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合肥书法名家张子开 |
范文 | 夏冬波
在近现代合肥“邓包派”书风代表书家中,张子开不能不提。 张运(1863-1938),一名文运,字子开,合肥人。光绪戊子(1888)科举人,曾选派桐城教谕,因病乞免。科举废,兴学堂,合肥庐阳书院改办庐州中学堂。张子开受李鸿章之子、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学监,代李经方主持校务。两年间,成绩卓著,后因病引退。1908年,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人士所称道。地方府县官员,亦皆仰其名望,尊而敬之。张子开一生淡于仕途,以撰文、书碑、授徒为生,书室曰“商旧学斋”。中年以后在家设馆授徒,当时合肥学子出自其门下者甚多。张子开文学功底深厚,又精鉴藏,是合肥有名的藏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生断言日本必败。为躲避日机轰炸,先生一家去肥南三河镇避难。合肥沦陷后,日寇入侵三河,张子开举家逃难至三河乡下同大圩胡家湾许贵村(今属庐江县同大镇)。此时,张子开在胡家湾遭盗劫,正进退维谷之际,幸遇子开夫人之堂弟及侄辈,渠等系许贵村人,握有地方兵权,乃以武装迎张子开全家至许贵村。供养衣食颇为优渥。张子开遭此颠沛,痛国土之日蹙,悲生靈之涂炭,终日抑郁不乐。一日,召村中诸父老语之曰:“吾辈乃轩辕之族裔,不能忍受异族之凌辱,然吾老矣!又不能裹尸沙场。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我不能有亏大节苟安于乱世。”自此不进饮食,越三日,溘然长逝!终年75岁,时在1938年冬。 我十几岁时到肥西县三河镇向我的叔祖夏贤梦(仰之)学习诗文、书法,听我叔祖仰之氏说:张子开在1938年抗战时跑反到三河镇,他每天早晨正襟危坐临帖一个时辰,棍打不动,任何人不见。其学书之虔诚、严谨如此。 张子开的书法师承 张子开是清末民初合肥著名书法家,师从合肥沈用熙(石翁)研习邓包书法,得其真传。沈用熙(1810-1899),字石坪,一字薪甫,八十岁后自号石翁,合肥人,岁贡生,选宁国训导。张子开尤得益于《安吴四种》,与张敬文(琴襄)并称“合肥二张”。以工米元章书蜚声遐迩,且能胎息其韵味而极其神化。他用笔取法包世臣、沈用熙,而行气参以米芾笔意。运笔神速,无一败笔。中年改用硬笔脆劲,行锋峭厉,渐趋方峻;晚年采酿更广,得益于盛唐大书家李邕(北海),以圆劲犀利之笔,运欹侧飞动之势,书名大振。 合肥书家葛钟秀撰《沈公石翁墓志铭》曰:“公沈氏讳用熙,字薪甫,号石坪,晚号石翁,合肥人。……公以书名家,壮岁即从安吴受八法,安吴独契之,赠书累轴,谓:‘他日绍吾传者,其沈子乎?每命其子某交之切挚,称公之学有加无巳。同门吴让之益重之,谓沈君,吾畏友也,书之成就,吾侪不及。……暮年教其孙光莪,光厚执笔,其外孙葛树润尤钟爱,……靳健伯,其门孙长也。刘访渠、张子开、李健人,或亲炙或私淑,皆其宗派也。”葛钟秀认为,沈用熙的传人主要有靳健伯、刘访渠、张子开和李健人等,其中靳健伯为门孙长。 张子开“好沈石翁书法,屡以书法请询石翁,然从事科举,不及从翁学书,迨石翁逝世,乃研究书法,经常从刘泽源探询石翁微言。”(参见《庐州府志》) 张子开的文苑交游 张子开到上海拜访过吴昌硕、郑孝胥等,并与庐江陈诗有诗歌唱和。张子开与桐城马其昶(通伯)友善,马其昶时任国史馆总裁、《清史稿》总纂。马其昶至合肥,延请张子开同去北京,因疾未往。安微大学成立之初,曾敦聘张子开赴省执教,亦称疾未就。名士马通伯、合肥江潜之(云龙),与张子开同科中举,会结金兰之契。马通伯尝言:“吾自愧经学不如子开。”潜之先生考中翰林,为翰林学士多年,在其简任徐州府知府荣归故里时,诫其子江藻(孝潜)曰:“吾自愧文学不如子开,汝可从之问业。”于此,足见张子开明经之学造诣之深,士林名望之盛也。张子开名其居室曰“商旧学斋”,盖取义于黄庭坚诗句“旧学商量加邃密”之义。门人呼之为商旧学斋先生。 刘慎怡著《龙慧堂诗》(上卷)有刘慎怡《寿张子开先生六十》诗一首: 钜壁穹云不可梯,渊渊无尽养天倪。 淮淝论学推骖靷,儒墨观通化町畦。 下界何人奏飞鹤,十年长我奉谈犀。 觞辰借叩尊生旨,笑却丹杯六一泥。 近现代著名诗人陈诗在《陈诗诗集》中有一首诗《张子开广文过沪言将作西湖游同饮酒楼赋诗送之》,是张子开到上海时在宴会上陈诗写给他的: 夫子淮南逸,来寻湖上秋。 百忧频断洒,千里共登楼。 题榜韦公笔①,思莼张翰舟。 惊波流日夜,沙鹭向人悉。 注释:①先生书法直追邓完白、包安吴。 张子开的书学理论 张子开的书学理论主要在一些书画题跋和诗文集中。 1、在沈石翁《临<兰亭序><书谱>合册》中,有张子开题记一篇: 乡先生沈石翁,早年得笔安吴,晚岁书臻绝境,于草体喜仿孙过庭《书谱》,又嫌其时有滑笔,亦间临安吴删拟本,以求不失作草如真之旨。此辛卯岁临习安吴本,举以畀吾友刘君访渠者,时年八十有二矣。沉著宽纡,柔而后劲,虽宗安吴而佳处殊非安吴所能包掩,在近数百年书家中,实属希有之品。真脉不绝,繄先生是赖。惟其中笔画时多缺误,近不成字,盖心溺追摹不觉手愆,往往不足为先生累也。光绪乙巳九月 后学 张文运 谨识 张子开在沈石翁《临<兰亭序><书谱>合册》前面撰《述沈先生书学》,全面叙述沈用熙书法的师承、影响和传播,是一篇很有价值的书法史论文章。 张文运编《国朝名人楹联汇辑》,宣统元年(1909)石印本,有正书局初版。书前有张文运题耑书名,书末有张文运记文一篇,曰: 沈先生用熙,字薪甫,又字石坪,八十后又称石翁,合肥人。早嗜八法,闻安吴名,往师之,相从最久,尽得其传,临北朝及李唐有名大碑,皆百数十过,必尽得神骨而止。尝曰:“世人为书皆具形耳,不知有笔也。”间习丛帖,必择其真而不伪者。于国朝自本师安吴外,亦喜仿亳州、怀宁、诸城三家。书然能诣,直与三家相胜负。精浑朴厚,卓为大家。性淡世荣,逾六十时部选宁国教谕,辞疾不赴。…… 自先生在时,学书于先生者甚众,然皆畏难不竟业。今惟刘君泽源访渠,张君敬文琴襄实称嗣法焉。 此文也是张子开书法理论的重要篇章,虽然是在说他的老师沈用熙,其实是对邓包派书法源流的考述和梳理。 张子开的书法创作 邓包派书法讲究用笔、选帖、笔法和对毛笔等文房四宝的考究。张子开为合肥著名诗人江云龙书墓志铭。《清授中宪大夫翰林院编修署徐州知府合肥江君墓志铭》桐城马其昶撰文,安吉吴昌硕篆盖,同邑张文运书丹。刘慎怡著《龙慧堂诗》首页为郑孝胥题耑,内页有“龙慧堂诗”四字为张文运题,署名“学弟张运署”。又有刘启琳撰、张文运书《沈君家书》民国石印本传世。合肥著名老字号牌匾“张顺兴号”为店主张志良于民国初年(1912)请张子开所书。张子开还为庐江潘定谟妻李国英撰并书《清封一品夫人旌表节烈潘君妻李夫人墓志铭》。潘定谟为潘鼎新之长孙,李国英为李鸿章孙女。此碑为行楷书,为张子开晚年书法精品。 张子开的书法影响 张子开是善学包沈书风,但有自己的见解,有传承,有创新,在当时合肥邓包派书家中成就最大。张子开开馆教学数十年,门生达一千数百人。多为一时硕彦,名重乡里。张子开的其入室弟子有沈曾迈、陈少谦、谭炯之等。卫立煌、张治中二位将军都是张子开的学生。其中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学生是沈曾迈。沈曾迈(1900—1969),字斐庐,安徽合肥人。其父沈熙枬,字康樵,合肥人,芜庐轮船公司负责人,沈曾迈为其次子。沈曾迈从张子开先生学书,以书名。年轻时活动于上海,又师从艺术大师吴昌硕,受益良多,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记吴缶庐论书琐闻》发表在《学风》1937年五月号上。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曰: 沈斐庐从张子开文运学书,子开仅工真行,斐庐于四体书无所不工。吴昌硕见斐庐篆书,大为称赏,且示其子东迈曰:“此合肥沈斐庐所书也,年未三十,而下笔遒劲若此,异日所造,何可量耶!”昌硕曾作一诗赠斐庐。 晚清民国合肥书坛,张子开可谓翘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