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对传统审美理论的背离 |
范文 | 黄鸿飞 摘 ? 要:中国画有着悠久的传统,“以形写神”,“书画同源”等思想指导着画家的创作,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建国以来,西学的引入,现代的水墨人物画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样式,无论是早期徐蒋体系素描加毛笔的试验,亦或是浙派花鸟点厾与速写的结合,还是二十世纪以后在新思潮指引下出现的大量新水墨流派的艺术创作,都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理论体系,再生搬过往的审美体系来评价现代的艺术创作,无疑是不合适的。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传统理论;中西交融;背离 中图分类号:J21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17-01 一、传统的审美理论 中国自身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自古以来,文人志士们一直致力于寻求老庄之道的飘渺与清幽,向往那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一种可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这种追求和理想在元以后的文人画创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以墨色为宗尚,追求简淡,大片的留白成为了传统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也是士族阶层主流的审美倾向。 如果说西方文明的极则是科学,那么,东方文明的极则必然是哲学,哲学是感性的,中国的艺术受此影响,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些感性色彩,多了一份灵动与随意,不同于西学的面面俱到,中国人更看重的是想象的留白,传统的文人画是退隐的,是虚静的,是文人理想中的归隐之地,故而,清幽与简淡也就自然成为了画师的首选,将笔墨的高低以及意境之美的有无作为品评美的标准。正所谓 “四体妍蚩,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通过对形的描绘来映照对象的神采,使形与神得以统一,奠定了后世人物画家创作的理论基础。 二、西学东渐后的水墨人物画 二十世纪初,以徐悲鸿,蒋兆和为首的一批学者将西方素描,速写中光影与造型的理念引入国画系统中,使得根生地固的文人理念发生了动摇,在促使中国的人物画大踏步的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审美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近代以来的人物画,尤其是学院派的写实人物画,就其根本上来说,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尤其是西方写生观念的影响,促使中国的人物画一下子从明清以来的那种形象程式化,概念化的藩篱中解脱了出来,这是中国写实人物画的进步,也从客观上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理论。 传统的中国画讲求的是“以形写神”,在这里,更着重的是对物象“神”的描写,画家所采取的更多的是目识心记的手法,凭借记忆进行默写。而现在学院派的画家所采用的则完全是西方的模式,要求有真实的物象出现在画者的面前,在能更好捕捉对象形体的同时,无疑也受到了物象的制约,这里的“以形写神”,必然也就更多的是形而非神。 西学改良后的现代水墨人物画在诸多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的,传统的审美理论有很多都无法给予明晰的解答。展观历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大都是一些色彩浓烈,有着严格造型能力的画作,即便是继承了中国画以书入画传统的新浙派,在他们的画作中也大量的采用了水墨铺陈的手法,更多的是一种近于西画的明暗层次,而不再是传统文人画纵笔挥洒的延续。从透视手法和虚实的运用来看,现代水墨人物画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那种散点透视的透视观念,转而采用了西方焦点透视的手法,更多的强调了实处的描写,有意无意间弱化了对留白的运用,在加强了画面空间与层次感的同时,也失去了传统中国画那种仿佛可以使人置身其中,观光赏玩的意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崇尚简淡,尚意境之美的传统观念,那种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更是荡然无存。 为了适应商业化,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现代水墨人物画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主题先行的创作理念,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那种“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现代的水墨人物画家往往是先有了一个所要表现的主题,然后才进行大量的素材收集,在这基础上落笔,不自觉的就带上了一些制作性,“逸气”的成分更是少的可怜,现代照相技术的发展,更是使得一大批人物画家的创作以精巧为工,以画面酷似逼肖为宗尚,更是与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背道而驰,从观念上颠覆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 三、结语 有元以来文人画之说的兴起,明清之际的越演越烈,画家对人物画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是文人画家不深入的研究“人”,而是一味的用“草草”,“写意而已”作为推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历史的缺憾。 近代以来,随着国人对人物画本体的重视,取西学改良中国画,获得了非凡的成就,理应给予高度的评价。然而,于此带来的种种新思想,新理念也对旧有的审美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代一些新生代人物画家的大胆试验和理念创新,更是背离了许多传统的美学观点,对于这些,我们都应怀抱有一颗宽容的心,传统的审美理论不应成为国画艺术前进道路上的包袱,或许有朝一日,如今这些所谓的新理念,新程式也会被归入传统之中,水墨人物画艺术需要发展,理论亦然。
参考文献: [1]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2]刘国辉.水墨人物画探[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3]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周京新.大象有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