地方元素,相互融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 ?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旅游专业特点;地域特色;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226-02

    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属于文化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强调以技术能力为本,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着重专业而轻文化的现象。文化课的课时被挤压,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这是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常态。那么,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和学生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革新,这是我们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本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开展以下研究进行实践探索。

    一、融入地方特色,发挥语文的教育魅力

    教育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语文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专业特点融入一定的行业与地域文化元素,开掘内涵,举一反三,可以使语文课程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渗透行业知识,感受地方特色的文化熏陶。如本人在讲授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基础模块第一、二单元等相关课程时,将本地的历史名人——北宋忠贞第一家的陈氏大宗祠、中国制造飞机第一人刘佐成与李宝焌等地方特色的历史与名人故事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浸润在乡土文化之中,吸收乡土文化丰富的营养,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情感,以身边的感人事例激励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通过发挥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熏陶与教育,让中职学生启智、认知、端正态度、掌握技能,发现身边的美,通过身边的典型感染与激励,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二、调整教学内容,服务旅游专业需要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根本属性。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的不是坐而论道的理论家,而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实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的现实地位和目标定位,正如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出:“文化课要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然而,目前中职学校不论何种专业,所采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教学也未能突出专业特色。因此在文化课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问题上无法很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中职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承担教学任务,更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与研究的重任。要从职业教育的规律出发,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研究特定专业对语文教育的需求,对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以旅游专业为例,把语文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的工作特点相联系,力求把语文教学资源和旅游专业技能发展统一起来,为中职生步入社会就业,适应岗位发展需要以及将来可能的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旅游专业知识,让语文课堂与旅游专业需求相融合,实现语文教学内容为旅游专业的能力提升需要服务,让学生获得全面、切实有效和实用的教育,增强服务职场意识,提升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笔者对语文课程内容(我校选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作了重新选编,删去了基础模块中文言文、小说、戏剧等单元的一些较深难课文,增加设置了旅游职业与理想、旅游文学欣赏、旅游口语交际、旅游写作和旅游职场综合实践等五大部分组成的旅游专业语文综合能力实践课,并根据旅游专业需要制订好教学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同时,还针对旅游专业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从书报杂志中挑选具有地方特色的、与旅游专业有关的文章典籍,用以阅读和写作教学。如从《三明日报》《永安文艺》等地方报刊中筛选一些有关本土旅游方面的优秀文章,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有当地特色风俗的《吉山大席》《风味小吃》,有楚楚的《武陵人远桃源近》、詹昌政的《上坪行》、张如腾的《复兴堡之恋》、周佐彬的《神奇普禅山》、洪顺发的《百年安贞堡》和《探访李宝焌故里》等,不仅在教语文的同时也在渗透旅游的专业因子,而且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强的文章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学生有了兴趣,教学有了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运用水平

    我们常说,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学的乐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是通过普通高中、五年制大专录取后的“筛选”,大都在初中时成绩不太理想,偏科、厌学现象较为普遍,更有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没有因材施教,只是“一言堂”教而了之。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提高。因此,教師应充分认识中职学生学情的特殊性,根据学情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宜的教法,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采用“活动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制订特定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过去以“教”为主的教学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变过去枯燥乏味的课堂为轻松快乐的学习实践。使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发展相结合,既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又能做到快乐学习、自主探究。

    如在教《小陶甘乳岩》这篇游记散文时,笔者先让学生以游览者的身份阅读全文,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行踪线索,感悟游览“三步曲”,突出“野桂花林”“千年含笑”“甘乳岩溶洞”的美丽与神奇的世界。再让学生以扮演导游的身份自己解说甘乳岩风景区“野桂花林”“千年含笑”“甘乳岩溶洞”三大美景的美丽与神奇;通过自己的解说语言与文章中的语言对比,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和生动形象的描写。课后再让学生从网站上收集小陶甘乳岩风景区的自然、人文历史、故事传说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丰富旅游文化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带着任务游览小陶甘乳岩风景区,游览之后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游记或导游词的写作竞赛、演讲比赛,让他们有更加深刻的学习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水平。

    再如开展“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课时,笔者结合我地少数民族乡镇畲乡文化资源特色,确定活动主题为“畲乡民俗采风”活动。活动课前,本人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亲身体验下畲乡民间文化,获取了不少专题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派两位当地的学生到畲乡专门了解有关畲族传承的故事以及向“大腔戏”传承人了解情况。活动期间,特意安排这兩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解说特色文化,课堂上还说唱结合,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四、落实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实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既得益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也要靠课外阅读和活动实践。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尤其要重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提升口语交际、阅读欣赏、实用写作等方面的能力问题上,不是光靠课堂阅读教学理论指导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教师多形式多渠道挖掘课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多开展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能力素养的语文活动课。比如“课前3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游览胜地、特色小吃、名人故事以及有关地方神话传说。学生演讲之后可以组织大家对该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当然,在该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演讲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和演讲的艺术技巧,这样有利于学生讲,也有利于学生评。在讲和评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能力素养的提高。又如举办“金牌导游梦”活动大赛、模拟应聘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了解社会,关注现实,让他们走进社区,参与相关专业能力实践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旗帜鲜明地突出了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荣誉感,增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五、改变考评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前衡量学生成绩的评价较单一,往往是期中或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各个专业学生通用一试卷,只重视结果,不够重视过程;语文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语文技能不能学以致用,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脱离各专业特点的实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将旅游相关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及有地域特色的语文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与考试评价中,通过设立考勤监督法、竞赛奖励法、多样作业法、活动表现法、表演考核法、学分评价法等多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日常评价档案,建立立体多维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差异化标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在反复的小成功中走向更大的成功,促进其成长、成才。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定期不定期地与当地旅游企业开展沟通合作,如在当地大型活动时,到不同景区担任免费小导游,经常带学生到景区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掌握富有地域特色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幸福感。

    总之,笔者在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实践、改变学生考评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融入地域特色的教学实践探索,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永华.旅游专业语文有效教学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

    [2]陈泽艳.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