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知识支撑、情感支持、策略优选,促进学生不良情绪与行为的改变
范文

    郑卫纯

    

    摘 要:从事小学德育教学多年,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浅谈个人体会,以供广大教学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知识支撑;情感支持;策略优选;效果

    一、案例介绍

    吴同学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爸爸患有轻度抑郁症。妈妈介绍在吴同学几个月时,吴同学的父亲曾在无告知的情况下把吴同学带到一个陌生地方藏起来。离异后,吴同学由妈妈带着。妈妈比较忙,家里有阿姨在家照顾。一年级的他愤怒时轻则捶桌子,重则踢消防栓,经常攥着拳头生闷气,在班级基本能学习。二年级开始抵触老师,上课不听,发呆,不配合老师。三年级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发呆,乱扔纸球,打扰同桌,离开座位,玩电话手表,吃东西;不合群,稍有同学说他一句话,立马就出手打对方,情绪容易愤怒。老师在课堂管教,他会直接骂老师。

    二、案例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与行为障碍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有学者将其分为:A人际关系问题,B行为规范问题,C抑郁情绪问题,D焦虑情绪问题,E偏畸习癖。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A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孤独、焦虑胆怯等行为特征;B低控制型:主要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根据吴同学在学校三年的综合表现,其焦虑情绪问题、攻击性问题,已经困扰自身的学习和班级同学的学习。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长期受焦虑、愤怒情绪的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比较平静地跟同学交往,面对别人的评价,过分多疑和看重,稍有不顺立即爆发。面对老师,已经没有最起码的尊重,情绪爆发后的愧疚感又反过来加深他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2.家庭因素

    童年父母离异,在吴同学心上烙下阴影。爸爸经常与妈妈吵架、打架,爸爸有轻度抑郁症。父母离婚后,妈妈经营一家公司,早出晚归,经常出差,陪伴与关爱的缺失造成吴同学行为习惯规范比较弱,随性、散漫、目无尊长,在家会骂保姆阿姨,偷阿姨的钱。家长疏于管理和引导,平日生活养成的这些坏习惯,已经深入吴同学的内心。

    3.教师因素

    一年级入学,老师对吴同学的家庭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也就没能及时理解吴同学的行为。科任老师们也是停留在看到吴同学表面上的行为习惯,对他的不礼貌习惯进行批评,或者找家长来学校谈话。当班主任还没能深入了解情况,采取比较有效的策略时,班级的舆论压力加重了吴同学焦虑的情绪。

    三、辅导过程

    1.敞开心扉,深入沟通,了解原因

    在一个和风的早晨,班里课间操正进行着,我刚好走到吴同学身边,他似乎做不了操,我非常平静地问他怎么了,他仍然是那副表情,说:“没事!”我也没事地往回走,等再次巡过来时发现还是有点不对劲,他的脚站立不定,似乎是哪里疼痛,我还是问了他,

    “怎么了,有人打你吗?”

    “没有!”

    “不对吧,你立正看看。”

    这时他做不到,他心虚地看了我一眼。我把他叫到队伍外面来,“你跟老师说说。”我轻轻搭了一下他的肩膀,

    “还不是我妈。”

    “打脚了?”

    他捋一下裤脚给我看,我的心惊了一下。

    “她打得好爽!哼!”

    我打量了一下,腿上有小棍子的痕迹、有电线的印痕,红而紫的淤血似乎在抗议。顿时我心里不再平静了。我找到吴同学的妈妈,用两个多小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吴妈妈把小孩从出生到现在的情况详细地告知。

    2.翻阅资料,制订策略,编写方案

    结合《儿童社会认知交往》《游戏力1/2》《童年会伤人》《正面

    管教》《发现母亲》《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等书籍,我决定制订详细策略来帮助吴同学。

    (一)家庭方面

    妈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工作和个人的情感(对爸爸的怨恨)加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孩子不良行为要用比较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首先要读书,我推荐妈妈读以上书目,特别是《童年会伤人》,不良的情绪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其次,要有无条件的爱和付出,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玩耍、学习。通过《游戏力》这本书,每天玩一个或两个游戏,让孩子释放心灵。最后,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一种体育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二)班级方面

    1.科任老师合作,多方帮助

    与科任老师沟通,说服老师改变刻板印象,相信孩子是可以改變的。在课堂和课业评价中不断地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诉孩子可以转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同时也给班级孩子一个导向,吴同学越来越棒,这样,班里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包容他。

    2.班级引导,树立信心

    我利用每一次在班级讲话的机会,点燃吴同学的信心,看到做得棒的马上就表扬,在一些细节里也总能挖掘出教育契机,引导班级的舆论走向对吴同学的正面评价上。班级开展的一些活动,都会邀请吴同学参与,帮助班级做好事,做完后立刻口头表扬或者书面表扬。

    3.每天抽10分钟谈话

    沟通是最能及时发现情绪变化的方式,在我办公室贴着以下两张表格(见附表),跟他沟通时我会让他看看这两张表,问一问今天的情绪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在黄区或者红区应该怎样来调试。每天来校的10分钟谈话可以了解到吴同学昨天在家的表现,同时也能及时地疏导不良的情绪,老师的谈话会让吴同学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老师不会放弃他,给他希望给他阳光。

    4.同伴帮助

    班级会开展师徒结对的活动,我会找一个比较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吴同学结对,课堂提醒纪律,有问题时及时通知老师,让吴同学感受到有人愿意帮助他,愿意和他做朋友。

    (三)个人方面

    老师传授认识情绪和坏情绪降级方法,结合语文课写日记,在日记中坦诚交流,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利用成长档案,让吴同学学会自我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下面一次吴同学生气后我与他的对话:

    “吴同学,老师知道有时家长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对,我们也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老师教给你一个好方法,你知道我在课堂里跟你吵起来后我怎么突然不吵了,继续上课?”吴同学瞧了我一下,我补充:“那是我用了一种方法,我在大脑里安装了一个按钮,我把我的情绪分10个级别,最大为是10,当我生气时,这个按钮就马上启动,然后大脑指挥它从10开始降,降到感觉心理平缓起来,这样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让另外一个大脑清楚地看到事实,我们就明白是咋回事了。”今天老师也送你一个按钮,以后你一生气时就启动它。

    四、辅导效果

    自从吴妈妈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后,她通读了《童年会伤人》,跟我沟通她自己原来也没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调整了心态以及每天抽时间跟孩子聊天后,发现孩子愿意跟她说话,每天聊得越来越多。

    而吴同学在每天的日记中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一个晚上他就写了一篇日记:“今天我上课非常认真,我想了前几次顶撞老师是不对的……”

    吴同学情绪慢慢地平静,与同学的冲突减少了,后面再也没有发生骂老师的情况,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加自信了。

    五、结论

    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需要知识的支撑,现代社会家庭养育不应该是盲目的或者是靠着传统的棍棒教育。老师教导学生必须精通儿童心理学,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理解、帮助暂时有不良行为和情绪的儿童。用科学的知识支撑,用细腻的情感支持,选择最优的策略,我们的孩子才能一路阳光!

    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