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范文

    刘平

    摘 要 本文围绕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社会需求 教学设计 案例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诸多的本科高校都致力于面向社会,以社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服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目标,围绕学生毕业时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需达到的指标系统、全面地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如下图1所示。

    1课程特点及学情分析

    1.1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广,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1.2学情分析

    开课前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心。但是课程中的某些理论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快速理解透彻,逐渐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另外学生喜欢实践环节,在理论课上缺乏兴趣,技术原理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实验时只能机械地按照指导书的步骤操作,缺乏思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太善于主动进行思考、总结和探讨。老师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学生只需要被老师“抱着”走就可以了,这就造成学生缺失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2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1“翻转课堂”微视频更有趣

    程中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借助课前“微视频”的播放来进行预热,例如在讲授“古典密码”时,可以截取一些有关密码破译的视频片段,在课前共享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充分讨论,使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将学习落到实处。

    2.2“情景模拟”更真实

    “情景模拟”可以利用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去分析我们身边具体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得这些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讲解“存储介质的泄密防范与应对策略”时,可以情景模拟“斯诺登事件”,学生通过参与事件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变注入式讲解为启发式教育。

    2.3“自主课堂”更积极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尽可能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持续保持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5-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讲,讲一些他们非常感兴趣的“点”,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4“赏识教育”更自信

    “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有更强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小组协作作品展示”环节。各小组成员对作品进行汇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听众去发现方案设计的一些亮点和创新,并加以肯定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和自豪。

    3教学评价

    对于讲授内容的教学效果,在评价时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讨论交流等。尤其在“小组协作作品展示”活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从以下四个目标进行完成情况评估,具体能力要求如下表1所示。

    四个指标的评估可以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层次来完成,然后再按照各占25%的比例综合得出教学目标完成得分。这样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各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更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判断。

    4结束语

    对于应用型高校,应该基于对社会市场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设定相应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综合能力和精神情感培养目标。围绕预期的这些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學习成果作为导向和驱动力,在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通过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实现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静,王佩.基于OBE教学理念的项目驱动式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液压与气压传动》为例[J].教学研究,2017,40(03):87-91.

    [2] 李章兵,李曙红,廖俊国.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改进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1(04):15-18.

    [3] 娄小平,陈志刚.本科研讨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励机制构建——以信息安全与保密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4(08):65-67.

    [4] 杨招泉.“赏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67-6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