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论21世纪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范文

    季珍瑶 杨青瑞 谭玉倩

    摘要:进入21世纪,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对社员个人、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也面临着学校支持不足、人才和专业指导缺乏、宣传效果甚微、社团建设仅限实践等发展困境。对此,戏曲社或可从加强学校扶持、开展校外合作、创新活动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开展相关研究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关于戏曲社团建设的路径模式,以推动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高校;戏曲社团;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244-04?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81

    一、前言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自古文教不分家,当“大学俨然为一方教化之重镇”,高校也必然成为了传承中国戏曲,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总体目标,高等学校也涵盖在内。浙江省高校众多(109所①),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代表着一股新生的文化传承力量;而高校戏曲社团,作为与其文化活动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群体组织,是戏曲进入校园的有效实现形式,更是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府、学校等各方的支持下,在戏曲自身发展、各戏曲院团的改革思变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不断成长繁荣,彰显出极大的影响力。为更好地推动戏曲社团的建设,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有必要对21世纪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状况,展开调查和研究。

    二、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概况

    (一)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定义

    本文所讨论的“社团”特指学生社团。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是指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的一批热爱戏曲文化的在校大学生自愿、自发组成,并经学校批准成立的学生团体。这些戏曲社团一般由所在高校的团委负责,又由社团联合会或艺术团直接管理和服务,是推广戏曲、营造校园良好戏曲文化生态的关键枢纽。

    (二)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分布

    据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现有50余所高校开设了戏曲社团,基本上为“一校一社”,因此社团总数也大致相当,仅有几所综合院校和文科院校根据剧种或校区,分别开设了2~3个戏曲社团,并且这些院校戏社的人数规模也要大于其他院校。

    除此之外,本科院校的戏社数量要明显高于专科院校,公办院校的戏社数量要多于民办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因戏曲社团依托于高校,其建设和发展,与院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和规模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21世纪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

    21世纪以来,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有了质的成长。不仅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戏曲艺术的振兴,纷纷涌现了不少新的戏曲社团,而且一些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牌戏曲社,也为了更好的组织与管理,经历了更名、合并或重组等变革,逐步形成如今相对稳定的社团发展形态。

    由于所处地域的关系,绝大多数戏曲社团最初仅以越剧为主要剧种,甚至以“越剧社”命名。但是与我国繁荣的戏曲文化相契合,逐步发展起来的戏曲社团,所涉剧种趋于多样。如某些戏曲社团以越剧为主而兼有昆曲、京剧、黄梅戏等其他剧种,社团名也随之变更。

    除此以外,千禧年以后的浙江省许多高校戏曲社团,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大学生艺术节、市大学生戏剧节、中国民间越剧节等重大赛事,荣获大量奖项;不少社团自成立以来多次获得“五星级社团”、“十佳社团”等荣誉;2014、2017年,浙江省有十余所高校的戏曲社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越剧高校行”栏目,展现社团风采,部分社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都足以体现,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数年来悉力建设的累累硕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纪以来,经过戏社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界多方的支持助力,多所高校的戏曲社团奠定了“一年一专场”的活动传统,于每年的4~5月举办年度专场演出。从一开始仅有折子戏专场,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戏曲社尝试演绎全本大戏,呈现出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然而,另一方面,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道路并非坦途,无论是社团活性的维持还是提升社团的整体水平,都是各个戏曲社团所面临的难题。

    三、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影响力探究

    (一)对个人的影响

    第一,戏曲融入生活,拓展个人才艺。

    通过在戏曲社团的活动,会增强个人对戏曲的热爱,使得戏曲成为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热爱戏曲的个人在日常中成为了传承和传播戏曲的一份子,自觉或是无意识地影响到身边的人对戏曲的态度。另外,戏曲也可以成为一项个人才艺,可以用于在一些文化活动中展现个人的风采,这有利于个人的综合发展。

    第二,用戏曲教化人,以内涵塑造人。

    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需要弘扬,而戏曲则可以通过或表演或观看的途径发挥其道德教化作用。一般而言,得以流传下来并广为人知的戏曲剧目定是有其可取之处,大多表达了一种真善美的精神,體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友善待人、爱国情怀等思想,而学生通过参演社团排练和演出相关剧目,更能切身体会剧目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在戏曲社团的优秀传统精神的影响熏陶下,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戏社影响人生,戏曲引导选择。

    大学是个人真正开始做出人生选择的地方,通过在戏曲社团的活动以及对戏曲的深入了解,部分人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近年来,受到戏曲社团影响,本科毕业后深造戏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还成了戏曲专业领域的博士后。

    (二)对学校的影响

    第一,营造校园戏曲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中央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戏曲进校园的形式包括观看戏曲作品、开展戏曲教育活动和加强戏曲社团建设。高校戏曲社的建立和活跃,有利于贯彻和落实戏曲进校园的实践,戏曲得以在校园传播,并且同年龄段的宣传效果也更加显著。除此之外,高校戏曲社团还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多样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戏曲表演有时候并不是只出现在社团自发举办的活动中,如今,大多数的校园,戏曲社俨然成为综合型文艺演出的“宠儿”,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越来越多出现在高校的大型的表演舞台,得以丰富一台完美演出的表演形式。而在一些校园文化的采录里,戏曲元素的出现更是为其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二,推动素质教育,涵养人文情怀。

    中国的戏曲历来有其“教化”功能,通过戏曲社团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更有效地实现“以文化人”的办学目标。文化与教育相融合,开展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戏曲传习氛围,学生自发去了解戏曲文化,参与社团的学生可以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增加一定的戏曲知识储备,通过在社团的活动中学习到音乐、武术、舞蹈以及基本的戏曲身段等本领,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而未参与社团的其他的学生却可以在社团的影响下,多少开始关注到戏曲,在不同的戏曲社团活动开展下,汲取到戏曲的养分,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三)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振兴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发现戏曲的魅力同时也会想着将其推广传播。一边是新鲜的潮流文化,一边是古老的戏曲艺术,同作为年轻人,高校社团的戏曲人更懂得如何抓住同辈人的心,虽然都是“新瓶装老酒”,戏曲社团却知道如何更有趣地来包装和发展戏曲,以此迎合年轻人的审美,也许是奇思妙想的戏曲剧目新解,亦或者是搞怪生动的戏曲“表情包”,诸如此类,都有效地传播了戏曲文化,从而使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高校戏曲社团的建设无疑是当代戏曲文化传播的一条新出路,通过戏曲社团学生的剧目排演和日常宣传活动,实现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而提升戏曲的影响力,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

    第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大学是传播、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示范、引领社会文化风尚的辐射源。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戏曲文化氛围,大学的戏曲文化建设是关键。对于戏曲传承发展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不仅仅是“关键少数”,事实上大学生正成为年轻人的“关键多数”。高校戲曲社团的建设,不仅仅扩大了年轻的戏曲受众度,增加了高质量的戏曲爱好者、消费者数量,进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培养了高质量的戏曲文化传播者,他们对于建设大学戏曲文化生态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挖掘优秀戏曲人才,推动戏曲行业发展。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依靠的不单单是专业人才的推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传播和弘扬。在戏曲社团,许多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系统的戏曲训练,成为戏曲传承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的可以成为戏曲理论的研究者,有的可以成为民营剧团的演艺者,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戏曲行业的发展。

    四、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主要发展困境

    (一)学校不够重视,经费和场地支持不足

    据调查,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员每年定期缴纳的会费,会费一般不超过40元。对于每年要举办多场演出,甚至年度专场的戏曲社来说,仅靠会费收入实在难以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转。虽然大部分院校都予以社团活动经费的拨款和报销,但依然有很多戏曲社反映了学校资金支持不足的困扰,因此不得不采取抬高社员会费、寻求商家赞助、承接校外商演,甚至在众筹平台上进行自发筹款的办法,以保证社团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

    除了经费捉襟见肘,学校对戏曲社的重视程度低,还体现在社团活动场地申请困难,许多戏曲社并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大多数戏曲社每周都有身段、唱腔练习的例行活动,但只能在空旷的公共场地进行,没有镜子、多媒体设备等的硬件支持。这有碍于社团活动开展的秩序和效率。

    事实上,如今现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传统戏曲在大学生群体中并非是主流文化,这也是社会各界愈发注重戏曲传承的重要原因。相应地,在众多新兴的艺术文化类社团的冲击下,戏曲社在很多高校成为弱势社团,在社员纳新环节就已经遇冷,社员数量较少。虽然有众多高校戏曲社团在21世纪后纷纷成立,但也有不少戏曲社团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消亡。毫不夸张地说,“希望戏曲社可以一直办下去。”是许多社团负责人卑微却真诚的愿望。而这种情况下,学校则更应该加大对戏曲社扶持力度,使社团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二)戏曲人才匮乏,社员黏性较低

    学生社团不同于专业剧团,是一个建立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成立的群体组织。因此,浙江省的绝大多数高校戏曲社在纳新时,对社员的戏曲基础不作要求。这一方面吸引了更多有志于戏曲的同学的加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戏曲人才匮乏的局面。社团内,大部分社员都缺乏戏曲基础,加重了社团前辈的教学负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人才的培养,需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对于毫无基础的社员来说,要能在舞台上表演,短时间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演员阵容庞大的年度专场大戏,能上台的人已然不多,而能做主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许多戏曲社只得请回已毕业的、有表演经验的老社员,与在校社员再度合作,演绎戏曲精彩。然而,更多社团负责人表示,某种程度上,比起没有基础,更担心没有热爱;比起缺少会唱戏的人才,更担心缺少认真学戏的普通社员。或许很多高校戏曲社在开始之初,招纳到了不少新社员,但由于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态度不明确,难以坚持基本的四功五法训练,久而久之便不再认真参与社团活动,仅仅只是名义上的社员罢了。社员对社团不易产生黏性,戏曲社的活性也就难以维持,这就导致社团“外热内冷”的局面,真正活跃的戏曲社实则并不多。

    (三)缺乏专业指导,提升空间有限

    戏曲是一项融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元素的综合舞台艺术,若仅靠学生自学,不但效率低下,也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且一场演出呈现,涉及了排演、宣传、做道具、化妆、舞台设计等多个环节,若仅凭学生一方之力,也难以呈现理想效果、保证活动质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对外影响力。虽然各个社团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这也是社团成立的必备条件,但浙江省有很多高校戏曲社的指导老师,由于专业或研究方向不对口,实则并不具备较高的戏曲素养,也缺乏相应的统筹经验和校外资源。因此,指导老师一般只是由校内专业相对接近、人文艺术学科的教师担任。客观来讲,他们所能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和帮助还是较为有限,这一点在理工类院校尤其突出。

    多是业余爱好者的高校戏曲社团,社员本身已经缺乏专业基础,再加上欠缺专业老师的指导,无论是表演水平、演出质量,还是社团的整體发展,提升空间都十分受限。

    (四)新媒体利用不足,宣传效果甚微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步入了新媒体时代,这为高校戏曲社的宣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浙江省各个高校戏曲社也顺势建立起了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用以发布消息和宣传活动。然而,绝大部分戏曲社所利用的新媒体资源,也仅限于微博、微信,多年来都没有发生改变。而关于这些平台的动态更新,极少有戏曲社团能保持固定的更新频率,绝大多数都是视社团活动情况来进行更新,很多时候连一周一次的更新频率都难以保证,这就容易导致久不更新、“粉丝”流失的情况。

    且从数据上看,各个高校戏曲社在新媒体平台所发布内容的阅读量和浏览量总体偏低,平均为100~300,与其他热门社团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或许也与平台的内容排版和运营不足有关。综上,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利用新媒体进行社团宣传的效果并不佳,影响力和互动力都有待提高。

    (五)社团建设停留于表演实践层面

    就目前而言,浙江省的高校戏曲团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戏、看戏、演戏等涉及戏曲表演的实践层面,即使是开展戏曲讲座,带领社员领悟戏曲文化,也仅限于简单知识,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这或许与社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联系——据调查,浙江省高校戏曲社的社员大多是专科生或本科生,研究意识尚弱;而研究生所占比例极小。

    诚然,与高校的学术研究类社团相比,戏曲社的确更为注重实际体验。培养戏曲爱好,传承戏曲文化一直是所有戏曲社的办社宗旨。然而,戏曲的传承不单只有实践的传承,也包括理论的发展。戏曲社应成为戏曲研究的一块阵地,戏曲社社员也应成为戏曲研究的一类主体。比起只靠书本文献了解戏曲文化的普通学子,有实际体验经历的戏曲社社员自然更具研究优势。如果社团的建设一直停留于实践层面,似乎所有内容都是围着表演转,那么社团的发展或许会停滞不前,陷入瓶颈。

    五、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团建设的可能路径

    (一)学校加强支持,鼓励社团发展

    浙江省各个高校戏曲社的发展和建设,始终离不开所在院校的支持。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这就要求高校应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肩负文化担当,将本校戏曲社团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此,学校应该从戏曲社的发展实际出发,在资金投入、场地审批等方面,适当给予政策性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必要时,也可尝试通过设置第二课堂学分,鼓励更多在校学生加入戏曲社,以壮大戏曲社的规模。

    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有关戏曲的通识课程,学校应鼓励戏曲社抓住此机会,跻身课堂展示风采。当戏曲社走进课堂,整堂课便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那么简单;当学生看到同龄人的精彩表演,近距离地感受戏曲魅力,内心很难不被触动。这种理论阐释和体验感知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已在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戏曲鉴赏》课程上得到了有效的实践,着实富有感染力,值得推广。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经过课堂上短暂的熏陶,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戏曲的爱好者、戏曲社的潜在社员。

    (二)整合校外资源,开展合作关系

    首先,高校戏曲社应积极搭建与专业院团的合作关系,形成“校团联合”的发展模式。随着相关文化政策的推进,目前,浙江省已有多个高校戏曲社与省内知名剧团展开深度合作,如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牵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签订了“校团企+”战略协议。高校可借助政策扶持之力,尝试实行“双导师”制度:除了校内的指导老师,还可聘任校外剧团的专业老师,定期邀请其前来指导社团排演、开展戏曲讲座,将剧团的演员乃至艺术指导,有效转化为师资力量,以促进自身艺术水平优质化。而当剧团有重要演出,高校戏曲社也可利用此资源,获得组团前往剧场观摩学习、参与演出管理的机会。同时要注意,校团合作切不可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而应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合作体系,完善校团合作的考评机制。这一点,也离不开剧团的积极推进。

    除此之外“,校校联合”也是值得参考的发展模式。当前,浙江省的大多数高校戏曲社与省内其他高校的兄弟戏曲社都建立了友好关系,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良性互动、专场演出的相互支持等。事实上,高校戏曲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更进一步。除了寻求校外专业剧团的指导老师,各个高校戏曲社也可尝试邀请省内艺术院校,如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专业的学生,协助戏曲教学。或各个地区可成立相应的高校戏曲联盟,如2017年成立的在杭高校曲艺联盟,通过定期联合举办赛事活动、展演巡演,相互学习,保持密切联系,推动各个高校戏曲社共同进步。而像杭州、宁波等地,都建有高教园区,高校戏曲社完全可以利用该地理优势,展开校际合作,如联排大戏、参加邻校戏社活动等。

    这样的合作形式尤其对一些刚成立、尚未成熟的高校戏曲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浙江省高校戏曲社的总体水平。

    (三)发扬创新精神,打造品牌活动

    要让传统戏曲焕发生机,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扩大社团影响力,高校戏曲社必须敢于创新,注入时代精神。为此,浙江省的部分高校戏曲社做了很多努力,或能为其他高校戏曲社提供些许借鉴。

    如2016年,浙江大学的越剧社、婉云京剧社、昆曲研习社联合编排,将跨剧种的《西厢记》搬上了舞台。“风流潇洒的昆剧巾生张珙、娴雅深情的越剧莺莺小姐和活泼利落的京剧花旦红娘,让中州韵、嵊地越音和京片子在同一个舞台上对话。”②别具一格的演出形式,赢得了台下观众的一致好评。另有浙江音乐学院的村口戏曲社,也十分注重探索创新:不仅自主编创舞蹈和配乐,将传统戏曲和现代作曲有机结合,还布入了“快闪”行为艺术,实现跨界互动再度创作。

    此外,我们也应发现,传统戏曲中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时代需要。因此,除了形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也很重要。高校戏曲社的演出剧目,并不用局限于那些传世经典,而更应尝试改编剧本,以体现当下的主流价值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总之,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应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善于利用校内资源,演绎属于当代的戏曲精彩。

    另外,目前浙江省高校戏曲社的活动,大多都是赏戏观戏、排练演出、化妆教学等,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而一个社团若想要长远发展,则需打造品牌活动,以塑造品牌形象,体现社团亮点。这一点,浙江高校戏曲社或可参考省外高校,选择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即基于对所有剧种的接纳,高校戏曲社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弘扬和发展更小众的地域戏曲文化,促进社团建设本土化。如宁波的高校戏曲社选择甬剧,金华的高校选择婺剧等。这在湖州师范学院的湖师戏社、溫州大学瓯江学院的希音瓯剧社等都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拓宽宣传渠道,善于“走出去”

    浙江省高校戏曲社应敏锐地感知到当下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尽管微博、微信依然是较为主流的新媒体,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在迅速发展,许多政务号都将这类平台作为宣传营销的主要渠道,并收获了大量关注。

    当前,很多高校也在抖音短视频开通了官方账号,而高校戏曲社或可借助该平台优势,进行活动和形象的宣传。同时,微博和微信依然是高校戏曲社不能放弃的新媒体平台。但高校戏曲社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即使是活动空白期,也可通过剧目推荐、转载戏曲动态等内容进行补充;且要重视内容质量,提升运营水平。

    新媒体可以帮助高校戏曲社在线上“走出去”,宣传社团形象;而在一些网络较不发达的线下区域,高校戏曲社团也要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提升社团影响力,如“送戏下乡”、“戏曲进社区”等。通过与基层近距离的接触,使戏曲和戏社深入人心。

    (五)开展相关研究,注重理论上升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既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后备力量,也是研究戏曲理论的人才资源。浙江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引导戏曲社社员有意识地开展戏曲相关研究,鼓励其不应拘泥于实践,不要仅满足于演戏,而更应达到理论的高度,为戏曲社团和中国戏曲的发展献言计策,这也有利于高层次戏曲人才的培养。

    六、小结

    高校戏曲社团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生群体组织。他们在用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真诚,坚守着文化高地,执着于戏曲文化的薪火相传。尽管社团的发展会面临很多难题,但相信在浙江省高校戏曲社的共同努力下,社团一定会开辟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径,让中国戏曲历久而弥新,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

    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19R414031。

    注释:

    ①根据教育部2020年7月9日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②施敏辉.梨园之花:传统戏曲新发展[N].浙江大学报,2018-04-13(04).

    参考文献:

    [1]孙根华,邵敏.简论大学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文化支持[J].江淮论坛,2016(04):167-171.

    [2]姚瑶,何晶晶.本科高校戏曲类社团的建设发展研究——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85-186.

    [3]孙焱.星星之火等待燎原——戏曲音乐在高校社团的传承实践[J].音乐生活,2020(05):42-44.

    [4]袁韵,胡佳茜.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戏曲艺术教育探索——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02):25-28+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