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学科育德的功能 |
范文 | 蔡友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不同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而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以及各任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配合丰富的教学模式,发挥其育人功能。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制是有别于其他文化课内容的,关联生活程度最高,引导儿童思维能力形成最直接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需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本文阐述了《道德与法制》教材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并针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414 引言 可以说,教材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认真的反思生活,了解生活。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其教材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小学生的正确认知,发挥立德树人功效。 1、《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首先,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育人功能,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该学科的核心价值。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有大部分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一味的希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然而,根据我国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其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可想而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是在小学学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中之重。 其次,除了教学理念上的纠正之外,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功能的探究还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言,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而忽略了该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程度,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学一边忘,难以进行深度记忆。只有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教学结合法制教育,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教学价值,体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最后,重视教材育人功能,还能够帮助教师灵活的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情景化教学,分组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诸多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重视育人功能,重视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则可以保证上述教学方式得到更加充分的结合和渗透,对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功能的有效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关联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 首先,教师想要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当中发生过的案例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事件进行深入反思,优化理解,加深记忆,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举例说明,在《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有“班级生活放大镜”这一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指示,让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比如班级里有哪些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的行为,哪些同学是这些行为的表率?同时让小学生用“我发现班级里有讲文明的现象,他给我带来的启示是......”,通过这种话题讨论的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自我优化和提升,同样也是发挥教材育人功能的重要属性。 另外,和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一样,育人功能或者说德育教育,也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知的经验获取位置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不断积累。 举例说明,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做小马虎”的相关教学环节,就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将自己平日里有小马虎的表现进行总结。比如,做题的时候没有仔细审题,平时对自己的玩具或文具丢三落四,这些行为在小学生当中是非常普遍的。而如何针对学生的马虎行为进行改正,就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生活情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改正,既让教材内容发挥其学科教学价值,又要让教材发挥其育人功能。 (2)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其次,在小学生充分认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生活习惯的重要影响之后,当小学生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的良好品德之后,教师还需要能够继续引导学生完成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并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很多问题难以进行有效分别,或者无法及時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各种危险。这种情况对于该学段的学生虽然是一种普遍情况,但是却直接关系到了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用显微镜的心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特点,为其解决不同的问题提供合适的契机。 举例说明,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很诚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清在这一年龄段,小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情况时,经常会选择下意识的用语言和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慌乱。甚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其早熟的程度远超教师们的想象,很多小学生已经在低学段就具备了强烈的虚荣心。比如在没有写作业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会找各种借口,谎称自己作业落在了家里。可想而知,教师在面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回答时,肯定已经知道了学生真实的所作所为。而当学生面对可能带来的责难和质疑,其实内心是充满慌乱和恐惧的,这种情绪状态下既难以让小学生正确的认知自身错误,也无法帮助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相关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诚实坦诚,讲实话。无论在面对怎样的情况时,直面问题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另外,还有很多学生们在小小年纪就开始攀比自己家里开的车是什么牌子,住的房子有多大,穿的衣服有多贵。在面对这种攀比的时候,小学生很有可能会头脑一日,开始胡吹大气甚至撒谎。虽然这只是一种慌乱之下的应激反应,但却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为此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认知高尚品格要比浑身铜臭更值得赞扬,只有正向的价值观才是提高学生分辨能力,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措施。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对于小学生在和家人相处,和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道德与法制》教材育人功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3)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以身作则 另外,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无法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之所以很多家长认定孩子不爱学习,其核心原因可能并非是出自于学生本身。就如同很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同样是坐在一个班级里,为什么别的同学能够学会,但是有些学生却成绩不好。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选择将责任归咎于学生本身,而没有真正和孩子深入沟通过,没有真实的了解过儿童自身的心理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厌学情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说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是充满趣味性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为什么在学生眼中,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呢。因此,想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还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学生的想法,深入挖掘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给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二年级“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文明礼让是一种美好品德,却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没有能够设身处地的将具体的事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来,没有帮助学生去分辨在各种环境下,如何去实现这种遵守规则,文明礼让的氛围,没有教会学生当面对有不文明礼让行为的时候,有插队行为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这就是很多学生难以从教学环节中真正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当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上述现象的过程中,无法切实有效地作出判断和行为。而这就是教学工作不到位,缺乏对学生的沟通了解,没有遵循学生实际需求,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想办法给出学生一个正向、肯定的建议,告诉学生,当你遇到不文明现象的时候应该及时制止,当你遇到不排队不遵守规则的人时应该指出他的错误,告诉学生要相信国家,相信社会,遇到老人倒在地上就要扶起来。只有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熏陶下,树立为建设祖国而读书的伟大目标,立志成为一名解放军、警察、医生而不是演员、歌手、网红。只有教师真正能够做到品质高洁,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够让学生信服,可以说只有真正从生活中来,再走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够实现,对教材内容育人功能的应用和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是教师设置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的主要凭借。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為习惯,帮助其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更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面对各类问题时,给予学生有价值的参考经验和正向的评价以及肯定。让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塑造完善的人格和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章乐. 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1):9-14. [2]唐燕. “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1):15-20. [3]郑凤仪.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8(17):25-27. [4]李宸曦. 基于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的小学生法治教育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