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建构的机制探索
范文

    孙来文

    摘 要 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学关系”的具体体现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导学关系建构的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思政 和谐导学关系 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研究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题中之义,需要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尤其是思政工作者、导师和研究生三方有机配合和通力协作共同达成。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主体,对研究生的德才培养具有十分必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机制是促进导师有效开展育人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1目前导学关系存在的问题

    1.1从属型关系取代导学关系

    从属型关系是指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过度强调了导师的主宰地位和绝对权威,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研究生指导得过细,忽视了研究生的主体性,使研究生完全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一切以导师的主观想法为出发点,很少过问研究生需要什么,很少给研究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研究生沦为导师个人的附庸。

    1.2撒手型关系取代导学关系

    撒手型关系是指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或者因为事务繁忙,或者因为课题、学生太多,或者因为能力有限等原因,全部或部分放弃了对研究生的指导义务,对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课题研究基本不过问或很少过问,甚至有部分导师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也不予指导。

    1.3雇佣型关系取代导学关系

    雇佣型关系是指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仅把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看待,通过分配课题任务,并在完成后给予一定报酬,从而利用研究生完成自己所承接的课题,用简单的经济关系取代了师生间应有的导学关系。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研究生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和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发挥最大效用。而雇佣型关系则将导师变为“老板”,研究生成为“打工者”,导师只顾着“拉活”、“派活”, 研究生只能在导师设定的框架中围绕课题某一部分的具体操作 不断“干活”,而很难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得到整体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2对导学关系的重新解读

    2.1对导学关系的重新解读

    关于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就是在研究生求学阶段,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的,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导学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导学关系具体表现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指导关系、合作关系、情感关系、人格关系等。现有研究忽略了三点。一是当前师生交流方式、途径、广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师和研究生的交往早己不再仅仅依托于教学科研,导学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导师和自己的研究生之间发生。二是导师负有对研究生智育和德育的首要责任。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导师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借助一些平台,形成导师育人合力,以提升育人实效。三是德育仅仅依托于智育开展有其局限性,导师的德育工作应寻求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2.2和谐导学关系的特征

    和谐的意思是配合的适合和匀称。基于我们对导学关系的重新理解,认为从研宄生思政工作的角度,和谐导学关系应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以生为本,导师要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心理、人格、情感的完善为目的,而不能视学生为完成科研课题的工具,只使用不培养或者片面培养。二是平等互动,导学关系应建立在双方人格上相互平等,交往中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展开。在科研活动中,双方相互配合,彼此启发,共同发展。导学关系不存在导师一家独大,一言堂,师生之间是一种相对对称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对另一方形成绝对控制。三是机制健全,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规定,学院思政工作应搭建相关平台载体,为和谐导学关系做好基础性和引导性工作,最终做到鼓励导师搞好导学关系,引导学生维护导学关系,使导师应该导、想导、乐意导、有机会导,研究生应该学、必须学、乐意学、学得到,在全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工作的特色与创新

    基于对和谐导学关系的理解和对师生关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意见诉求,我们认为,当前导学关系中出现的导师不重视、研究生不积极、缺乏必要的沟通平台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针对导学关系建设的有效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载体平台。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应协同各相关部门,着力构建促进和谐导学关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师生主动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将导师的德育工作、研究生的综合培养、思政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研宄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3.1制度保障机制

    要将导学关系建设置于全校培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度,通过制度文件的形式将导师、研究生对导学关系建设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对开展导学关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3.2考核激励机制

    要将师生双方参与导学关系建设的工作、成效纳入对双方的考核范畴,与双方的个人利益挂钩,客观上迫使双方主动寻求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加强培训,建立加强导师德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帮助导师了解学习心理调节、沟通技巧、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将导学关系的常见知识编辑成册,供导师阅读。明确研究生德育考核,要将研究生参与学生活动、实验室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纳入德育考核,并将德育考核与学业考核一起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

    3.3沟通申诉机制

    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广开渠道,从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角度,搭建有效的平台载体,将思政工作、学生工作、实验建设、导师育人工作、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等有机结合,融合共生。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

    参考文献

    [1] 楼成礼,郑庆岚,林玲.以人为本,重构研究生教育的“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28-29.

    [2] 何作井,李林,周震.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06):40-4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