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资源的应用 |
范文 | 董志辉 摘要:隐性资源,又被成为隐蔽资源、潜在资源,通常情况下是指通过潜在的形式对教育教学活动造成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等形式存在,其通过学生非特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学生。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不同,具有间接性与隐蔽性的特点,其无法直接构成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其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下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资源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28 引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开发地理资源,这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活动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现阶段,从课程资源存在形势来看,主要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这两种类型。在隐性资源中,涉及到社会风气、历史经验、家庭氛围、民俗风情、师生关系等,还包括师生生活经验和内在特质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隐性资源,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资源的应用意义 隐性资源,主要是依靠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获取的,来自于地理教材、教学设备、教具、场所、资料等下显性资源以外的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对隐性资源的应用,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且其具备较强的差异性、时代性、个性化、生活化、瞬时性、社会化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显性资源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活动和有效性[1]。此外,通过隐形资源的应用,还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隐形资源应用过程中,大多伴随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等,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学生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念。 2.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资源的应用策略 2.1掌握时机,对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进行巧妙利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双向与多向互动时形成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凸显出生态化的特点,有助于师生生命成长[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利用动态生成性的课堂隐性资源。在该过程中,由于动态生成性课堂隐性资源具有真实性、即时性等特征,因此教师需要形成资源意识,坚持及时捕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效利用的原则,进而有效提升隐形资源应用效果。 例如,在讲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该问题引导下,学生们进行探究分析,有的学生说海南岛地处湿润地区,水分条件较为优越,这时其他学生在地图中发现海南岛西南部为半湿润区,处于热带,四周环海,并产生疑问:海南岛真的会出现半湿润区吗?在学生提出该疑问时,教师应给予其鼓励和赞扬,并把问题重复给全体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该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岛上河流短小、水体容易流失,有的学生认为有可能处于副高边缘。在这些答案被一一否定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基于降水量影响因素有哪些进行分析,并要求学僧仔细观察地形图和海南岛一月、七月的风向图。通过这样的指引,学生可以了解到海南岛中南部是山地,中高周低,西南部在海洋主导风向雨影区,降水量较少。在该教学模式下,不仅充分利用了隐性资源,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2.2启发引导,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充分调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对现成知识信息进行接受的过程,而是在原有经验概念基础上进行转变的过程。地理学,主要是指对地理环境和其和人类活动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3]。高中阶段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其游览过名胜古迹、参观过博物馆、科技馆,游览过植物园、动物园、地质公园等,也经历过春夏秋冬的变化。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前,实际上脑海中已经蕴藏着一些形象、自然、真实的地理现象、事物、问题,而这些内容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这一隐性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能力。 例如,在讲解“常见天气系统”中“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描述出市区气温和郊区气温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体验过,因此是非常熟悉的,且阐述的具体且形象。紧接着,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指引学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等知识,对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还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隐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灵活应用隐性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凌伟铁.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000(017):86. [2]虞文君.基于内隐性资源开发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以"人口容量"一节教学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16(16):21-23. [3]董乃豪, 董洪丹.提升普通高中教育中隐性课程育人价值的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9, 454(04):28-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