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范文 | 王小军 摘 要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垫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在活动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功能、开发等知识渗透其中,既提高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又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研学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竹编和角雕艺术作品所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再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价值很高的藝术作品,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实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2)通过实地走访,竹编和角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瓶颈,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竹编和角雕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的选材都深深打上了当地烙印,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区域认知。 2研学准备 知识储备: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材必修一“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等章节知识。 研学工具:便携式投影仪、相机等。 3研学过程 【背景材料】 竹编艺术作品 【研学任务】 (1)得天独厚——竹编艺术原材料是竹子,说一说当地发展竹编业的区位条件? (2)物尽其用——2011年垫江竹编艺术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表现他的实用功能,通过你对当地的观察,以及受图2启发列举出他实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并思考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各抒己见——根据图四,你对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竹编业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4)合作探究——竹编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表现在他的文化功能,反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作品图一能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应的题材就是当地牡丹花。根据当地环境说一说竹子、牡丹花这两种植物生长有那些共同的生长习性。能将竹编业与牡丹花旅游结合起来吗?请你将学习的旅游知识帮当地政府做一个合理规划。 【背景材料】 角雕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我国农耕文化的丰富绵长,具有浓郁的巴渝地方特色。 垫江角雕主要就是用牛角(主要指犀牛角)、羊角、狍子角、鹿角等经手工雕凿出各种精美的日用品和玲珑的工艺品。 垫江角雕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方法是蒸、煮、抽脂、火烧、油炸(如龙、凤头坯子等实心材料),然后再雕刻。雕刻的关键是刀法和雕法。基本刀法有单执刀法、双执刀法、刻法、凿法、划法、切法、铲法等八种。基本雕法有浅雕法、深浮雕法(也叫现地法)、镂空雕法(可达五六层甚至更多)、圆雕法(用在滚龙抱柱和各种鸟头方面)六种。 这些作品多以垫江的牡丹为主要元素,秀美的山水托起含苞待放、摇曳生姿的牡丹,醉人心脾。 角雕属传统工艺,全系手工操作,技术性极强,雕刻起来费力耗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手艺人不愿过多耗费时日坚持传统,部分工艺改用机器代劳,这样数量相对增加而品质却相对下降。同时,原材料牛角和辅料等价格猛涨,成本增大利润空间狭小。专门从事角雕技艺的工厂因负担过重而倒闭。如在垫江角雕界有“龙、墙天下”之称的墙家,已经后继乏人,垫江角雕目前正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研学任务】 (1)走进生活——角雕艺术作为非文化遗产有其文化功能和实用功能,就你了解的情况分别说一说这两大功能的代表作? (2)盘根错节——垫江角雕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方法是蒸、煮、抽脂、火烧、油炸(如龙、凤头坯子等实心材料),然后再雕刻。这是什么原因?与当地环境有那些关联? (3)各显身手——垫江作为角雕艺术的故乡,你能解读垫江发展角雕艺术的区位优势? (4)探望未来——角雕艺术品质很高,但产量很低主要原因何在?你认为他的发展前景怎么样?为什么? (5)直面问题——通过研学旅行你发现这一文化遗产将面临那些困难?保存这一文化传承还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6)协同发展——从角雕艺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与作品反应的题材都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什么规律。其中,有选取的题材是牡丹花,发挥你的想象将对垫江牡丹旅游会产生哪些影响?还有选取的题材是重庆人民大礼堂,他反应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陈亭羽,陈道华.研学在途,筑梦未来——“水墨丹清,印染武隆”研学日记[J].中学地理参考,2019(07):17-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