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王季愚师资队伍建设思想与实践
范文

    那国光 陆铭

    摘要:王季愚是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更多融汇在办学治校实践当中。文章从国家外语教育事业、学校建设、外籍教师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专多能、结构均衡等若干维度对其师资队伍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进行多维阐释,力图深入展示王季愚办学治校思想与实践的可贵之处。

    关键词:王季愚;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实践

    王季愚作为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她的全部教育观都鲜明而生动地体现在她的实践中,体现在她工作过的院校的事业成就中。”在其办学治校实践中,她坚持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思想贯穿始终。

    一、理念上确立“大师资”的观念

    (一)居高望远,心系国家的外语教育事业

    作为一校之长,她并没有局限自家门户,而是站在国家外语事业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这是根本和基础。”王季愚先后在哈外专、哈外院(作者按:哈外院是黑龙江大学前身,是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的简称)和上海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上外”)办学治校,这几所学校分别是国家高教部(1952—1966年)和教育部直属院校,肩负着为全国外语教育事业尤其是培养俄语师资的重任,哈外专、哈外院时期,由于当时还没有成体系的师范教育,这一责任就尤显重要,该校俄语毕业生为国家的俄语乃至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置于首位,关注学校建设

    王季愚在哈外专、哈外院时期一再强调“三材建设”,即人材、教材、器材(作者按:20世纪50—60年代,“人材”用以表示“人才”),她把“人材”建设列为“三材”之首,将其视为关乎全局因素,一再强调“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要办好一所学校是困难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教师水平不高,就不会顺利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师资视作生命线,后来她到上外主政的时候,依然重视师资建设。

    (三)洋为中用,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

    根据外语教育的特殊规律,王季愚对外教作用的发挥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哈外专、哈外院时期“俄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中译俄俄译中的俄文人才,而外国教师不懂中国语文,因此中外教师的互助合作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因素”。在办学中,她充分利用哈尔滨俄侨较多的地缘优势,争取特殊政策,团结、招用大批本地苏侨、俄侨,形成了外语教育的小环境,为学员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与此同时,她还坚持以我为主,在利用俄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二、实践上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注意严格选拔教师,特别强调思想过硬

    王季愚始终坚持把教师的马列主义学习置于重要位置,确保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在哈外专、哈外院期间,专门从毕业生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且业务水平较高的毕业生担任政治助理员和业务助理员,从青年学生中选拔政治上过硬、业务上拔尖的人员进修深造,连续举办五个研究生班,脱产学习两年,作为未来的师资来培养,造就了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王季愚十分重视教职工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哈外专时期,为提高政治素养,她组织了中学补课班、外语学习班和政治理论班,并亲自给教职工做学习动员报告,要求早期留校工作的干部和教师都要补学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课程,并且有具体制度规定和正式考试。在教师队伍选拔与培训上,她又根据时间、形势和条件的变化,适时地提出“以我为主,逐渐替换”的方针,着手培养俄语实践课教师。在“以我为主”的原则指导下,选拔出了一批政治上过硬、思想上过关的师资队伍,避免过度依赖外籍教师的局面。

    (二)重视教师教育,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王季愚始终坚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修提高。她十分重视提高教师的外语理论修养和外语实践能力,强调教学活动“是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通过高教部聘请了十多位苏联语言专家先后到哈外院讲学,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语言专家的作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哈外院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举办了研究班、教师业余理论班、教师高级学习班(修苏联副博士课程)等,当时几乎所有教师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过系统的理论训练。她认为:“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中心环节则是提高教师的语言科学理论水平及实际掌握语言的能力,开展科学教学法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还采取选派教师去苏联留学和到哈尔滨苏联中学跟高中班一起学习的举措,促进了教师俄语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她也特别强调心理学和教育学训练对教师的重要意義,并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

    王季愚校长认为,“外语学院教师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因而积极提倡教师在教学之外,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青年教师侧重研究一门学问如政治理论、俄罗斯文学、俄语语法、语言学、俄语语音学、俄语修辞学、俄语词汇学等,使他们学有所专、学有所长。这一措施造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推进了学科发展。

    (三)注重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问题

    王季愚校长早在哈外专时期就注意到了师资队伍结构平衡和优化问题,这在其以后的治校治教生涯中得以坚持。

    首先,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中外文化修养,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在专业方向上定点定向,做到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在实践中,为适应新的办学方向的需要,选择了40名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制定红专规划,帮助他们确定专业方向并为他们创造出国机会,这批人后来成为上外乃至外语界的教学科研专家。

    其次,注重年龄结构的优化。注重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建设,“要从中青年教师中造就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形成梯队”。

    再次,注重学历结构。“鼓励在职教师分期进修研究生课程,通过考试,取得学位。”还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外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第四,注重学缘结构。强调五湖四海,避免近亲繁殖。在初到上海外国语学院时,她发现青年教师基本上是本系毕业,在教学和科研上难免“近亲繁殖”,不利于长远发展。于是她要求英语系要从国内其他大学引进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学缘结构。同时,她还提出“不仅要提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而且要提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三、启示

    王季愚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外语教育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把师资问题当作院校发展成败的关键,实践中的许多做法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一)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提倡“又红又专”

    王季愚特别重视政治性,把“红”置于首位,“专”是从属,这种提法固然有时代的特殊性——在建国初期,复杂的斗争形势下,这种提法是非常合时宜的。时下的安全风险与建国初期相较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犹为可怕的是有些有技术专长的但是固执地持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立场的所谓“专家学者”,他们长着一副中国人的脸孔,具有欺骗性和蛊惑性,因此,重提“又红又专”正当其时。

    (二)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结构问题

    王季愚非常强调师资队伍的结构平衡,注意老中青结合的年龄梯次性、校内校外结合的学缘均衡性、专业和职业结合的知识结构的平衡性等,这些举措都是经过调研、顶层设计、预先规划,然后形成方案分步实施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内外结合

    王季愚还重视借助外教的力量,“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倡导多聘请外国专家”。这些思想现在看来既有前瞻性又对目前的高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为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型综合人才,高校的国际化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外国专家的引进工作是高校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举措有利于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了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她的教育管理的前瞻性也是高校的管理者值得学习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季愚.发刊词[J].外专学刊,1954,(1):2.

    [3]王季愚.一九五二年下學期俄文教学工作基本总结[N].教务工作通讯(第20号),1953-11-30.

    [4]赵洵.和季愚相处的日子[A].赵洵,赵劭坚.怀念我们的好校长——王季愚同志[C].王季愚同志纪念文集编辑组,1988.

    [5]赵劭坚等.平凡人生——王季愚传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6]哈尔滨外国专科学校第一届俄语教学研究会议开幕词[J].外专学刊,1955,(5).

    [7]王季愚.外语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1981,(3).? 编辑/杨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