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湖南写实水彩画的浪漫情怀 |
范文 | 危月珍
摘 要:艺术作品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气质。要欣赏艺术作品,首先要了解艺术家生活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点。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和自强不息、不拘一格的精神气质,影响广泛。湖南水彩画艺术作为湖南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受到楚文化的浸染,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点。 关键词:水彩画;湖南;浪漫情怀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57-02 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孕育了自强不息、不拘一格的精神气质,以及博大的浪漫情怀。湖南水彩画也从这片沃土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与个性特点。 从地理上看,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境内山岭丘陵与沃野平畴相间、水泽河网与湖泊山塘点缀其中,森林植被繁茂,云蒸气绕,山影迷蒙,四季气候变化无常。这样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在远古时期先民产生了诸多的迷茫与困惑,而对于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他们便认为有一种无形的神力存在。为了趋吉避凶,便产生了图腾、巫术等原始宗教活动;这些原始的宗教活动发展了先民的想象力,折射到绘画作品中则体现着对天神的敬畏,对未来的想象與探求。如:马王堆出土的“人物御龙图”,画面中一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正向天国飞升,这是导引墓主人灵魂升天的一个场景。这一画面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也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先民依靠自己的努力与自然作斗争,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生产资料。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塑造了倔强的性格,用湖南的方言说就是“犟”,霸得蛮”。这种“犟”指的是独树一帜的个性、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社会的担当。不仅表现在获取生活所需上,更体现在文化精神上。屈原,是首屈一指的大诗人,他的“犟”既体现在对楚辞艺术之美的追求上,更表现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个性之中。《楚辞》中大量叙述楚地的名山大川和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所谓美人香草,以媲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他用象征式的表现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他采用楚地的物象“江离”、“辟芷”、“木兰”等形容自己的美德,这种象征式的表现手法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倔强个性表现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使浪漫色彩更加浓厚。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了世世代代的楚地子民,并延续至今。 秦汉以后,浪漫的楚文化并没有随着楚国的消亡而衰亡;而是融入到各地域的文化之中,生根发芽,成为中古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水彩画艺术家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下,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独特的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艺术家。在湖南水彩画发展过程中,以黄铁山先生为代表,在继承西方传统水彩画的基础上,较早的实现了水彩画语言的本土化,且在作品中流露出浪漫的气息。黄铁山先生以描绘三湘四水的风土人情而著称。他以水彩的魅力描绘家乡的风景,以对家乡的浓情浪漫灌溉水彩的世界。其代表作“洞庭湖组画之一”(如图1所示),描绘的是洞庭湖上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场景,但在黄铁山先生眼里却是一首动人的诗篇。一片晨雾朦胧的秋水,渔民手持渔火,轻篙慢橹、徐徐的靠近渔域;而高低错落的木杆像是跳跃的音符,划破了水面的宁静,一首交响乐曲即将拉开序幕。黄铁山先生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将洞庭湖的清晨渲染的诗情画意,意境幽远,并以“渔夫”自喻,表达了对自由洒脱、返璞归真的生活的向神往。 众所周知,西画重视造型,讲究透视,而国画重视意境的营造,精神的表达。黄铁山先生在属于西画的水彩画中用中国画的意笔书法营造了一种朦胧概括、高度洗炼的浪漫境界。他曾在探讨水彩民族化时表示:“水彩画在我国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洗礼,绘画技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中国水彩画拿到世界首先就要有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只有在世界的范畴里面去观看中国的民族文化,才会理解中国民族艺术的可贵。对于本土的艺术家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就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应该在这块平台上学到本民族的精华,吸取经验和营养,创造中国水彩画的新道路。”换句话说,对于湖南的水彩画艺术家来说,湖南的文化底蕴就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另一位水彩画巨匠朱辉先生亦是如此,赏读《水仙》(如图2所示)即可知其一二。画面中窗外雪花纷纷扬扬,而室内水仙傲然挺立,安静淡然。状物写形上细致入微,其斗雪盛开之态栩栩如生。窗外窗内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体现了朱辉先生内心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的强烈反差,一种睥睨俗世的态度由此可见。画中的水仙已被朱辉先生人格化,象征自身的内心世界。朱辉先生借物抒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呢。李可染早年变革中国画的座右铭:“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就是说既要学习传统,又要打破传统。中国画如此,水彩画亦如此。 如果说老一辈的水彩画艺术家侧重于诗意、旷达、洒脱的意境追求,那么新时代的水彩艺术家则注重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探讨、主观情感与语言形式的彰显。他们借鉴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们认真的体悟身边的日常生活,或从大的活动场景中描写时代的现实意义,或从细微的事物里发掘常人未察的美的旋律。湖南美协主席朱训德先生曾评价蒋烨先生的水彩画作品:“我总为蒋烨作品的全景式艺术处理的魄力所震撼。而这更需要画家具有一种气度,一种心境,一种能力。尤其是思维纵深与扩展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种静中含动的力量,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有一份平静的坚毅。我赞赏这种为人为艺的方式,更赞赏蒋烨独具性情与智慧的艺术表现才华。”在此,我们试读一下蒋烨先生的作品《荔枝》(如图3所示)和《迷彩青春之三》(如图4所示)。 生活中泥土的芳香,将草根生活之美移入于大雅之堂,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直接“地气”的浪漫。读蒋烨先生的静物作品,我不禁想起了古人追求的一种境界——“风华寓于平淡之中”。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美的物像并创造美,正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作品《荔枝》中,他最大限度的刻画细节以表现出荔枝的结构和质感。运用瑰丽魔幻的红色和如梦似幻的光影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让观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对荔枝,励志是也,他把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生活的寄寓巧妙地融入在静物作品之中。透过光与色,让人们感受到他内心最深处的真诚和浪漫情怀。从那些静谧而璀璨的静物中,我们仿佛看到蒋烨先生的静坐窗前与荔枝深情对话的场景。 蒋烨先生是勇于挑战的,他不只满足于对物象的精细刻画,同时注重对宏大场景的描绘;既注重形式语言的表现,更重视情感的表达。校园的九月是迷彩的世界,在高校任教的蒋烨先生更是对这种色彩情有独钟,《迷彩青春》系列作品便应运而生。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不再拘泥于对细节的雕琢,而是注重画面整体氛围的营造。如《迷彩青春之三》,他以俯视的角度描绘军训课间拉歌的场景;学生‘溢出画面,画面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学生,这种满构图的形式表现使画面产生一种向周围延伸的张力;而在暖色调的光晕下,迷彩更加耀眼夺目,营造了一种色彩与光影的梦幻世界,使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浪漫氛围。静观迷彩青春系列作品,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大学的操场。 不管是对静物细节的刻画,还是宏大场景的描绘,都蕴含了蒋烨先生独特的个性语言和浪漫情怀,只是浪漫的方式稍有不同而已。《荔枝》强调个性细节的表现,《迷彩青春之三》重视氛围感受的营造。但无论是静物还是宏大的场景描绘,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蒋烨先生独特的个性语言和艺术魅力。蒋烨先生说:“匠人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要专心致志,从事某项事情能够深入下去,能够坐得住,能够研究,眼手心能够合为一体,所要表达的东西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匠人,我觉得首先是心态,给自己定位,我要干好一个事情就要坚持永不放弃”。蒋烨先生以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浇灌水彩画的花朵,以匠人的精神追逐艺术的高度,使观者爱上质朴的生活,又能在想象的世界翱翔。 戴永强先生是湖南青年水彩画家的优秀代表之一,他大胆尝试将国画中大写意的笔法融于水彩画之中,并以极具个性的形式语言抒写心中的浪漫情怀。“吹笙吹笙,鼓簧鼓簧”,湘西是神秘的、浪漫的,山水之间,歌声悠扬,笙乐之下,载歌载舞。戴永强先生的作品《芦笙响起》(如图5所示)营造了一种神秘浪漫、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画面中,男女主人公手持芦笙,自由自在的演奏乐曲,不知何时乐曲‘钻进了我们的耳朵,是否想让我们与之一起舞蹈?男主人公露了半张脸,女主人公则全侧立于画面之右,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现手法让观者对人物充满了想象,并勾起了一睹容颜的欲望,浪漫之情溢于言表。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湖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培养了湖南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浪漫情怀。不管是诗情画意的洞庭秋色还是纯洁高雅的凌波仙子,亦或是绚烂多彩的静物迷彩和婉转悠扬的芦笙之曲,它们都展示了湖南水彩画艺术特有的气质和情怀。湖南的水彩画艺术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艺术的真谛,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绘生活,表达内心的情感,使湖南水彩画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他们的水彩画作品既承载了对于时代的反响,也承載了独有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蒋烨.现代写实水彩画创作[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