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优化措施分析 |
范文 | 马玲 摘要: 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改逐渐深入,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而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方面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线教师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183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教师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象征,良好的阅读能力意味着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都趋于完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难度将大大降低。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具体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快速阅读一篇课文,并且,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随后,让学生匆匆进入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的互动中。学生在互动之后,教师则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方式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未充分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意识发挥出来,学生在阅读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发言机会,最终造成学生对相关阅读内容和知识的理解不足,影响教师课堂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未意识到开展学生个性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最大化的了解文章这些思想和文章内涵,而未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进行自我的个性化阅读,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于被动,最终在长时间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渐渐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学生还会对阅读课堂产生厌烦心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梳理字词含义,化解阅读障碍 学生在阅读时产生问题,可能是由于无法掌握汉语所传达出来的意义,或无法正确掌握汉字的写法,以致出现不理解或者誤解的状况,导致无法完整理解课文的含义,影响阅读效果。也正是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多音字、多义字等很多,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重点梳理一遍难懂、难念的字词,让学生在掌握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阅读行为。 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时,文章的标题就很难去记忆与书写,蟋蟀偏旁部首相同,读音相近、笔画烦琐,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梳理,按照笔画顺序一遍遍书写。然后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蟋蟀的生物形态,让学生把头脑中蟋蟀的形象和文字中蟋蟀的写法进行重合与对应。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然代入蟋蟀的形象,增强阅读的画面感,帮助学生厘清阅读的难点,化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将生活化场景引入课堂,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 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古诗词里深奥的情感内涵,抑或是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最平常的对话或有意思的行为。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也应注意深入浅出,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对话,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遇到相同的场景时,能够调动头脑里积累的词汇进行相对应的描写。在完成阅读目标的时候,也提高了相应的写作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比如,猫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有的孩子家里可能就养猫,或者在同学家也看过猫,对猫的形态、声音、行为能够产生一定的认知。因此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与生活中的“猫”的形象进行有效衔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印象中的猫。有的学生可能学习猫的叫法“喵”,有的学生可能描述猫的形态,如胖胖的、毛茸茸的、尾巴翘起来的等。因此,可以带着这些开始进行阅读,看看作家是通过什么样的词汇来描写猫的。可以看到,猫的性格用古怪来形容,也可以用乖来描述,或者用贪玩来叙述。在描写猫的动作时,则使用了“抓”“蹭”“伸”“跳”“踩”等动词,学生完全可以将这些词汇积累起来,以后在阅读类似的作品时,也能够理解这些动作所描述的行为。或者在想到猫或者狗等动物的时候,能够从头脑中调取这些动词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3.设置悬念,增强语文阅读的美感 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也不妨设置一些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随着悬念的逐渐解开,获取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的美感。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设置悬念,如何通过悬念诱导学生主动阅读、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充分思考与阅读的时间。 幸福是什么,这是课文的题目,也可以是教师设置悬念的第一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代入思考。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作业少一点就是幸福;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就是幸福;能够获得心爱的玩具就是幸福。那么拿着锄头耕地算不算幸福呢?师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阅读文章,看看这算不算是幸福。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深入阅读全文,发现治病救人是一种幸福,任何工作对别人有帮助是幸福,劳动产生的果实养活了许多人更是一种幸福。学生感受到幸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通过阅读,也获得了幸福的感受,并通过课文中三个人的形象,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品格。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下,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文化传播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教学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学生今后全面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朱燕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99-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