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企合作化解小微企业人才困境模式研究
范文 蒙素华+郑世珍
摘要:校企合作就是高职学校与企业对接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校以及企业两种教育环境的适应,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得小微企业的人才困境得以缓解。由于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困境,因此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对校企合作这一发展模式进行引导,以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引导 校企合作 小微企业 人才困境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据调查,当前大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了校企合作这一方法,并且通常一所院校与几十家企业甚至上百家进行合作,其中合作的企业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小微企业所占比例十分小。而通过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企业规模调查发现,大多毕业生都在规模较小的公司就业,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对于就业压力进行了有效的缓解,有以上所述进行分析可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小微企业的重视,在办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与小微企业合作,进一步减小就业压力,缓解小微企业的人才匮乏。
二、小微企业的定义
小微企业是由几种不同类别的企业共同构成的,其中包含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及个体工商户等几类,除了按照这一种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以及营业额来划分,人员小于三百,并且营业额低于两千万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
三、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难点
小微企业的人数少,投入有效,成本较低,因此其具备较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进行创新发展。并且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的数量增长迅速,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占据了注册企业数的九成之多。
(一)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人才匮乏
由于当前小微企业的数量较多,因此其具备较强的经营压力,抗风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小微企业经营的过程之中必须不断加强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当前小微企业的资金有限,知名度较低并且员工数量较少,员工培训的投入有限,因此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微小,即便招聘到相应的人才,待其相关经验积累成熟后,也会向大企业跳槽。小微企业面临着招聘不到,并且留不住人才这一问题,为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解决,需通过与高校合作这一途径。
尽管小微企业的招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但小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仍然较高,其不仅要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敬业,能够吃苦耐劳,还要求员工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创新精神。通过对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毕业生若想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仅要熟练掌握建筑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现场施工技术以及工程预算编制技能。除此之外,毕业生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协调,及时适应新鲜的工作环境,并且需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低于国企。
2.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技术支持
小微企业在其发展初期往往只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提供,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资金有限,这就区别与大企业,但由于小微企业更具备专业性,并且更贴近市场中的客户,因此在发展中也具备着一定的优势,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会融入创新技术,并在发展中不断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与相应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
3.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市场更加贴近
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依靠于市场的总体需求,因此小微企业与市场的发展十分紧密,其对于当前市场的总体形势及今后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而学校在与小微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人员较少,因此在交流中,教师、学生可直接接触到小微企业的领导人,从而更容易了解到小微企业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学生对于该企业的综合了解程度有利于新课题的展开,这一做法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水平,也促进了小微企业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
规模小以及资源和资金有限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并且其实习环境以及实习岗位有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较差,因此致使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小微企业每年的实习人数十分有限,大多控制在十几人,而人数少则意味着培养的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校企合作需长期合作,而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市场大形势影响十分明显,会经常发生关停并转的情况,这也会使合作中断。
四、高职院校面向小微企业的合作探索
(一)搭建校园合作平台
单个的小微企业能力有限,但若将多个小微企业相联合,就会使得其强大起来,由此就可改变其管理困难以及资源匮乏的情况,从而实现其与学校稳定的合作,学校也可在这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与小微企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调查,某高校的空调专业在实施新启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后,空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较之前更好找到,并且平均工资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
(二)实行模拟订单培养,满足企业个性需求
传统的订单通常是与国企签订的,而小微企业的资金缺乏,因此学校对小微企业人才培养是模拟订单方式进行的,该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利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并对毕业生进行合理考核,在招聘中采取本校学生优先原则。
(三)发掘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小微企业专注于单一的产品市场走向,只生产一种产品,其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以及仪器都需要进行采购,但少数的采购价格较高,若将具备共性的产品以及服务进行集中,就会使得小微企业的成本得以节约。高职院校与多数的小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后可以把自身的师资力量作为生产力投入到小微企业。
(四)广拓教学途径,校企联合促进人才成长
促进人才成长的途径是多样的,从学生方面出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到企业或者专业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和操作;二是将企业员工派到学校进行讲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操作过程有所了解。
针对在岗人员,小微企业为挽留住其中的高素质人才,可对其提供实习机会,从而给予在岗人员工作机会,在此过程中对于其专业技术进行提升,加强其工作的熟练程度,并且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其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今后更好的在中小企业中工作,
五、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校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优化,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是在与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人员互派,而针对这一情况原有的政策无法解决,应从人事机制方面予以考虑,彻底解决。
二是学生的安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应进一步得以重视,由于学生面临实习,因此会经常存在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往返,并且实习的单位数量多,都位于不同的地点,学校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学校首要担心的问题。政府在支持校企合作之外,能够对学生的安全有所考虑将会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王建宁.小微企业人才紧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7):106- 110
[2] 祁小波.基于家文化的小微企業人才激励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9):96- 97
[3] 林军,樊超.我国小微企业人才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35- 38.
[4] 李东雯.小微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4(2):70- 71.
[5] 张立恒.小微企业会计继续教育投资创新问题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4):72- 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