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园林艺术”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
范文

    冯静 李侃侃 罗西子

    摘? ? 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比较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还需要价值引领。文章尝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艺术”课程为例,探讨在“园林艺术”课程中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的路径,并以典型案例进行实践探索,以完成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

    关键词:园林艺术;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22-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贯彻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殷切要求的重要举措[1]。而在实践环节中,如何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抓手,使学科特点和课程特色紧密结合、使课程教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教有引导而学有领悟、进而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本文将探讨以课程思政促教学改革、教书和育人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反思与探索。

    一、“园林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一)中国园林源远流长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其深邃高雅的意境屹立于世界园林之首。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的囿,而园林也逐渐出现在一些诗句里,如“池骛翔园林”“白日照园林”。直到现在,园林也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人居环境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有其独特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影响了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地区的园林建设和园林风格特征。

    (二)“园林艺术”课程具备课程思政授课基础

    “园林艺术”课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风景园林、园林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已确定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第二批SPOC建设课程和第三批MOOC建设课程。课程内容旨在探讨园林的美学思想和文化根源,对造园理论和艺术技法进行总结和升华。在教学目标上,既包括知识与技能导向,更注重素质与能力导向。

    二、“园林艺术”课程的思政意义

    课程思政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园林艺术”教

    学中,通过浸润式教育,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达到同频共振,发挥思想引领、价值教育的作用。而“园林艺术”课程的思政意义主要从以下几点阐发。

    (一)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包容了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心态层四个层级,兼容了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戏曲和民俗等诸多样式于一体的最大综合艺术体。对“园林艺术”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园林建筑为例,中国园林中的建筑一般都有匾额和楹联,在书法、材质、色彩等各方面都相当考究,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装饰和美化,更是园林景观意境的蕴涵和表达。比如扬州个园的住秋阁,位于个园四季假山秋山之上,住秋阁即秋日登高远眺、停留休憩之处,楹联为“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将四季嵌于楹联之中,并暗示了个园四季假山的游览顺序。匾额和楹联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种通过匾额、楹联来表达园林意境的方式更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正是这副楹联,为个园增添了几分意蕴。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文化作用的认知已达到新高度。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保守,或者是故步自封,而是因我们悠久璀璨的文化而自信、自豪,展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中国园林在悠久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中,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精湛绝伦的造园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追求,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而且优美的组成部分,一起孕育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美学,影响着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同时,园林文化和园林美学,又与中国传统的戏曲、建筑、诗歌、楹联、书法、绘画等多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开辟了一个崇近自然、和谐华美的中国文化空间。

    不僅如此,中国园林对全世界的造园手法、园林形式、园林发展等起到了借鉴参考作用,日本的枯山水、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无不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影响全世界、贡献全人类的典范。在“园林艺术”课程的中外园林起源、思想的异同和三大世界园林体系内容中,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提升文化自信。使学生对于自身拥有的中国园林文化价值和园林文化生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并自觉投身到园林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园林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园林里包含着古朴的忧国爱民文人情怀。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可以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社会文明和国民素养的重要指标。艺术素养是当前国家各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有艺术素质评价制度,要求改进美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2]。对于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要求更是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风景园林学是涉及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学科和行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保障。而“园林艺术”课程就是为后续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等具体的设计实践类课程夯实基础,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系统观意识。

    (四)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专业教育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风景园林学科要培养的一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景园林设计师,有文化涵养的中国人,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园林艺术”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传承下去,把时代精神中的精髓发扬光大,不孤芳自赏,不妄自菲薄,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美丽中国共同奋斗。

    三、“园林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做好“园林艺术”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园林艺术”是专业课,也是基础课,学生通过这门课走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大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还要明确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固定的情况下,首先要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具体章节的知识点等进行优化重组,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考虑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调整,以目标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更多的是达成德育目标[3]。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一定要以学生为对象,尤其是在教学测评阶段,教师一定要完成从“你们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明白了吗”的转换,这同样是对教学设计合理与否的测试和考验。比如知识点——水景设计手法,在融入课程思政之后,讲授前就会先展示一些城市在经历暴雨之后的“看海”照片,继而发问: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的专业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通过这样的开场白,再结合后面的内容讲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对于自己要从事的职业、所做的具体工作有了清楚的认知,专业的热爱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专业课教师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引路人。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蕴涵的思政元素

    “园林艺术”课程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德育知识点,如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与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生态文明等等。因此将不同章节的同一个价值主题进行发掘,然后统一梳理,重组知识模块,并进行广度延伸和深度解读,德育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而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一定要有合情合理的切入点,比如学生关注的、鲜活的现实问题等,同时从课堂出发,结合专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做到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园林艺术”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协同建设的示例

    在“园林艺术”课程里,选择园林山水地形艺术中的水景艺术,再细化到中国传统理水手法这部分内容,并最终确定知识点“一池三山”来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研究。

    (一)知识点分析

    一池三山是指根據神话传说在水中修筑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以模拟仙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皇家园林的传统理水模式之一。内容上,从神话传说开始溯源,明确一池三山模式的确立、继承和发展,并结合现存的实例来进一步阐述一池三山的具体布局,从园林景观角度和文化层面总结此模式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原因。思想上,着重领会传统园林对静态开阔水面的处理技法、艺术美感和和谐自然的美学内涵。

    (二)教学目标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了解一池三山模式的起源和发展;熟悉并理解一池三山在不同实例中的具体布局形式;掌握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理水模式并得以继承的原因。而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则是运用所学能够鉴赏相关的园林水景观。德育目标则包括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美丽中国和责任担当。

    (三)教学设计

    引出——首先以两张图片引出中国和外国的不同理水手法,进而点出本次课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理水手法——一池三山。

    铺陈——通过古代帝王求仙的两个例子,铺陈一池三山的最早起源。

    展开——通过圆明园、颐和园、西湖、拙政园四个典型园林中一池三山的例子,展开讲述一池三山的发展、指明其逐渐确立的规则技法。

    归纳——深入归纳“技”“艺”“道”三个层次上所展现的规则、内涵。

    提升——中外对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信与文化交流;结合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学科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比古代,结合当前“美丽中国”主题,指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铺陈部分运用叙述法教学;展开部分运用案例教学;引出部分和提升部分选用对比法教学,且首尾呼应。

    (五)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文化自信——在引出部分先明确中外理水手法的差异,结尾部分又回到这个话题,也就是为何一池三山的理水手法得以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正是由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一池三山就是中国模式,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凝聚力、融合力、吸引力和生命力极强。因此,使学生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对拥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并自觉投身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文明互鉴——喷泉、雕塑和水池是外国水景设计的特有手法,那要不要学习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文化自信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条件。中华文明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价值。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抵抗文化霸权和侵略,才能发挥自身文明的优势,实现更好的交流发展。对自身的文化越是自信,越会积极地敞开胸怀,与其他文明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对话和往来,接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美丽中国——一池三山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奠定了基础,作为传统皇家园林的理水模式,在今时今世“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小西湖也是一池三山的水景处理,而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追求自然摩拟自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青山绿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向往。

    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做什么?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都关注向往追求的,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也正是人居环境建设,风景区、公园、绿地、廣场、小区花园等等都是以后工作的对象,作为专业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成为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的其中一员。

    (六)学生学习体验的提升

    结合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美丽中国和专业素养全面学习,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深刻,思考更深入,一方面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豪,一方面又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在学习方面目标更明确,也更了解专业的实践性。

    教学改革是为了保障教学效果,除了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学生的专业热情和求知渴望才是根本的助推力,而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结合可以有效地将“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必经过程,课程思政的融入塑造出品行端正、爱国爱民、敢于担当的专业人才。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在大学里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传道、授业、解惑乃为师之根本,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教育理念、伦理责任、专业道德等等都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高校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授课中的育人功能,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精神,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李梁,刘翔宇.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

    收稿日期:2019-06-11

    作者简介:冯静(1983—),女,陕西山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我校设计类专业《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JY170304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园林艺术'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SZ2018112)项目研究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园林艺术'在线课程建设”(OC190116)项目研究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