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兴趣为媒,走进生物
范文

    杜雪梅

    摘要: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图文对照、创设情境,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以达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16

    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这样开头“在炎热的夏天,我们通常大汗淋漓,你知道大树会出汗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在讲优生时,我先放映了一张红绿色盲检查图,然后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图案,然后告诉他视觉是否正常。我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主动纠错,激发兴趣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 就在于弄清什么时间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的时间。”他提醒了我们,在教学上要适时学会运用这种“闭嘴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要把问得权利交给学生。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了“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有何区别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班上有没有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学生,果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把他课外所看资料上的内容讲解了一通,而且回答得很到位,我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了那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学会了走在学生的后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由学生提出问题,在由学生自行讨论、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讲授、指导,再通过当堂训练,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新课程倡导的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全面推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诱导探究激兴趣,研讨释疑增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 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性状的遗传”这节课时,可以提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孩子却是单眼皮,就说明孩子不是亲生的吗?”“为什么色盲患者大多是男孩?”“如果父母的血型都是A型,孩子的血型一定都是 A型吗?”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通过学习一 些疑问已经解决, 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出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法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 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在七年级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学习兴趣很浓厚,积极性也很高,有些学生还没等我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好,就开始动手观察起来。当时提供的实验材料是洋葱表皮装片,一些学生 却很好奇地把头发、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要看看这些材料的结构。看到这些,我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但他们因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而提间的时候,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然后把他们的疑问在全班范围内提出后,学生们主动积极发言,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教学中,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五、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定注意 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 土?庄稼淹死了是哪个器官先死了?动物天热的时候都出汗,植物是否也出汗?在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种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证的错误做法,如讲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导学生认识烧树叶的危害,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更深刻,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当然培养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浅析高效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J]. 刘玉萍. 考试周刊. 2018(A2)

    [2]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分析[J]. 曹青. 考试(教研版). 2013(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