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范文

    李丽

    摘 要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对基本汉语语言的培养,成语是汉语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主要方法。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成语,汉语又是多么的苍白贫乏。作为语文老师,应让成语教学活起来。为提高小学语文的成语教育,从成语典故的背景讲述,成语反复应用以及课外阅读、游戏等方面积累成语,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关键词 成语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语教学几乎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将成语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这也正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1创设语境,辅助理解

    成语中汉语是一大特色,使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它主要来源于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寓方故事,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如四面楚歌、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等;诗文语句,如学而不厌、舍生取义、老骥伏枥、举一反三等;另外它还来自于俚语口语等。

    对成语的教学,我一直认为:成语的意思不应该像教参上所讲的大体懂得,应该做到扎扎实实、做到熟悉、理解、感情、运用这个规律。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巧记,在感悟的基础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让学生学成语时浅知一点皮毛,连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谈何理解和感悟,那谈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随心所欲地学以致用呢?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间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的惯用语,并认为“穿小鞋”,“碰一鼻子灰”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而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他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三长两短”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而“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成语起到很大作用。

    2针对各不同学段儿童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成语的领悟,激发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小学的教育对象是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儿童,年龄跨度相当大,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看,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从心理方面看,各学段儿童的思维经历了一个“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一、二年级的儿童理解力差、理解内容少,主要靠具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概念,而高年级儿童对抽象的事物理解力逐渐加强,能运用一些简单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和判断。

    那么具体到儿童学习成语这个问题上来看,各学段有什么不同呢根据研究,低年级儿童对成语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义阶段;中年级儿童处在成语理解的过渡期,他们比低年级要好,但又低于高年级,可能他们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概念知识、语言经历,但又还有限,还不足以让他们也象高年级儿童一样有更好的表现;高年级儿童对成语的理解趋向成熟,他们能调动自己的概念知识、生活经验,并根据成语组成词汇的意义(字面意义)与整词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测成语的真正含义。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方法

    成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配合学生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成语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有这样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朗读教学法,即会意朗读。理解成语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几乎都采用两两隔开的方法教学生读成语,如“三顾/茅庐”“围魏/救赵”“绿草/如茵”等。因为这样的朗读听起来既整齐,又有力量。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例如“川/流不息”,这样读便于学生联想到“水不停地流动”。朗读是教学的一种常态,成语教学的朗读中要注重节奏,就能起到朗读的明显作用。

    第二,意义教学法,即挖掘成语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准确的掌握成语的内涵,将四个字分解成一段话来讲解,就是将成语的涵义详尽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含义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比如,水落石出的教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第三、追本溯源法,即故事教学。如学习到“三顾茅庐”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听了之后定会记住,并且掌握了一段历史典故。“围魏救赵”也可以如此教学,诸如此类的成语不胜枚举。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成语教学能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恐怕成语典故的数量是最多的。掌握大量的成语就掌握了诸多的历史典故,也掌握了文化传统。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能力十分强,给他们认知大量的成语,无疑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传承。

    其次,成语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成语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成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理解、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所以,成语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成语教学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教学时候,教师概括了与昆虫有关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让学生学习成语的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动物的习性和特点,更是理解了这些典故的历史渊源。

    参考文献

    [1] 趙海玲.试论成语在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