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凸显语言建构与思维品质提升 |
范文 | 郑丹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科书遵循语文学科学习规律及基本教学规律,延续整套教科书“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的编写理念,体现学科内在学习逻辑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课程观。编写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 四年级教科书强调语文学科基本规律的同时,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选文及诸多学习活动的编排,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体系。 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学習与教学价值取向的结合点上着力,将思想教育融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把准国家意志与学科自身规律之间的平衡点,整体把握教材,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一、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带动阅读进阶 四年级教科书,以特殊单元阅读策略——提问单元与其他普通阅读单元有机融合编排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进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一)读书为本,课内外阅读并蒂花开 四年级教科书继续践行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的编排,贴近学生心理,选编大量能够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学习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教学指向明确,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及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于阅读中习得读书的方法、习惯,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四年级教科书上册有两个特殊单元。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下册有一个特殊单元,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其中第三单元与综合性学习是结合编排的。另外,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是灵活穿插编排的。 1.承接课内,延续课外渗透拓展。 部编语文教科书倡导读书为本,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是这套教科书的重要创新之一。四年级教科书延续了三年级教科书编写体系,主要通过课内链接和课外拓展两个路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课内阅读通过“阅读链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部编教材中的“阅读链接”可视为精读、略读以外的另一种课型,类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材中的“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阅读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侧重与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阅读链接”或是作品片段,或是整篇文章,还有少量学习活动。“阅读链接”的题材、文体多样,有散文、诗歌、寓言、神话故事、剧本、文学评论等。 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选做题“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以活动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延展与链接。第四单元《猫》链接的是夏丏尊、周而复两位先生创作的《猫》的片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白鹅》链接的是《白公鹅》,这个“阅读链接”又提出了更深层次要求,需要学生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鹅的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三个“阅读链接”看似只是课后题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却体现着编写者着意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意识,教给学生学会拓展阅读的方法。 2.必读选读,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推动学生大量阅读的第二个路径,以编排课外阅读及“快乐读书吧”的形式来带动学生阅读相关作品。通过在课后题中编排选做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一课的课后选做题,通过阅读整本书中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快乐读书吧”是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四年级教科书与三年级教科书的体例一样,主要包括“导语、你读过这本书吗、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个板块。如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神话单元后面,主要是针对神话单元的学习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阅读。 “快乐读书吧”的“导语”语言精练简短,以几个问题的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导语”也暗含着神话是什么,以及学生学习神话要关注的主要要素、神话的的流传方式等知识。 “你读过这本书吗”通过展示炎帝为了治病救人,用各种办法研究植物药性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来阅读炎帝成为医药之神这个故事。同时“你读过这本书吗”这个栏目也是个必读栏目,经过一个单元神话的集中学习,学生积累了读神话的一些方法,所以教科书推荐了必读书目。 “小贴士”指明了相关阅读内容的文体特点,更暗含一些指导阅读的方法。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是一个选读栏目。主要是以介绍作品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一些有能力又喜欢阅读神话的学生深入学习。 “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延续,更是拓展。链接的内容或片段可以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针对这些栏目的设计指向,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伴互助。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于阅读中体会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有适当的监管和指导,要注意的是“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 (二)策略引领,搭建阅读能力进阶桥梁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和能力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单元,这是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第一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通过编排阅读提示及课后题,以整理问题清单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提出问题的角度。课后题第二题“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是让学生发现提问可以基于课文局部,也可以基于全文。清单旁边泡泡里的话,暗含着提问的角度和梳理问题的角度,清单中提供的案例则侧面告诉学生哪些问题是基于课文的局部提问,哪些问题是基于课文的全部提问。 第二篇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以展示学习伙伴提问的方式,及课文最后编排学习伙伴提出的两个问题的方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时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和得到的启示这三个角度去提问。这篇课文课后题第二题“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与第一篇课文一样也编排了问题清单,清单的下方还有学习伙伴讨论的内容,呈现的是基于内容、写法启示提问的角度,清单后面的省略号和题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意在引导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与层面去提问,同时也提醒学生提完问题后可以再去读课文,会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可以再试着去提问。课后第三题“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编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方法去提问,主要起到强化方法的运用和巩固的目的。 第三篇精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以展示学习伙伴提问的方式,从更多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基于之前局部提问、整体提问、内容提问、写法提问、启示提问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多元的层面与角度进行提问,然后再筛选出帮助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帮助阅读理解。 第四篇是略读课文《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是让学生针对之前学过的诸多提问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并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尝试自己解决。对于阅读策略单元的略读课文,定位依旧同三年级一样,在略读课文中尝试用之前学到的方法进行运用与巩固,而阅读策略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定位主要指向阅读方法的学习。 接续提问单元,教科书在四年级下册编排了第二单元科普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从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两个语文要素對比可见,教科书对学生阅读能力及技巧的培养更体现了螺旋上升的梯度。 下册在上册的基础上不仅是提出问题方法的学习,同时更侧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时,还能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明显的阅读进阶,也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向高阶思维的过渡。 部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上册编排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重在解决“教是为了不教”这个问题。策略单元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拥有一双可以看到深层意义的眼睛,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自觉,养成阅读习惯,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用阅读来解决难题的优秀读者。 四年级教科书在编排策略单元的同时,还编排六个普通阅读单元,如批注单元等,教科书尝试将策略单元与普通阅读单元阅读方法的学习有机融合。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奠定学生的精神底色,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在阅读一篇篇课文时逐渐进入悦读的境界。每一篇精读课文因所承载的价值意义不同,指向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就会从寻常的文本中获得启示、有所创造,潜移默化成就学生阅读取向,形成终身的阅读能力。 (三) 把握内容,确立整体关照重过程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年级学段目标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科书对此做了细致的分解,把此目标落实在具体的单元教学中。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单元指向的是关注人物和事件。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编排意图是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程度,可以用复述的形式来展示他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梳理各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要素在落实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时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四年级上册是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到了四年级下册,就进入长文章的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的价值,指向的是教给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学生能迁移去读懂一类文章。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再遇到这类文章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阅读,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生活阅读中。所以,明确语文要素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找准学生的学习原点和生长点非常重要。 部编教科书的教学要有单元意识,要整体设计,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活动设计、单元评价等。教师可在原来一课一得的基础上去把握,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是平行推进的,还是层层递进来达成语文要素的。教学应在凸显一课一得的基础上强调单元整体上的收获。 二、以整体性构思为基准,强化思维发展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会随之进行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言文字和思维关系做了阐释:“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发展同样是小学语文教育重点关注的,语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专注力和语言,审美也是思维的一种。所以,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会伴随思维的发展,伴随思维品质的提升,两者如影随行,密不可分。 1.凸显能力提升,关注语言发展。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神情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于语言的学习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优美生动语句,到准确生动的表达,到从语言感受人物品质,再到高年级的风趣的语言,可明显感受到语言训练的能力目标在提升。四年级重点关注的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意在让中年级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习得写作的方法。教科书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完成语言能力训练与培养,更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运用与训练过程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伴随思维发展,也伴随思维品质的提升。 2.明晰思维培养目标,提升思維品质。 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已涉及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教材中分布不同,有以课文中体现的,有以课后题和练习呈现的。语文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形象思维能力与语文课程特点非常契合。梳理中高年级语文要素,可以清晰看到教材里相应的训练编排。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五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属于培养直觉思维阶段。四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属于培养形象思维阶段。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属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阶段。 另外,教科书的选文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文质兼美,不仅有趣,而且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现有意义与有意思的有机结合。如上述关于“想象”语文要素梳理。教材强调整个单元都在做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训练与培养,且年段不同,训练点不同。四年级上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个单元的课文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等,本单元的课文极其适合想象画面。交流平台在梳理总结本单元学习方法时提到“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关于“想象画面”,三年级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到了四年级,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点是“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这是指导学生想象是可以有声音,有动作的。交流平台另一个小朋友说:“我还能‘闻到味道。”这是让学生发现对于想象,还可以是动态的画面。 “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锣鼓喧天、窃窃私语”等语词是有画面感的,这样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发挥想象。 另外,长文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短文章教学虽有利于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但长期阅读短文,会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阅读思维及阅读速度的提升。长文阅读能考验学生的阅读耐力,更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 拓展选文的广度,延展内容的深度,渗透文化教育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编排涉及当前我国的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古诗文、“民风民俗”单元、古代的传统艺术、古典名著等。古诗文在教材里分散编排,角度多元,或以课文的形式出现,或在“日积月累”“阅读链接”栏目呈现。 四年级上册涉及的传统文化有“神话”单元,教材编排了三篇中国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选文经典,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四年级上册集中编排了第七单元涉及革命文化的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几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体现了革命文化。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名人故事”单元,教材编入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编排的讲历史人物故事,意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涉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课文。 四、以年段特点为基础,着力提升表达能力 (一)统筹设计习作单元,重习作能力培养 习作单元的编排具有整体性。习作单元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更多要求,强调的是学生发现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精读课文后面编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结合对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初试身手”一般编排两道题,一道口头表达练习,一道书面表达练习,这两个练习或是片段练习,或是实践活动的练习。另外,“初试身手”还具有诊断功能,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知道重点从哪个方面指导。接续“初试身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选取的文章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仿写。“习作例文”既可以用作“单元习作”前的指导,也可以用作“单元习作”后的讲评,教师借助“习作例文”,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无论是“初试身手”发现的问题还是“单元习作”发现的问题,都可以借助“习作例文”来解决。基于对“习作例文”的功能定位,教学时不能把“习作例文”当成阅读课文来教,而是要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所用。最后的“单元习作”是习作单元的核心任务 ,整个习作单元前面所有版块的学习都是为了完成高质量习作所做的准备。 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获得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认识与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二是把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课后两道题,围绕课文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帮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杏儿熟了》和《小木船》是习作例文,语句简约,结构清晰,易于学生模仿。两篇习作例文编排了学习伙伴的批注及思考练习题,意图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 习作单元最后编排“生活万花筒”,列举了很多供学生参考的题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可以写有趣的事,也可以写烦心的事;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下面还呈现了帮助学生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意在不断提升学生把一件事写清楚的能力。 (二)阅读、习作两条训练线,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 部编教科书的编写是基于对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教科书编写者的诸多研究及结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因素的条件,采用了阅读、写作两条训练线,在读写分编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的有机融合。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与本单元的课文没有任何表达上的联系,属于完全读写分编的形式。 1.突出新奇有趣,强调写作能力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中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根据事物的特点想象。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 ? ? ? ? ?过一天”,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新编”。这三篇习作都非常的有意思,因为三个习作内容本身具有奇特的思维和奇妙的想象,所以想完成这些习作内容,需要再造性想象。通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完成习作所需要的创造性想象力。 2.勾连内容表达,强调写作内容结合。 部编教科书改变传统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学习关注表达。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样的编排体现了与写作内容的结合。 3.訓练序列分层,强调写作方法结合。 三年级习作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乐趣和想象乐趣。结合点是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四年级主要是写作方法上的结合,其中四年级两个习作单元以多种写作方法的融合尤为突出。 (三)整合三种写作范式,聚焦习作能力发展 部编教科书在习作编排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将成品写作、过程写作及交际语境写作进行有机整合。 成品写作在教科书中体现比较明显。过程写作体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在《爬山虎的脚》后面编排了“资料袋”,以此指导学生观察时做好记录,这是第一步。在《蟋蟀的住宅》后面编排了燕子窝的“阅读链接”,呈现了连续观察日记的范式,最后在单元习作中让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形成观察日记。 交际语境的典型范例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个习作和传统的习作不同,这个习作需要确定一个情境,要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分析,读者是交际语境的要素之一,交际语境的要素还包括目的,就是为什么写,写这篇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交际语境的要素还包括作者是一个什么样身份,处在什么位置,什么场合。从教科书第一个情境分析看,读者是小伙伴,也是乞求者,话题是求小伙伴帮助寻找走失的小羊,目的是要尽快找到小羊。基于情境分析,学生要明白写的时候要着重介绍小羊的外形,表达的语气应该是恳求而急切的,这是交际语境的习作编排范式。 (四)口语交际目标明确,贴近生活重实践运用 四年级编排四次口语交际,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交际目标。编排的话题基本与本单元主题有一定关联。每次交际活动的编排,辅以小贴士的形式,列出要点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延展至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四年级涉及的内容,独白类有讲历史人物故事、自我介绍、说新闻;功能类有安慰 、转述;交互类有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朋友相处的秘诀等。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重视的是培养学生交际意识和习惯,中年级重视的是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这些方法策略主要从倾听、应对、表达三个方面进行编排。 应对能力的培养,侧重功能性口语交际话题,教材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难的交际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如何交际,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指导学生要尊重他人,小组讨论的时候注意音量等交际要素。 倾听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能筛选信息,抓重点,且信息的发出者不只一人,还会是多个人;另外,能捕捉哪些是重要的信息,能根据交际目的来判断。 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跑题、不重复,能准确、清楚、连贯、有条理地表达,能借助恰当的语气、语调,以及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四年上册的交际内容“安慰”和四年级下册的交际内容“自我介绍”,这两个口语交际的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两个要素,不像其他要素那样明确,是因为这两个口语交际是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表达,如应聘校报记者,要说出自己的情况,还要说自己为什么想当记者,具备哪些做记者的条件,今后打算怎么做。“接客人”需要重点介绍自己的外貌,尤其是自己鲜明的特征,通过介绍可以让客人一眼能认出自己,所以这两个交际内容无法固定。 五、以实践活动为路径,综合性学习促语文能力整体发展 教科书努力创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编排,在语文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年级的下册均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三年级、四年级采用的是小综合的方式,活动建议在课后题中编排,没有相关的阅读材料。在目标设定上,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传统文化,二是综合运用语文,如四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合作编排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这个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教材编排了冰心、艾青、叶赛宁等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教学时可以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现代诗的韵律美,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和创作手法,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以作者及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真正发挥现代诗教学中育人功能和教育作用。 现代诗单元编排的这次综合性学习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学习现代诗,发现现代诗的韵律美,感受现代诗的奇特想象,以及诗歌饱含的真挚情感。如词句段运用中编排了冰心的两首小诗,意在引导学生可以用简单罗列意向的方式学习现代诗。本次综合性学习也凸显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观四年级教科书的编排,突出体现了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步推进的编排特点。教学时,教师要整体把握单元的结构体系,清楚单元内部板块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