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被谣言困扰的男生 |
范文 | 王丽 〔摘要〕六年级的两名女生突然慌慌张张地和心理老师报告,班里一名女生被某男生侵犯了。就在心理老师紧急调查“性侵”案时,另外一名女生又报告该男生手腕上有三道划痕,并在微信群里扬言要自杀。心理教师联合班主任、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组组长及时家访,家校形成合力确保男生安全。心理教师运用来访者中心技术、理性情绪疗法以及朋辈支持技术及时化解危机,转危为机。 〔关键词〕危机干预;小学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51-04 一、案例概况 小M是学校六年级的一位男生,长得高高大大,外形比较英俊,学习成绩偏上。家庭功能健全,与父母、妹妹组成四口之家,家庭氛围民主自由,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小M擅长打篮球,班里有多名好友,也有部分女孩子对其有好感。据同学反馈,疫情期间小M随时都手机在线,在校友群里曾多次对不同女孩表达好感,朋友圈有很多炫酷的自拍或者比较有指向性的情话。 小M的同班同学小L(女生)在好友的陪同下找到心理老师,说隔壁班的女生小W被小M侵犯了,小M曾经也对自己表白过,担心小M也会对自己做出侵犯行为。心理老师马上与小M约谈,并找到当事女生小W了解情况。心理老师与两位当事人在约谈中了解到,小M在大人不在家的情况下邀请小W到家里看电视并且告知其父母不在。在看电视期间,小M试图摸小W的胸部,小W用语言拒绝并果断回家。之后,小M马上在微信上与小W道歉,小W原谅了小M,并与之划清界限。事后,小W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好友,好友告诉了小L。小L又告诉了心理老师。心理教师在评估其行为后,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决定不告诉家长。小W表示她已经释怀,表示没有伤害到自己并且没有产生心理阴影,请求心理教师不要告诉家长。小M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理老师和小M交流了异性交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在心理老师以为事情告一段落的第二天,同桌报告小M的手臂上有划痕,并且在微信群里说要自杀。危机又起。 原来,小M邀请小W到家里的事情被同学在学校群里传播出来,“大色狼”“强奸”“花心”等字眼在学校微信群里广泛传播。除此之外,低年级的同学也在学校里议论小M的事情,小M形象一落千丈,便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案例分析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我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及预防性侵犯教育时了解到,约80%的女生经历了月经初潮,75%左右的男生出现了首次遗精。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学生甚至尝试对异性做出亲密行为。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异性交往技能欠缺的矛盾引发了这次危机事件,而网络谣言是本次危机事件的催化剂。 心理教师了解到事情的始终后,综合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告知了学校危机干预小组组长及小M的班主任此事。小M的班主任老师没有受过危机干预的培训,当着小M的面与家长讨论此事。小M大怒,指责心理老师,并且扬言再也不信任老师了。咨询进入了困境。 三、輔导目标 短期辅导目标:利用倾听、共情、澄清、接纳等心理辅导技术促使小M放弃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对与谣言有关的学生进行干预,澄清事实,并遏制谣言继续发酵、传播;对小L进行干预,消除其担心和顾虑,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辅导目标:改变小M的认知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及科学的情感表达方法;对小M所在班级进行团体辅导,讨论合理使用手机以及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 四、辅导过程 (一)对小M进行危机干预 1.初次访谈:建立关系,了解基本情况 心理老师在得知小M手臂上有划痕并且在微信群里发布“自杀”的言论时,马上在课间找到小M。小M对心理老师的到来表现得很冷淡,并且班里有一些学生过来围观,等着看好戏。心理老师见状立刻假装叫小M去找信息科组的刘老师(刘老师是小M最喜爱的男老师,并且学生在汇报小M自残事件时,他也在场),说是为接下来的信息学比赛做准备。小M的神态稍微放轻松,围观的学生也散去了。心理老师随后跟去找到小M和刘老师。 心理老师:同学反映昨天你在微信里说自杀,并且打算割手腕自杀。 小M:不是打算。我昨晚已经割了,只是还没有死。 心理老师:那你昨晚一定很煎熬。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小M:在学校里不方便说。同学们看到你来找我,又会制造更多八卦。我回家微信和你聊吧! 心理老师:好的。但是你要保证此期间不再做自杀的尝试,我们都很关心你。 小M:放心吧,我学过一点心理自救知识。 心理老师:好的,老师相信你。根据我们的工作流程,如果你有人身危险,我要和学校危机干预小组汇报,并向你的家长说明此事。 小M:不要告诉家长行不行。我妈过来问这问那,更烦。 心理老师:具体的事情你微信里再详细和我讲讲。我们都很关心你的安危,希望能帮到你。 小M随后回到了教室。 2.第二次辅导:收集资料,了解自杀动机,评估自杀风险 放学以后,小M在微信里详细讲了事情经过,言语间流露出“我完了”“他们都知道了,我在乎的人全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我是色狼、强奸犯”“这根本就不是事实,我的形象全毁了”等负面想法。 心理老师:他们全都知道了,具体是谁知道了这些谣言? 小M:微信群里有两百多人,造谣的人在微信里说的。 心理老师:他们很明确地点名是你吗? 小M:不是。他们说是六年级的一个男生,那肯定说的是我啦! 心理教师:除了这个推测,还有什么迹象显示大家说的是你呢? 小M:有同学私信我,发“坏笑”的表情。回到学校上课,打篮球的时候也有男生对我说“我们都知道你的事了”,几个平时对我有好感的女生都躲着我走。 心理教师:听你这样讲,你从昨晚开始就过得很煎熬。是什么让你没有再次伤害自己? 小M:我以前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里面有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其实我也不想死的,但是不知怎么面对同学们。我的形象全毁了。 小M认知健全,到目前为止他比较信任心理老师,愿意敞开心扉,咨询顺利进行。小M割手腕表面看似是自杀行为,实则是在求救,他不知怎样面对同学,挽回自己的形象。 3.联系家长,调动资源,启动心理预警 考虑到小M主要是在家里看到手机微信时会有自杀的想法,心理老师担心其在家里发生危险,因此在对他进行微信咨询的同时,与班主任取得了联系,请其告知家长多留意孩子在家的举动。班主任没有接受过危机干预培训和学习,和家长联系时没有注意语言分寸,致使家长听说孩子要自杀后很紧张,向小M询问情况。就是这个疏忽,使小M对心理老师的信任降到冰点。 小M:老师,不是说不告诉家长吗?你在骗我,我什么都不和你说了。 心理老师:我没有告诉家长,我和班主任说了。 小M:班主任和我妈说了。你说话不算数,叫我怎么相信你。 心理老师:很抱歉,因为你已经出现了伤害自己的行为,我就联系了班主任,班主任又告诉了家长。对不起,为了确保你的安全,我需要这样做,我们都想帮你。 小M在手机那头没有再发微信过来。 心理老师非常着急,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学校危机干预小组组长。危机干预小组中经验更加丰富的杨主任负责跟进本次危机事件。自杀危机加上信任危机,心理老师、杨主任与班主任决定马上去小M家进行家访。到小M家里后,小M的妈妈神情凝重,小M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杨主任与班主任在客厅对妈妈进行辅导,心理老师在房间对小M进行辅导。 4.主动家访,确保安全并跟进 心理老师:(敲房门)我可以进去吗?真是对不起,我食言了。 过了几分钟后,小M打开了房门。眼睛没有看老师,自己坐回书桌前。 心理老师:很抱歉,我们的工作方法伤害了你。其实我们的本意是家里和学校里都有人关心你,关注你的安危。 小M:没用的。你们什么都做不了。 心理老师:我们还是想试着做点什么,能遏制住谣言。 小M沒有出声,但是在认真听。 心理老师:我已经掌握了哪几位同学是谣言传播者,五年级同学主要是国旗班的学生。微信群里的其他人并不知情,只要谣言不再继续传播,事情就不会恶化。 小M点点头。 心理老师:妈妈很担心,就在门外,你愿意和妈妈说一下吗? 家长安慰了小M几句,表示对他的支持和理解,并且不再追究他私自带女生回家的事情。 小M得到了家人的谅解,情绪更加稳定。回学校后,心理老师找到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的学生谈心,他们表示不再继续传播谣言,小M平稳地度过了这次危机。 (二)对小L进行辅导 1.朋辈支持,澄清事实 经过了解,小L是最初来报告小M侵犯其他女生的人,也是将这个谣言在微信群里传播的人。她表示小M曾经对自己表达过好感,担心小M会侵犯自己,并且由此导致小M做出自残行为,她担心小M会伤害自己。 危机干预小组里的杨主任对小L进行辅导,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小L对小M的不合理认知。小L坚持认为小M会伤害她,咨询一度进展得很不顺利。此时,心理辅导室外传来了敲门声,班里另外知情的三个女孩子要求和小L当面讲清楚。在征得小L同意后,三名女生走进了辅导室(其中一名是小M的同桌,也是她首先发现小M手腕有划痕的,还有一位是小W)。 三个女孩子情绪激动地说:“小L,小M根本就不喜欢你,我们从来都没有听他说过喜欢你。” 小L沉默了。 小M的同桌:小M和小W的事情本来就与你无关。况且小W已经原谅他了,你为什么还在班级里传播谣言? 小L:我没有说谣言,我什么都没有说。 小M的同桌: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没说,看了小M一眼后就趴在桌子上哭。本来有的同学只是猜测,看到你在哭,谣言就起来了。你当时应该说清楚呀! 小W:我都原谅小M了。和你没关系的,你就放过小M吧,他从来都没有说过喜欢你,一切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杨主任:小L,你现在清楚了吗? 小L点点头。 心理教师请三位女生回去上课。 杨主任:既然误会已经解除了,并且小M也没有怨恨你。你还担心和害怕吗? 小L摇摇头。 杨主任:但是你的猜测和哭泣给小M造成了很大困扰。如果有同学再问你此事,你愿意说出实情,解释清楚吗? 小L点点头,离开了辅导室。 2.团体辅导,遏制谣言传播 心理教师随后对五年级国旗班的学生进行小团体辅导,说明此事,并且要求他们不再传播不实谣言。之后,心理教师继续追踪这个危机事件。一周后谣言不再传播,小M和小L都能正常上学,准备期末考试了。 五、辅导效果和辅导感悟 对小M的紧急辅导历时两天,小M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M认识到青春期对异性的萌动是正常现象,但对异性做出亲密的举动不合适。小L改变了对小M的不合理看法,通过同伴面质,认清了事实,消除了恐惧和担忧。整个班级也回归到备战期末考试的复习状态。 由于危机干预实战经验不足及部分团队成员缺乏危机干预的培训,在本次危机干预事件中有两点做得不妥。 第一,“自杀”“性侵”这样的敏感词汇一出,心理教师因为高度紧张,在没有完全评估自杀风险的情况下就上报了学校危机干预组。尽管上报符合工作流程,然而工作组没有评估每位成员的危机干预能力,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造成当事人对心理老师的信任危机。例如,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使用“自杀”“性侵”这样的字眼,造成家长反应过激,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没有把握分寸,使得当事人出现了拒绝和抗拒的情绪,一度使危机干预陷入困境。 第二,同伴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青春期的孩子注重同伴评价,小M产生自杀念头的主要原因是“我的形象全完了”。小L消除担心和顾虑主要是因为三个女生的面质、澄清。 另外,学生返校复学后,心理老师发现有学生借着网课学习的机会频繁玩手机,很多学生由于自控力不足,再加上父母监督不到位,熬夜打游戏、浏览黄色网页等。学校在追踪17名三级三类学生时发现,滥用手机是造成这17名学生产生厌学、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此次的谣言传播也与此有关。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中山,5284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