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特殊教育中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德洁 摘要:本文立足于特殊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特殊教育中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儿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115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识字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特殊教育中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巧用儿歌,导入课题 培智学校低年级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 35 分钟,智障儿童注意力迟缓,记忆缺陷问题,缺乏识字策略,再加上汉字难学,在识字上出现很多困难。? 因此在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更要以智障儿童的学习规律为依据,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识字策略,达到有效的生字习得目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识字回生率相当高,当孩子们刚刚学会的生字,变成似曾相识时,识字的积极性必定受损。为此,笔者紧紧抓住学生第一次接触生字的时机,利用儿歌导入新课,加深学生对课题的印象,点燃学生课堂识字的积极性。 如笔者在教学第 2 课《牙刷 牙膏》时,采用了猜儿歌谜语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谜语如下:“用它先脱帽,擠挤往外跑,一刷起泡泡,早晚离不了。”学生对这个谜语特别感兴趣,都会很积极地去思考答案。当他们猜到谜底的时候,笔者说:“要保护我们的牙齿,我们就要天天刷牙,那我们用来刷牙的是什么东西呢?对了,就是牙刷,牙刷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牙刷”这两个字。 笔者及时导出课题《牙刷》,这样,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地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导新的语文境界中来。在教学中,配以游戏比赛“吃榛子、松子”,这个识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乐于思考,乐于回答。 二、听读儿歌,读准字音 字音教学在识字教学中起到“拐杖”作用,可以说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正确处理字音与字形字义的关系,是识字教学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 在语音的习得上,智障儿童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查,正常儿童发音问题的出现率为 5%左右,而轻度智障儿童为 8-9%,中、重度智障儿童则高达 70-90%,由此可见,在智障儿童中出现语音问题的比率大于正常儿童。要记住某些抽象的、读音相似的语音符号,同时学会声调及拼读,对正常儿童来说,已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更何况是智障儿童。因此,在智障儿童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先学汉语拼音,然后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来识字的方法。在以往的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教字母、教音节,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会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阶段,一般坚持“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认读儿歌,待学生读熟后,再出现字音,然后出现生字,帮助学生记忆。 特别是绕口令儿歌,将特别的字音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音,强化了读音效果。儿歌的生动有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都非常高,这对学生掌握字音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样的例子教材中有很多,例如: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别把四十说时事, 别把十四说席喜。 三、借助儿歌,记忆字形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点,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感知觉缓慢,记忆容量小,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导致他们在对字形的辨认与识记方面存在更大困难。教师一定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字形,牢记字形,减少错别字,为提高识字能力创造条件。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感知觉缓慢,记忆容量小,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导致他们在对字形的辨认与识记方面存在更大困难。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容易把形近字混淆。因此,在智障儿童识字课上,用儿歌的方式记忆字形,既教给学生记字的方法,又能使琅琅上口的节奏与文本节奏相契合,整个课堂会更富有儿童情趣。 笔者根据所学生字的字形特点,结合智障儿童的兴趣和理解水平,编成儿歌让学生唱读,使学生对字形形成直观形象的记忆,从而提高对字形记忆的准确性。对于形近的字,可组织孩子进行比较、区分,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渴和喝”,可以让学生读歌诀“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儿歌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如教学“左”、“右”时,培智 1 班的 F 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结合“左面、右面”的图片,联系字义,引领学生反复认读“左、右”,但没有达到预期期望的效果。笔者与该老师探讨商议后,F 老师分析这两个字的字形特点,编写了儿歌:“工在左,口在右”,这首儿歌非常简单易记,F 老师运用儿歌,并结合图片,带领 孩子们诵读,当读到“口在右”时,大家都把右手五指围成一个圈,代表口字。这样,经过多次反复诵读,孩子们练就了火眼金睛,再也不会认错“左右”两个字了。用歌诀的方式记忆字形,既教给学生记字的方法,琅琅上口的节奏又使整个课堂更富有儿童情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了汉字,个个和汉字交上了朋友,自然就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结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情的选择儿歌,运用于智障儿童语文识字教学中,是识字的有效策略之一,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巧妙地把儿歌和识字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培智语文识字教学的良好运行,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识字技能水平,使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引导儿童多认一些汉字,多记一些儿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在智障儿童的识字教学中,只要科学、合理地将儿歌加以融合运用,就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燕.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48-250. [2]刘智芝. 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测验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曲田. 面向轻度智障学生的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赵婕. 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 [5]张鹏. 青岛地区聋校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6]高琳琳. 信息技术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0. [7]叶瑞苗. 智障儿童识字教学策略研究[C].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2008:488-491. [8]黎莉. 部件识字教学法和字族识字教学法对学习障碍学生识字学习成效之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